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肚子的政治(3)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704更新时间:2024-05-27 17:20:58
四川石油战士除了留下精干力量坚守一线,其余的纷纷扛起了开荒的锄头,操起了打猎的鸟铳,撒开了捕鱼的渔网,饿得眼冒金星,拖着比铅都重的步履进了荒山,下了江河。
实在没吃的了,川中矿务局的领导都去了开展生活自救的一线,与职工一起开山、修路、造田,他们钻进山里,割了大捆的茅草和巴茅秆秆盖房子,还挖了不少可以食用的根根苗苗来当粮食。南充大队党委书记董金壁带队,一两百人开进了苍溪的荒山老林,用柴刀砍开荆棘灌木,等这些柴柴草草晾干后,就将它们全部点燃,等大火熄灭,下过一场透雨之后,就开始播下种子;副书记罗万、马家见老董都在刀耕火种地玩命干了,也不甘心示弱,就跑到南充地区人口稀少的那些边边角角里,想法办农场,很快也打整出大约一千多亩土地。
蓬莱大队周边地少人密,他们跑到北川一个叫邓家园的地方,开了几百亩地,建了个在四川局很有名的川北农场。北川那个地方,是河西走廊的古羌人南迁后的生息繁衍之地。这个地方,北周武帝四年就有政权存在;1935年的时候,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的红四方面军赤化全川,还在这里建立了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这个地方大山很多,境内因长江的支流岷江过境,所以,在大山与岷江两岸,过河过桥问题就很困难。
蓬莱的垦荒队去了以后,为密切他们与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的羌藏群众的关系,就与当地政府一起商量,给他们架了一座在有一百多米长、两三米宽的钢索上铺设木板的渡桥。这个桥经历了2008年的“5·12”地震,到现在都还没垮。前两年,我家的孩子开车带我和老伴出去旅游,我看到邓家园的那个桥还在,还能过人。1962年的时候,由于蓬莱大队与北川的关系搞得非常密切,他们又在当时的复兴公社开了一个面积一千多亩的第二农场。
根据杨彬老人的讲述,结合西南油气田官方提供的一本内部自印图书的记载,我们得以知道:1961年3月,川中矿务局组织了一支四十多人的打猎队,经雅安、康定、石渠等地,远征四川与青海交界处的巴彦喀拉山南麓,在清水河一带安营扎寨,同时还派了七八支队伍,分布于涪江、嘉陵江流域撒网捞鱼;1961年6月,又安排了9支队伍从川中出发,奔赴大巴山、华蓥山、金城山、文昌寨,挖采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811643斤,加工淀粉36143斤……
可以说,为了生存,在隆桂会战期间,西南油气田的创业前辈们,付出了今人无法想象的奔波与辛劳。
在北川县的一个山谷里,3206钻井队钻工张功元被分到放羊班放羊,羊羔缺奶饿得咩咩直叫,他就用自己平时省下的饭票换回一些大米,用老乡的石磨磨成米粉,然后用开水冲成米浆,像喂孩子一样喂养小羊;晚上因担心像人一样忍饥受饿的羊羔受冻,或遭遇山里豺狼、豹子的袭击,他就烧着一堆火,一个人躺在羊圈边独自守候着。经过精心饲养,50多只山羊活了下来,无一中途死亡,出栏时个头又肥又壮。
打猎队爬上了海拔五千多米的康藏高原无人区,顶风冒雪,战胜了强烈的高原缺氧反应。他们每天早上都扛着猎枪,带上猎狗出猎,一旦中午天气暖和时还跳进河里摸鱼,晚饭前后还在宿营地四周,通过开展采蘑菇及其他野生菌的竞赛活动排遣野外生活的孤寂。
有一次出猎,一个名叫卿安材的工人与另外7名队员遇上一头两百多斤的大黑熊,他吩咐队友一起开火,原以为黑熊已被他们打死,便兴奋地跑上去拖黑熊,没想到没死利索的黑熊挣扎着跳起来,竟然一口就将卿安材的头皮血淋淋地撕扯了下来。要不是队友连夜驱车将他送到康定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可能他连熊肉的味道还没闻着,就已经命丧康定了。
