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用你们的时候到了(3)

用你们的时候到了(3)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1584更新时间:2024-05-27 17:21:02

会战刚一打响,石油部就从西北、东北和华北的十多个石油单位陆续调集了四五千人,浩浩荡荡地举着红旗,开进了四川盆地。

但是,会战的中心战场定在哪呢?

张文彬经过与黄凯和张忠良分析,决定将队伍投入到内江与自贡交界的威远构造和泸州古隆起这两个构造上。所以,今天谈到四川石油人与四川二次石油会战,大家还喜欢说“三上威远”和“大战古隆起”,就是这个意思。

威远这个地方,与我现在所处的成都这个位置,约有一百五六十公里的距离,这条路参加会战时我没少跑,所以比较熟悉。

在距离威远县城北边大约二十多公里处,有一个小坝子名叫曹家坝。根据资料记载,这里的农民使用天然气的历史很早,也很方便,还是中华民国时,大家用个竹筒筒往地上一插,就有天然气冒出来,可以烧水煮饭。大约1938年,民国政府资源委员会的专家们来过这里。经过勘探,他们认为曹家坝的地下有一个典型的地质构造;1938年到1941年,著名石油地质家黄汲清带领队伍在这里钻过一口井,这口井当时属于国内的“最深井”,即威1井,有一千二百多米深,结果呢,他们只钻出了一点点的天然气和大量的地下水;1956年到1958年,我们在川中搞石油会战时,川南气矿又在同一井场,钻了威远基准井,深度有二千四百多米,到达了寒武系的层位,遗憾的是还是没有结果;1964年至1965年,又有队伍来到曹家坝,大家瞄准原来的威基井继续下钻,钻到古生物系、最古老的地层震旦系时,结果便发生了奇迹,原钻机试气当天,就有了7.8万立方米天然气的成绩。

这个发现,要算石破天惊!因为这个发现,等于让我们从此揭开了四川盆地特大整装气田的奥秘!

一头银发的胡祖烈老人,向我们讲述1965年开始的四川第二次石油大会战时说:“各路队伍达到四川后,毫不犹豫地就在曹家坝的威远构造部署了会战的首井——威远2井。”

1965年7月,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大街小巷的墙壁上,到处都刷满了“抓革命,促工作,促战备,促生产”,乃至“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诸如此类的标语。那些面露菜色,胳膊上戴着鲜红的袖章,手里握着排刷,提着石灰桶,肩上扛着竹梯刷标语的“时代青年”,冒着酷暑,走街串巷,目光坚定,精神亢奋。

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在成都利用两天时间,主持召开了三线建设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立足准备打仗的前提,如何解决大西南地区煤炭日益紧缺的问题。

通过计算分析,会议认为“三五”期间,整个西南地区的煤炭缺口数量达到了300万吨。如果全部通过国家其他地区集中调运,当时的铁路、公路、车辆构成的运力又捉襟见肘。

李井泉坐在数面红旗背景衬托的主席台上,望着台下与会的党政军企人员,扳着手指无声地算了一会儿,然后提高带有江西临川口音的声调继续说:煤炭的缺口一靠天然气,二靠水电,西南地区尽管大江大河、湖泊沟渠很多,水利资源丰富,但搞水电的时间太长,国家打仗的时候靠不住,成本还高得吓人。所以,希望石油部带领四川石油管理局和参加会战的同志,在四川多搞天然气,也好让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放心,让伟大的党中央放心!

黄凯和张忠良将张文彬送到机场。后者回到北京后,在石油部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将成都三线建设工作会议的情况向部党组做了汇报。

余秋里虽已升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但涉及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通过他对石油战线所作指示的落实,因而他也赶来听取张文彬的汇报。

听完汇报,余秋里给大家散了一圈香烟,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对张文彬说:“部里的方案和井泉书记的重视,对四川开气找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希望你们把事办好。张文彬,回四川以后,请你转告黄凯和张忠良,大敌当前,用你们的时候到了!”

康世恩从脸上摘下方框眼镜,掏出手帕擦了擦,又重新戴上,对紧随余秋里身后正要离开的张文彬高声嘱托道:“这次会战,关键是天然气,天然气产量搞上去了,大西南的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是当前的大局!”

张文彬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向康世恩立正,敬了一个军礼,以示自己将康部长的嘱托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