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与体系(4)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1652更新时间:2024-05-27 17:21:20
中坝厂最初的建设规模,是按日产100万方天然气的要求进行设计的,后来在建设中又被改造成了200万方的装置规模。
这个厂在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波折,最开始,设计人员由于没有规划脱水装置的环节,因此建成后的脱水装置是在建设过程中追加上去的。尾气装置当时是设计了,可张化与他的同事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到了开厂试产的关键时刻,中坝厂却突然“掉链子”了,遇到了无法开机的技术难题。
中坝厂的设计,是由四川省化工设计院来完成的。他们的设计人员想搞尾气生产硫酸这种技术工艺,没想到这个看上去很美好的想法,在中坝厂的建设实践中也同样遇到了挫折。为此,周学厚将范恩泽、张化等一批中青年骨干人员召至成都,对中坝厂无法开机等问题集中攻关。他们打算借鉴卧龙河净化厂的引进技术,加上一个“还原吸收法”——具体就是“斯科特法”措施,来解决中坝厂面临的问题。这个措施经过论证后上马,由于中坝气田的产量这时出现明显下滑,因此中坝厂的日净化处理量,无法达到200万方这样的规模,只有100万方天然气。因此,周学厚组织的“攻关队”,就没再坚持搞“斯科特法”改进方案。为此,他们向领导提出建议,从国外引进一套MCA技术装置,然后对中坝厂的设备进行及时优化。
这套国外进口装置追加上去之后,中坝厂的顽固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硫黄回收率也从此直线上升。
时间的年轮匆匆滚过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西南油气田的净化专业体系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个高峰阶段,“西油”“净化人”除了开发研究、完善自身的技术工艺,还注重吸收、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工艺。他们的技术更新开始得到更加合理的完善。净化生产日新月异,走向正轨。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事。在21世纪他们极为重视科研经费的投入,增强了自我研发力度。以天然气研究院为主导的多个配套科研院所,围绕专业体系更加完备的新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天然气净化专业的工艺技术研究。设备开发配套、安全环保等领域,一直是西南油气田经费投入的重点。随着一批课题的完成,他们的天然气净化工艺出现了质的飞跃。在这个历史阶段,“净化人”除了扩大内外业务交流,继卧龙河气田成功引进日产净化装置之后,他们又根据西南油气工业勘探开发的任务之需,及时引进了一批西方发达国家的天然气净化工艺装置。
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21世纪之后,这既是天然气净化工艺历史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一个全面体系创新、成绩斐然的特殊阶段。在此期间,一个接一个的新技术不但被及时开发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在安全环保这个领域,他们集中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建成了安全环保,净化规模每天超过千万方天然气这样的生产装置。龙岗净化厂上千万方的装置共有两套,每套每天可生产清洁气600万方;两套装置相加每天就有1200万方的规模。如被视为业内样板的龙王庙气田净化厂,它每天的生产总规模是3000万方,其中一期三套分别为600万方、四套300万方;二期建设又上马了每天1800万方的装置。
用张化的话说:“这个局面,我们将它叫作‘二龙腾飞’!”
第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一是规模庞大,二是设施齐全,三是安全环保配套更加完善。这时,他们的工艺技术已经多种多样,琳琅满目,不但可以适应不同气田、气质的复杂变化,还能适应无论规模大小、无论净化指标有多精细、无论有多严格的具体要求,都能从容应对低含硫、中含硫和高含硫等原料气的净化处理。
西南油气田当下的生产规模体量,可用相关数字来说明天然气净化生产形成的良好趋势:张化老人1999年退休时,当时的天然气年生产规模是50亿方;我们采访他的2018年上一个年度,净化生产规模总量就已达到了140亿方。在取得净化生产140亿方的成就时,还收获了年产硫黄18万吨的硕果。仅川中遂宁一个龙王庙净化厂,2017年就处理了89.85亿方原料气,生产硫黄8.14万吨,而在张化退休的1999年,“西油”全年的净化产量却只有50.67亿方,硫黄产量只有6.43万吨。因此,张化老人认为,“二龙腾飞”带来的巨大变化,不但是看得见的,也是实打实地摸得着。
当然,张老在谈到龙岗净化厂由于上游原料气的供给不足,生产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时,他也难免为之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