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战区秋点兵(1)

战区秋点兵(1)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451更新时间:2024-05-27 17:21:05

暂别红村“最后一个留守者”廖宣州老人后,我们来到西南油气田的档案馆里,试图从那些尘封的档案中去钩沉第二次四川大会战的遥远往事,就像从历史粗粝的墙壁中打开一扇窗子,去发现那场“一切为了七十亿,力争一百亿”的“开气找油之战”,在蓝天丽日下或雨霾风障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格局与细部!

1965年的《会战通讯》合订本第55期,一条名为“战区首届技术座谈会隆重开幕”的资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之所以对这条资料充满兴趣,无疑是因为它的“技术”二字。在那个运动连连,“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年代,这两个字在发黄的卷宗里显得是那么卓尔不群,而且这种发现对于我们对红村作为一个时代样本的观察,还有某种非同寻常的惊喜。

确切地说,这次技术座谈会是1965年10月16日在川南矿区拉开帷幕的。会议展示了各单位的生产成就、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成果,以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开辟了“会战园地”,还对会战形势勘探图乃至各先进单位的模范事迹进行了展览。尤为重要的是,为配合这个持续进行了29天的会议,红村会战指挥部还下令各片区指挥所、各单位组织了技术练兵表演活动。

在竞赛场上,3299钻井队一班青年工人的技能表演吸引了众多观摩代表的目光。仅拿检查钻头这个项目来说,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在他们手里就要经过10道以上程序才能完成。有的代表看完这个项目的表演,充满敬佩与感慨地说:“真没想到3299队认真细致的功夫,一点不比绣花描红的大姑娘差啊!”

当表演的青工们将表演进行到正式操作与放喷的环节时,头戴铝盔的小伙子们又像久经沙场的战士一样矫健敏捷,身手不凡。这时,他们与此前检查钻头时的表现已判若两人。推内钳的如转风车般快速到位;打大外钳的每次出手都能获得成功;拉锚头绳的一招一式都是那么干脆利落,不带任何拖泥带水的痼癖动作。尤其当放喷警报拉响后,3299队一班的参赛代表更是龙腾虎跃,二层钻台的钻工刚出现在大家眼里,沿着扶梯“哧溜”一声就滑向了钻台,代表们还没看清他是怎么从高高的钻台下到地面来的,他的身影又出现在了正在抢关防喷器的队友之中……

技术表演赛的主场设在付家庙气田,付1井热闹非凡,同时作为分会场的付5井也是气势如虹。全战区罗马钻机的技术能手们在这里相聚,同台竞技,一决高下。平时,战区的青年钻工嘴上爱说一段顺口溜:“罗马、罗马,敲敲打打;不敲不打,不是罗马。”因此罗马钻机与乌得钻机、贝乌钻机相比,就格外显得“傻大黑粗”,笨拙不灵,操作困难了。但是3263钻井队队长王本茂这位选手冲上钻台时,手扶刹把子将气门一合,“哧”的一声就将游车平稳上升,而且不摇不摆,接连换挡三次将游车下滑,吊车上事先放上去的一碗水竟然一滴也没因受到晃动溢出。可以说这个难度很高。王本茂成了耀眼的一颗技术明星,受到总指挥张文彬和副总指挥张忠良的高度赞扬,夸奖他为战区树立了标杆样板。

回到老翁场1号井的当天晚上,王本茂回想起白天战区总指挥与副总指挥给他颁奖时,对他提出的表扬,翻来覆去地难以入睡。就在他越想越高兴,躺在床上“烙大饼”时,井场上尖利的警报声像锋利的刀子一样突然划破了夜幕,1号井在钻探中井喷了。他迅速翻身下床,奔向井场,指挥全队职工安全控制了井口以后,立即点火。

火光映红了夜空,就像黑夜里的火炬。

1965年8月,王本茂的3263钻井队在川东接到会战指挥部的命令,要求他们火速前往江城泸州参加会战。

王本茂带领队伍从川东辗转重庆,接着从重庆朝天门码头上船,抵达泸州时天已黑了。矿上派来两辆大卡车,将他们直接拉到了老翁场的1号井。

当晚全队几十个人,在井场的露天坝里支起简易炉灶,煮了一大锅面条吃下,就在值班室和堆材料的临时库房中和衣而卧。

第二天太阳刚从东边露出一抹若有若无的暗红,他们就迅速起床,开始安装设备。经过夜以继日的埋头苦干,3个月不到,他们就在老1井率先打出天然气,这无疑为战区技术座谈会的召开增色不少。

“同志们,王本茂的队伍已从川南地区三叠系古侵蚀图的那串‘糖葫芦’上第一个尝到鲜了!”会战总指挥张文彬接到报喜电话后,立即驱车下山,直奔川南,途中,他又高兴地叫上杨型亮,匆匆地直奔老翁场而去。

在现场研究完井措施的会上,张文彬特别指出:“既然老1井是三叠系的第一口发现井,那么在完井过程中就要做到压而不死,活而不喷。”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杨型亮被张文彬任命为老1井的现场指挥组组长。会后,杨型亮立刻调集钻前工程三团两个中队大约二百多人,来到老1井加强配置泥浆力量。经过七喷、七漏、七堵,历时四十多天的艰辛奋战,终于完井。

西南油气田的一份官方资料说,1965年10月16日开始的战区技术座谈会与岗位技能表演活动的背景,与1964年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全国都要学习解放军》有关,而且还与会战总指挥张文彬的领导艺术关系颇深。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促进部队的军事训练,在推广南京军区某部二连“郭兴福教学法”的基础上,中央军委决定在华北某地举行一次全军性的军事表演活动。毛泽东在观看表演时,不但通过摄影记者的镜头留下了一生中唯一一张举着步枪瞄准的照片,甚至还挥舞拳头,对画有美士兵漫画像的沙袋打了几拳,并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他们的夫人一道,兴致勃勃地检阅了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部队,观看了这两个军区的军事尖子及民兵们的军事比武汇报表演。毛泽东对汇报表演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于是,一个学习解放军的运动便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

石油师的官兵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把解放军的作风带到了石油部门,在大学解放军的运动中,推动了四川石油战线的革命化、军事化和正规化的建设。

由于战争年代和转战石油部各大会战战场的特殊经历,在张文彬的身上,充分体现了浓郁的军人作风与大庆精神,在他的领导指挥艺术中,军人作风和大庆精神相得益彰。

第二次四川石油大会战以“打800口井,确保70亿,力争100亿立方米”为作战目标,更是将张文彬的领导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受命担任总指挥来到红村,他决心学习解放军大比武的经验,搞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推动群众性的学习技术运动,以便提高四川石油职工的技术素质,增强其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