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川东的基业(3)

川东的基业(3)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465更新时间:2024-05-27 17:21:12

川东北会战的物质文化生活与一线工作条件,虽然经过了历次石油会战的促进和改善,但对从川南泸州来到川东北的这些创业者来说,各种差距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但是,他们仍用创业者不可或缺的吃苦忍耐精神,创造了一连串的闪光奇迹。

经过没日没夜的连轴苦战,很快又有两台钻机宛如参天大树一样在黄泥塘井场及梁平的向斜构造带上拔地而起。由于他们初来乍到,川东北地区险恶的地质特征,正如两年之前川东矿区地质师刘云鹤站在云台公社的U型院子里介绍的那样,没过多久就给川东北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人员带来了十分严峻的考验。随着各种险情不断发生,殷宗才与他的助手常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

真正给他们下马威,让他们一时难以招架的是成9井顿钻、张4井遇卡、梁1井大漏等一系列生产事故的陆续爆发。

为了处理现场事故,会战指挥部的告急电话一个接一个地从一线打来。为了处理突发事故,指挥部的那些书记、指挥、工程师与政治部主任们,无论白昼还是刮风下雨,在杨型亮书记专为指挥部配备的两辆丰田工具车忙不过来时,他们就逮住运输队的卡车、吊车上路,甚至连卡车、吊车也不赶巧时,就是见到基地门外机耕道上正好路过的手扶拖拉机,也会冲过去拦下,与开拖拉机的农民谈好价钱,拉上他们抄近道赶往事故现场去解决问题。到了一线工地,由于井场的房间和床位实在紧缺,他们就睡门板和桌椅板凳。赶上实在没有东西可以拼凑成一个临时铺位时,他们就整宿整宿地猫在井台,瞪大眼睛干熬着硬撑。只有把有关问题和一线人员共同设法解决后,心里才会稍感踏实些,才会半身泥水、满身疲惫地回到七间桥去。

黄泥塘背斜构造的第一口预探井快要钻到计划中的目标层时,经过多次放空却还是出现了大漏。情况报到七间桥指挥部,大家经过研究,决定采取清水强行钻进的措施跟进,然而,要落实这个措施却需要井场附近具有充足的水源,可事不凑巧的是,井队的队长和指导员组织工人在附近分头寻找,最后只在距离井场3公里处找到了一条令人哭笑不得、干枯得只剩一条水线的沟渠。

井队的指导员打电话将情况报完之后,问殷宗才:“咋办?”

“凉拌!”“殷大炮”的炮火性子又上来了,一下呛回指导员,挂了电话,气呼呼地背着双手从办公室冲进院子,边跑边将地上鸡蛋大小的几块零星石块一阵乱踢。分管教育的副指挥赵元生一见殷宗才气成那样,于是过去劝他,帮他“灭火”。两人在院子里边走边聊。赵元生告诉他,一次他陪当地教育局一名领导在距离黄泥塘15公里之外的城南公社钓过鱼,那儿有座大水库。殷宗才一听,这才哈哈大笑起来,决定立即组织一支突击队,带着大家从基地的仓库里拉上抽水机与水管,直奔城南水库而去。

经过两天两夜的突击,黄泥塘预探井的用水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殷宗才高兴地叫来房东老汉,从怀里掏出15元纸币递给他,让老汉赶紧给他杀鸡买酒,他要好好犒劳和他连续两天一起抬水管,累得没了人形的突击队员们。他们夜间在老汉家的街沿上打地铺,由于蚊虫叮咬,已经被叮出了满脸“大红麻子”。

川东北地质构造的复杂与险恶,是当时我们这些搞地质的一种共识。他们那边分管生产的一个副指挥叫丁明礼,是从川南矿区2大队的大队长任上提拔上来的。这个丁副指挥在川南矿区的技术比武中是个风云人物,吃的是“手握刹把子”这碗饭,算个狠角色。

他和殷宗才来参加川东北会战,许多事都身体力行,一直在井场一线稳扎稳打。一次,梁平向斜构造的探井梁1井钢丝绳跳槽,丁明礼和一个工人爬上天车,为了不把两股钢丝绳硬生生地全部绷断,就要将钻具慢慢提出来,然后卸压,重新将钢绳倒换上去。

结果他嫌这个工人有些碍手碍脚,和他干活不“扣手”,当然他也害怕钢绳绷断了把人打倒,因此就将工人撵下去,由他一个人来排除这个危险事故。从半夜干到天亮,井场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为他捏了一把汗。没有谁去帮他,他自个儿就将隐患排除了。

但是,在复杂构造的易斜井段,他就遇到了麻烦,没有办法了。

为了把井打直,殷宗才让丁明礼带领6个队长来过川东矿区,学习借鉴我们用轻压吊打技术去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有一次四川局会战检查团的领导和机关人员来到川东北,发现几个井场为了把井打直,钻压根本没有到位,于是就发了很大的火。

回到七间桥讲评川东北会战工作时,领导又严厉地将丁明礼叫起来问话,问他:下面的井队为啥子要吊起打,晓不晓得速度和进尺对会战工作的促进有多么重要?丁明礼被问住了,委屈得当场掉下了眼泪。

第二天,殷宗才给他派了车,让他回家一趟,休息几天。他家属还在川南合江那边。结果老丁回到合江仅仅吃了午饭,想到川东北这边的工作很难,就和司机又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

“川东北会战受制于地质条件的局限,尽管他们每向前走一步就要付出脱一身皮、掉几块肉的代价,不过他们还是很快就在那边的处女地上创造了成绩,把好消息传给了大家。”刘云鹤说,“他们的张5井、成9井钻到石炭系的目标层,都同时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油气显示。梁1井这口出现大漏的事故井,经过措施完善后,仅用7个月就钻完了5158米的进尺,创下了当时全四川局同类钻机的最高纪录!”

川东北指挥部在殷宗才的带领下,士气越来越旺。

一个井队下套管,按照正常的作业标准,需要48个小时才能下完。

党委书记彭兆申赶到这个井队去作动员讲话,他面对整齐排列在他面前的七八十号人大声宣布:“你们当中成绩最好的班组,不会白干,将会得到指挥部提供的12斤猪肉的奖品!”结果工人们一听“有肉吃”,个个都两眼放光,手脚出奇地麻利,16小时就将套管全部下完,作业中连一根麻丝都没掉下。

固井这天,殷宗才将在基地工作的100多号人全部集合起来,用卡车将他们依次投放到有关井场,动用40多吨水泥、6台水泥车,同时参加一线施工。上至书记指挥本人,下到风华正茂的学徒女工,扛水泥的时候人人都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男同志几乎全部肩扛一包,腋下还会紧紧地夹上一包;女工们力气小,只能扛起一包,在奔跑中弄得头发、脸上全是灰尘,只剩一双明亮的眼睛还在转动,她们中却无一人叫苦喊累!

1980年这一年,也许应了瑞雪兆丰年的那句老话,年前下了几乎足足一个月的大雪,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过去后,很快又在是年冬天重新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