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都打不垮(1)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476更新时间:2024-05-27 17:21:04
红村会战指挥部的基础建设,从1965年夏季就开始动工了。四川石油管理局传达石油部党组关于落实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的指示,提出“上山、下海、战平原”的口号、决定集中兵力在四川再搞一次会战的任务后,经张忠良向总指挥张文彬请示,得到许可后就轰轰烈烈地行动起来了。与会战指挥部同时纳入基建施工的,还有新成立的川南矿务局机关驻地。
修建红村会战指挥部的重任,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时任四川局副局长兼会战副总指挥孙继先的肩上。川中会战时,孙继先曾带领先遣队,在南充东观镇建立了川中会战的根据地。这次让他负责红村指挥部的建设,也算张文彬对他之前工作的一种认可。
孙继先去面见张文彬之前,张忠良已陪张文彬和石油部的领导及专家们到威基井和威2井去视察过现场。
张文彬对大家说:“指挥部距离前线越近,争取胜利的希望越大。”
因此,四川局建议将指挥部的地址定在距威远气田发现井不远的曹家坝山头,张文彬欣然应允。
张文彬对孙继先说:“打仗的时候你当过团参谋长,知道指挥部的重要意义。搞川中会战,康部长当总指挥时,你也给他修过指挥所,因此如何建设指挥所的问题我不和你多讲,但我向你强调一点,施工中一要多为驻地的群众着想,建设咱们的指挥所,要尽量做到少占或不占用公社的良田熟土。”
孙继先从张文彬设在成都的临时办公室出来后,与局长张忠良告完别,就带着基建队伍向曹家坝的那座事先定好的山头匆匆赶去。在最初的施工建设阶段,从山下的小坝子通往山上的简易公路还没有修通,汽车还不能将各种建筑机械设备送上山,他就迫不及待带着大家到了山上。
头顶炎炎烈日,孙继先挽起袖子,“呸”的一声往手心吐了一口唾沫,双手合拢用力一搓,然后就甩动大锤,同荆棘、茅草丛里那些坚硬的岩石较上了劲。
那时,孙继先还不到50岁,是一名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壮年汉子,浑身上下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
天上的太阳晒得人们的脸上已经冒出了豆粒大小的汗珠,一抡大锤汗珠子就直往下掉。为了让大家集中精力,不被烈日的暴晒所左右,将修建会战指挥部的干劲都晒蔫巴了,孙继先就放开嗓子,带头在曹家山上喊起了即兴的劳动号子:“同志们呀,甩一锤来喊一声呀,嗬嗨!一锤砸开石包筋呀,嗬嗨!”
在他的带动下,甩开大锤砸石头的工人与从地方招募的民工们见副总指挥一直是“雄起”的,干活的气氛更加高涨,士气很快为之大振,纷纷跟着他在前面起好的调子,在后边俨然“歌唱”般地合了起来:“要球得嘛,用力砸来大声吼呀,嗬嗨!二锤砸烂癞疤石呀,嗬嗨!”十多二十斤重的大锤被数千名赤裸上身的精壮男人握在手中,随着劳动号子的节奏上下飞舞起来。大锤砸在曹家山黑皮白心的癞疤石上,火星四溅。
顽劣而坚硬的石头被孙继先的队伍砸开以后,他们又将大锤甩在一边,顺手更换了劳动工具,蹲在地上,一手握着铁锤,一手扶着铁錾,叮叮当当地打出了修建指挥部急需的条石、方石。当上山的公路修通以后,汽车将石灰、木料、青瓦源源不断地运上山来,孙继先又带领工人与民工开始平整土地,夯实地基,开始修建指挥部的辅助设施、机关宿舍和办公室。
通向各个山包与点面的石梯在曹家山的半山腰上四处延伸,大约有三百多阶。再往后,以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修建的千人大礼堂为中心,一幢幢既有松辽平原“干打垒”建筑风格,又结合了四川南部民居及现代建筑特征的石房、石楼,半年时间不到,就已变戏法般地修建完毕。
1965年9月4日至9日,四川石油会战指挥部机关和四川局机关利用5天时间搬往红村。
为了实行面对面的领导,加强重点地区的工作,促进会战的迅速开展,会战领导机关及四川局各部门、所、院按照“要准备打仗”的指示,迅速搬出了成都市,迁往西南会战前线。
在搬迁过程中,机关干部职工发扬了雷厉风行、坚决迅速、说走就走的战斗作风。搬迁的号令一下,大家很快及时清理了文件资料,安排好了家务,准备好了行李,冒雨连夜从成都出发。在短短的5天内,大部分处室就已十分顺利地搬迁完毕。临行前,领导小组的负责同志亲自前来指挥搬迁,机关的家属们也敲锣打鼓,欢欢喜喜地送行。
许多干部职工一到前线驻地,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一不问吃,二不问住,行李也没有摊开,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驻地的生活条件虽然比城市艰苦,住得也比较挤,但大家都表示:为了会战的需要,越是艰苦越光荣。机关正式开始办公的第一天,各处室就抽出大部分人员分头前往各井队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受到了井队职工的热烈欢迎。
原本籍籍无名的曹家山,经过孙继先与工人及民工们的日夜奋战,变成了四川石油第二次会战的指挥中枢。
1959年5月26日成立的川南矿务局机关的选址及办公用房等问题,很快也随之尘埃落定了。
四川石油管理局成立川南矿务局时,中央关于组织四川石油二次大会战的指示还没传达下来。四川局成立川南矿务局的目的在于:在继稳住隆桂会战的“川中成果”的同时,及时将黄瓜山气矿、泸州气矿、纳溪气矿和隆昌气矿的勘探开发工作进行集中管理。这四个气矿在威远气田还没惊艳亮相之前,一直是西南油气田的“母亲矿”,除了隆昌气矿是从民国石油工业先驱们的手里继承下来的,其余的三个气矿均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成立之后,西南油气田的创业者们,在竭尽全力投身川中石油会战时,调整分配精干力量,立足四川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实际,不声不响地打出来的。
这样一来,当四川石油会战理清了“油气并举”的思路,尤其是当石油部明确提出了“确保70亿,力争100亿”的具体目标后,总指挥张文彬与会战指挥部的领导及专家们这才意识到:“好家伙,原来川南泸州矿务局一成立,就已经有了四个产量稳定、工艺成熟、技术过硬的天然气矿区了!”
川南矿务局的组织机构被确定下来,随着党委书记和局长任职命令的下达,寻找矿务局的机关驻地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受命为川南矿务局机关驻地选址的董汉炳、冯希珍、龚自善一行从成都出发,首先驱车前往隆昌气矿进行考察。他们认为尽管那里是四川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摇篮,毛泽东和邓小平还亲自去视察过,但考虑到隆昌气矿地处内江之南和自贡之西,与其余三个气矿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因此,他们认为隆昌气矿不宜作为川南矿务局的机关驻地。
既然隆昌气矿不宜作为川南矿务局的驻地选择,那么又该到哪儿去找合适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