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历历汉阳树(1)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396更新时间:2024-05-27 17:21:17
随着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关于1997年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的意见》在西南油气田的深化落实,四川石油公司将“二次创业”仍无起色的川西南矿区与川南矿区合并,伴随宣汉县罗家寨高含硫气田的发现,又组建了川东北矿区。在川西南威远会战指挥部旧址,只有廖宣州老人与儿子的一座孤坟还在红村留守时,时年35岁的钻探工程师李鹭光,也带着“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的传说,带着塔里木盆地的征尘,回到了成都府青路的机关大院。
李鹭光刚到机关,生活条件依然艰苦,但再苦也无法苦过给家属子女在成都上户口。
他在机关的等待即将迎来第四年时,家属与孩子的户口终于可以进成都了。但由于住房问题无法解决,一家人还是只能挤在机关小招待所里。
后来,随着川渝油气工业效益的好转,“西油”也在机关大院的空地盖了两栋家属楼。这两栋六层小楼,在人们的眼里“漂亮极了”!不少“老机关”每当想起这两栋由一个名叫汪福的后勤处长带人修建的“汪福楼”,眼里还会闪过一丝令人不解的艳羡之光。
谈起“汪福楼”的往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副总裁李鹭光早就心如止水,但他却记得因为分房子的事,他与妻子当年还曾闹过一次别扭。
那时,李虽然年纪很轻,却因已经评上教授级高工,所以在分房标准的套用上,可以享受到“副局级”待遇。结果有一位离休多年的“老革命”,住在一栋旧房六楼顶层,由于年龄大了,上下楼梯都不方便,新建的“汪福楼”虽然没有电梯,但他想借助分房的机会换房,调到新楼的一层去住。“老革命”找到正被各种企业事务缠身的总经理夏鸿辉,夏鸿辉对牵涉干部职工利益“按下葫芦,又浮起瓢”的状况,感到也很难办。
下午下班之后,李鹭光回到招待所,将“自己不一定分到房子,如果能分到也可能和‘老革命’调换”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对妻子说了。妻子在招待所的走廊里,用煤油炉做好简单的饭菜,端进三口之家蜗居的小房间里,不动筷子,也不说话。
李鹭光去劝,妻子依然不语。
妻子生气了,他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川东钻探自1993年迁至重庆大庆村,由于住房同样困难,加之李当时在塔里木执行任务,没法找领导提出要求,所以,妻儿只能住在云台乡的牛屎街,其间,无论住宿还是孩子上学,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妻子没想到,丈夫从塔里木盆地回四川后,调到成都,她与孩子在荒凉的云台等了几年,结果等来的还是“悬”在招待所,过着双脚无法“落地”的日子。
他无法安慰妻子。第二天是星期天,李鹭光早饭也没有吃,就从成都先上公共汽车,后来又坐火车去了重庆。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这是冥冥的天意安排。李鹭光刚到大庆村,还没在招待所登记住下,就从老同事的嘴里得知,他的恩师——川东钻探的总工程师李昌全已在万县医院人事不省的消息。
关于李昌全以身殉职,《中国石油报》前四川记者站站长胡德沛的新闻作品《老总,在井场倒下了》曾有记述,李昌全“56岁人生旅途,33年钻井生涯。这位西南石油学院的首届毕业生,为四川增储上产,为给祖国开气找油,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钻井技术员到总工程师,他起草、审定钻井设计数百井次,组织指挥钻井抢险数十井次,堪称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他和钻探公司的干部、技术人员一道,齐心协力,每年完成的进尺是全局的三分之一,探明储量占全局三分之二,因而使川东钻探获得了‘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称号”。
在胡德沛笔下,李昌全这个人首先是一位“拍板老总”。“云安6井的井口阀门盘根刺漏,造成井口失控,注入30立方大密度钻井液也没压住,只好放喷,硫化氢气体大量弥漫井口,5个同志避闪不及,已经中毒休克。”
“李老总赶到井场,戴上防毒面具靠近井口,仔细观察,然后召集技术人员商讨对策。最后,李老总做出‘带压作业,更换盘根’的决定。带压作业,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无先例,技术人员都为李老总捏了把汗。然而,在他的指挥下,18分钟就结束战斗。这次抢险,抢了一个百万级的大气井。”
其次,李昌全是一位“前线老总”。“对李昌全来说,他的事业在井场。他像上满发条的钟表,始终不停地在前线奔走。卧龙河、相国寺、黄草峡、沙罐坪、云和寨、大天池……这些气田,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卧34井有情况,小车全开走了。李老总叫上一辆卡车赶赴井场,几百里路,迎着寒风而立,到了井场时,左脸颊冻得已经抽筋,可他还是先工作,然后再去治疗。直到去世,也没治好面部的痉挛。”
李昌全除了是单位的顶梁柱,还是一位“家庭老总”。“在隆昌黄家场,人们经常看到一条小路上走着一个女人,背上背着一个婴儿,双手牵着两个幼儿,呆呆地朝小路的尽头遥望。这个女人是李老总的妻子。炭黑车间紧张、繁重的工作,家庭繁重的日夜操劳,使她不堪重负。一天,她下班后拖着沉重的步子,带着三个孩子回家,突然精神垮了。”之后,“李老总不出差的每一天,一般是在家里这样过的:早晨5点起床,看书学习,收拾屋子,买菜做饭,叫醒孩子吃饭上学。晚饭后到钻井科、调度室走走,看有没有需要让他去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茨1井的大型堵漏施工现场,当注入井内的30立方钻井液,还剩最后1立方时,在钻井液罐上担任总指挥的李昌全,向钻台上的工人发出‘关泵’命令时,却意外倒在了药品处理罐的底座上”。
李鹭光赶到万县中心医院,“重症室的李昌全已经做完开颅手术,头上缠着厚厚的纱布,医生从他的头颅中,抽出了135毫升瘀血”。医生告诉李鹭光:“就是这135毫升瘀血,使李昌全的中枢神经衰竭,呼吸停止了循环!”
这个消息无疑是个晴天霹雳,想起此前自己的不少学术论文都是在李昌全的悉心指导下才顺利完成的,特别是《川东高陡构造钻井工艺技术》《川东高陡构造钻井中靶技术》这两篇文章,一些术语和标点符号,还凝聚了李昌全的不少心血,李鹭光已潸然泪下。
川东钻探的年轻技术员从各基层井站陆续赶来,为一位灵魂级师者的离世失声痛哭。李鹭光带着这些小师弟,向李昌全的灵柩深深鞠躬。由于他在重庆无法滞留太久,所以在恩师的告别仪式上,他在留言簿上写下“昌全老总您未完成的事业,我们来继承。您的学生:李鹭光”,然后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