已将他乡作故乡(1)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351更新时间:2024-05-27 17:21:23
汪忖理与他十分敬重的净化前辈张化一样,也是一名农家子弟。在他位于安徽庐江县岱鳌山的家乡,曾经出了不少历史文化名人,如以谦让邻里,曾在庐江留下了“六尺巷”的古迹及传说,以官风纯正而著称的康熙朝宰相张英,如在甲午战争中壮烈殉国的北洋舰队将领丁汝昌,等等。他从庐江县这片人杰地灵之地出发,虽然他的求学历程没有张化那样艰辛,富有传奇色彩,但他在西南油气田净化专业的骨干人物谱系中却与张化老人一样,具有脚踏一方厚土,继而找到自己的事业坐标,并通过不懈努力去实现个人价值的共同之处。
汪忖理是中国结束十年内乱,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二年考上大学的。那时,应届生汪忖理到县城参加高考结束,正要回家的时候,广播里正在播报一条华北任丘发现古潜山油田的新闻。这条新闻像是汪忖理的“引路人”,不知不觉,水到渠成地就把他“领进”了西南油气田,以至于30多年以后,他还记得当时的央广新闻在说:“潜山油田开钻以后,原油滚滚直往外冒,钻井工人连抽油机都用不上了!”
最后一科考完,汪忖理就觉得自己肯定考上了!
“为什么对自己的成绩这么有信心呢?”我们问。
他说:“因为和我一起参加考试的同学,离开考场的时候,他们都是一种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回想自己那天的化学、数学两科考试经过,却觉得一身轻松。”
“很有把握是吗?”
“是的,化学、数学是我最有把握的两门功课!”
汪忖理从庐江县汽车站买好车票正要上车回家时,就听到了那条华北任丘发现潜山油田的新闻,他一边听着播音员用“黑色金子”“滔滔油海”这样的词语描绘潜山油田的美好前景,一边在心里暗想:“我的化学、数学既然很好,那我为什么不去石油院校读书呢?!”
于是,高考成绩一下来,当汪忖理发现他的化学成绩以98分位列庐江县应届生榜首,意识到自己能上重点大学时,他就在高考志愿上二话没说地填报了华东石油学院。他的化学老师知道情况后也很高兴,十分支持他的志向选择——“完成学业后,到华北任丘去,到潜山油田去!”
汪忖理虽然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但他的化学老师杨老师水平非常高。这位杨老师是一名“右派”,虽被下放到汪忖理老家的乡镇上教书,却有国家高教部任职这样的职业资质背景。因此,学生时代的汪忖理能遇上杨老师,这和张化能遇上让他插班去读小学的那些老师一样,这是他们的幸运。
杨老师告诉汪忖理,自己非常赞同他填报石油院校的志愿,但作为学生对他的“回报”,必须选择一个与化学有关的专业,而“石油炼制”这个专业正好也是汪忖理所喜欢的。当然,汪忖理选择这个专业,也是他和杨老师经过一番慎重考虑的结果。他们认为,学成这个专业后,哪怕去不了潜山油田,至少可以争取分配到安庆炼油厂工作,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投身“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一美丽行业的理想,而且安庆距离庐江也近,可以照顾父母。
但是,汪忖理告别华东石油学院虽然冷清孤寂却极为适合读书用功的大学校园时,他却既没去成任丘的潜山油田,也没去成安庆的那家炼油厂。
1982年,汪忖理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四川石油管理局,报到后,四川局又将他分配到了川东矿区。这个分配结果虽然出乎他的预料,但看到领导对他很重视,特别欢迎他们这些大学生,因此虽说心里有种淡淡的遗憾,但看到领导和同事们发自内心地欢迎他们,他也抱着“既来之,则安之,来了就好好干”的心态,很快沉淀下来。川东气矿一看汪忖理的毕业成绩和校方鉴定,认为这个年轻人很不错,一合计就将他安排到脱硫总厂去任实习技术员。
让他去干天然气脱硫,汪忖理嘴上没说什么,其实心里还是很纳闷儿的:“我学了整整四年的炼油,咋就让我去净化厂了呢?”
在成都报到时,人事处的一位领导问他:“小伙子,说说,你都有一些啥子具体想法呢?”
汪忖理说:“我是学炼油的,只要有炼油厂的地方,领导您让我去哪儿都行!”
从成都来到山城重庆的川东矿区,得知矿上有个虽然很小但也可以年产几万吨的炼油厂之后,他还是想到那儿去:“去这个厂子,搞炼油!”
但川东矿的领导经过研究后,认为将汪忖理放到净化总厂去接受锻炼更合适,所以,在“一切服从组织安排”的那个年代,他就别无选择地去了净化总厂。汪忖理读了四年石油炼制专业,天然气净化专业的书本知识只有“一个页码”那么多。虽然当时他“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了,但如今他说:“细心一想,其实当时我还是很茫然的!”
在一辆插着彩旗,贴着标语的送大学生到新单位报到的卡车上,汪忖理“飘”了将近一天“大厢”,天快黑时,才知道自己被分配到了卧龙河引进厂。这时,他才知道组织上对他的确是很关照的,因为他要去的“卧引厂”是个很不错的好地方!
在川东气矿机关组织的大学生与领导见面会上,一位矿领导在介绍情况时,就对汪忖理他们这批大学生说过:“卧龙河引进厂的设备是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程度是最先进的!工艺也是最先进的!”
这样,当“卧引厂”的技术领导范恩泽又把矿领导曾对汪忖理说过的那些“先进”重复了一遍时,汪忖理就更愿意在“卧引厂”干了!
当时,他说他“不但决定就在那里好好干,而且一想到‘卧引厂’不仅有那么好的设备和技术,还有范恩泽那么热情的技术领导,就是实习完了之后,我也不走了!”
卧龙河引进厂的环境,相对汪忖理求学时代的华东石油大学校园四周黄河岸边的盐碱地,可谓花红柳绿,十分漂亮。但这只是相对的,因为20世纪80年代之初的“卧引厂”,以今天的眼光来打量,始终还是“孤零零”的。现在的卧引厂四周,已经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小镇,但在当时这座曾在中国西南油气工业发展史上留有颇多可圈可点之处的工厂四周,却是一片稻田,而且住家人户也很少。
汪忖理被范恩泽安排到引进车间上班,一开始就是三班倒。大学生虽有干部身份,但在当时同样也要倒班,和普通净化工人没有任何两样。
于是,汪忖理就开始在“卧引厂”熟悉环境、熟悉流程、熟悉操作,像种子一样把自己从此埋进了西南油气田净化专业的一方厚土之中。
那一年,汪忖理刚好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