康定,古为西羌南下的居留地之一,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管辖之地,被称为“打箭炉”。康定具有灿烂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乃川藏之咽喉、茶马古道之重镇。一首《康定情歌》经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于1947年在南京首唱,更将康藏风情与跑马山的爱情传说名扬天下。
但康定留给卿安材的记忆却不是那儿的文化风情,也不是女高音歌唱家的甜美歌唱,而是他在康定人民医院治疗期间的四十多个日夜的惊魂不定。当然还有半年时间中,他们猎获黄羊、盘羊、野牛、野马、黑熊——这些今天属于国家级的野生保护动物,当年却是隆桂会战前线急用的干肉。他们共计收获了六万多斤干肉、四万多斤干鱼、四百多张皮毛的生活物资补充。
就南充油矿的两个农场来说,1961年收获了55万斤金灿灿的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稻谷,而且到了1962年,川中矿务局的农场的规模已扩大到44个,耕地面积已达14143亩。除了放羊队、打猎队、捕鱼队等几十支队伍,他们还成立了7个挑着鸭棚、赶着鸭群到处寻找水田、堰塘放鸭的放鸭队,以至生于七八十年代的四川小说家王刊在成都同我们喝茶,谈到绝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到处有放鸭人”的乡村记忆时,还对我们说:“吆鸭儿这个行业,可能是你们写的那些石油人当的‘大师傅’,地方上的放鸭人都是跟他们学的。”
经过两年的春种秋收,以四川石油管理局下属的川中矿务局为例,就能给干部职工补助自产粮食每月人均60斤,自产肉每月人均0.8斤,蔬菜每天人均0.6斤。
曾任四川局局长的董金壁,被西南油气田的“老油人”在回忆往事时,亲切地称为“粮食书记”。他当年在苍溪的荒山老林里带领队伍垦荒播种,第二年就迎来了一个金色的秋收,产量达到了60万斤。
1962年国庆节后的第二天,随着一阵似乎带着喜气的汽车喇叭的鸣响,川中矿务局机关大院的宁静被打破了。
秦文彩从楼上的窗口探出脑袋,正要看个究竟,只见董金壁脚上穿着一双解放鞋,边走边摇着手里的一顶草帽,敞胸露怀地闯进了办公室,直杠杠地杵在他的面前说:“首长,我来向您汇报工作!嘿嘿!”
顺着董金壁手指的方向,秦文彩看到窗外楼下几个工人正变戏法一样,从车上将一麻袋一麻袋的大米、花生、面粉、菜油和几扇猪肉往机关食堂里搬运着。
秦文彩眼里的董金壁,这时肤色粗黑,一脸憨厚,俨然像个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庄稼汉了。他不由得对董金壁赞叹道:“老董,你可真有两下子啊!”
四川局在开展生产、生活自救的同时,隆桂会战也堪称成果喜人,足以告慰中国石油工业的“石油人”!
1961年9月,隆桂会战结束了。来自西南油气田官方提供的总结文字表明:“四川局先后动用钻机24台,在会战区域内开井36口,完钻38口,获取油井18口,成功率达到50。以上工艺水平明显提高,固井合格率达到了80。试采上,逐步明确与贯彻了分层试油,15井次系统试井,33井次定期测压,取得了比较系统的资料数据,获得了21口稳产井。地质上,进行了27650多次分析研究,基本摸清了会战地区的地质情况及变化规律。推广应用了涡轮钻井、微电位测井、早期裸眼完井、混油泥浆、超声波洗井等系列先进工艺技术。”
隆桂油田被四川局稳稳地拿在了自己的手中,而且还深化了他们对川中地质条件、油藏规律的认识,为四川石油管理局包括后来的西南油气田在追求真理,通往光明之境的征程上,迈出了至关重要、尤其可喜的一步,并积累了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