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石炭系之光(1)

石炭系之光(1)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471更新时间:2024-05-27 17:21:09

四川东部有一条年代久远的大河,它波涛汹涌,日夜奔流。这条河应该是长江上游水系发达、支脉众多的基本河流之一。

与这条大河有关的一个民间故事说,很久以前,这条大河的沿河两岸常有妖魔贻害人间,玉皇大帝心系下界苦乐,就派了一条神龙降临当地护佑一方平安。但这条昼伏夜出的神龙,不知是因它的个性原本顽劣,还是来到人间一时无法适应下界的凡尘污秽,总之每当黑夜降临,月亮升空时,它就会从蛰伏的洞里梭入大河,游进长江戏水,怀念它在天庭一度拥有的清洁和自由。

时间一长,玉皇大帝见神龙并不安分守己,怕它开小差溜回天庭生乱,就悄悄派出雷神对它进行监督。

一天夜间,神龙又钻出山洞,顺着大河梭入长江,正在戏水,雷神就尊奉玉帝之命,接连劈了三个轰隆作响的炸雷,警告神龙及时收敛个性,毋忘护佑一方百姓的本职。神龙听到三响炸雷的警告后,吓得在长江里一连三次跳得很高,并把烟波浩渺的江水搅动得浊浪滔天,周边的山体也被无穷的力量撼动得分崩离析。

神龙退回大河回到山洞以后,就在长江里留下了俨然鬼斧神工开凿的三道痕迹。这三道令人触目的痕迹,据说就是神龙留下的“证据”——当然,它也正是“长江三峡”由来的一种传说。

于是,神龙从大河返回山洞,再也不敢去长江里戏水,给当地留下了卧龙河的久远传说。

或许这也为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历史三峡论”的“中国问题”隐喻,提供了一种令人遐想的契机。

那么,关于卧龙河和关于“历史过三峡”,留给经历了气势恢宏的川中会战、艰辛异常的隆桂会战、铁血强悍的威远会战三大战役然后来到新时代的“西油人”这样的遐想,又意味着什么?

据清代嘉庆年间刊布的《巴县志》所记:卧龙河边的巴县水口庙附近有一股油泉,常年顺水流淌,可供一方居民取之供灯。光绪二十六年,巴县穷人杨峻清来到这股油泉的源头,凿土成池,深达四到五尺,油泉于是从砂岩的裂缝之中淌入池内,10天左右可以采油一次,每次获油约有五六十斤的样子。杨峻清于是开始挑上担子卖油,供巴县境内的居民点灯照明,日子很快富裕,逐渐成了富甲一方的财主。

又据《四川石油志》的一条文献介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之后,长寿县旦渡乡有当地人发现,有油苗从该乡一座高山半山坡的岩缝里向外冒出,有识之士因已知道巴县人杨峻清的发财故事,于是也联合起来向他学习,虽然依旧采用土法开采,但每天的油获已经超过一担。

因此综合两条资料,我们不难发现,从20世纪2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先驱就开始围绕卧龙河的地质构造,开始进行了四川东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到了30年代翁文灏主政民国政府资源委员会时,政府又组织人财物力,在石油沟钻探了巴1井,取得了日产天然气1.5万立方米的历史成就!

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迅速占领重庆。

西南军政委员会协同石油地质宗师黄汲清等社会贤达,将川东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迅速提上了议事日程;1955年初,全国第六次石油勘探会议又及时作出决定,恢复国家对川东石油沟构造的油气勘探工作,并将甘肃玉门的永昌大队调入四川,改称石油沟区队,由王合林、董中林担任正副区队长之职,集合各方力量,对石油沟构造进行了勘探开发;截至1957年临近“一五计划”收官时,王合林、董中林的区队已在石油沟打井16口,获得5口天然气井,其中的巴9井日产天然气已达148万立方米,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线上声名远播的一口天然气井。

历史之所以生生不息地向前演进,也许在于它与历史学家唐德刚的研究类似,为了一个美好愿景,总要始终如一地寻自身的出口。“60多年以来,西南油气田的勘探者先后在盆地东部的二叠系、三叠系、阳新统等地下层位发现了天然气储量资源,上报中央后,又在卧龙河、石油沟、东溪、相国寺等构造上,钻获了一批天然气工业气井。这些气井具有高产、高压与高含硫等特点;一方面它的资源的确非常丰富,另一方面又因当时的设备技术落后,存在不少开采难度很大、一时难以得手的问题。那么,面对这些特点与难点,我们能不能找到新的含气构造与地下层位?立足当时的“现有资料”,能否再找出一些曾被我们忽略的构造?石炭系这个层位是否存在?它会不会就在那条龙从长江梭回山洞必须经过的卧龙河地区?”曾长期在石油院校和川东矿区工作的老专家刘云鹤接受采访时,围绕石炭系大发现,作为当事人之一的他话刚拉开,就向我们连续抛出四个问题。

其实根据我的理解,石炭系就像一部古老厚重却又充满了瑰丽想象的大书。早在两亿五千万年之前的上古生代中石炭系,我国的南方地区,就一直被一片蔚蓝色的大海覆盖。

蓝天下自由飞翔的鸥鸟,温暖的气候,繁茂的生物,大片的海藻和一个连着一个的岛屿,将那时的南方地区装扮得非常迷人。那里的海潮一度浸漫了现在的四川东北地区。由于该地区北部、大巴山西侧的乐山结合部,龙女与东部的黄陵形成的阻隔,川东北当时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湾。在这个海湾地区,由于海水沉积着含有巨量海藻的白云岩与石灰岩,大量的沉积物在地下三四千米深处,不知不觉地沉睡了亿万年之后,就形成了我们急需的石油天然气储层。

根据国内资料的记载,这个海湾地区的储层不但分布广阔,而且它还具有油气源头多、储集层孔隙度高、可供钻探构造难度大的特点。当时海外的资料也表明,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大油田,就是出自我们所说的这个层位。所以,我们说石炭系是当时世界上认定的最佳目标储气层,一点也不为过。

因此,在石油勘探开发向天然气勘探开发转型的威远会战因十年内乱被迫终止以后,我们当时的心态一方面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一方面的确也想把“解放川南潜气层,完善川南和川西南探井”的重点,向川东北的勘探开发上作出一些转移。

不过要真正认清这个地质构造,争取抱个“大金娃娃”,把“一切为了七十亿”的接力棒往下传,在我看来,我们就必须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做工作:一、必须认识到四川东部地区的理论与实践,要和我们能在川东地区找到石炭系,而且它就是我们需要的稀缺资源的出发点挂钩;二、必须向地下层位的深部作出努力,无论再苦再累,要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劲头,去发现石炭系,揭开石炭系之谜;三、从川西北、川中一路走来,我们已经打了很多硬仗,在川东这一仗还打不打,能不能赢,从四川石油管理局到我们川东气矿的领导都要下个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