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会战(1)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366更新时间:2024-05-27 17:20:55
1959年9月26日下午4点左右,这无疑又是一个留在石油青史上的“中国石油时间”,因为就在这天的这个时刻,黑龙江大庆油田的发现井松基3井出油了。
松3井出油的消息俨然一声春雷,给经受了漫长贫油之寒的中国石油工业带来了万物复苏、春色满园的景象。中国石油人不但将贫油的帽子“一举扔到了太平洋里”,还由此迎来了自己的光辉岁月。
之前,中国石油工业的先进代表每年应邀参加首都国庆游行观礼活动,路过北京天安门时,连头都羞于抬起;石油部家属院里的孩子们与别的国家部委的子女玩闹时,每次都因自己是石油子弟而常有矮人三分之感。
随着松3井带来的石油大发现、大开发,一度消失的中国石油工人的形象宣传海报又齐刷刷地出现在了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刘秉义演唱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大气雄浑地响彻大江南北;“石油诗人”李季的诗歌、“铁人”王进喜的歌谣还由此进入了大中小学的课本,给几代国人的历史记忆抹上了“又黑又亮”的石油底色。
根据余秋里和康世恩的命令,合川、龙女、南充大队抽出精兵强将,集合起来,被南充大队的大队长李敬、党委书记李镇静带领,北上驰援松辽。这给枕戈待旦的川中石油战士的心里隐隐带来了一股凉意。
好在共和国对川中的关注,没因石油部组织的川中会战的结束,康世恩从都尉坝机场乘飞机离开川中会战指挥部而停止。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踏上川中大地,给仍在苦苦坚守阵地的“石油川军”加油鼓劲。根据《四川石油管理局五十年大事记》记载:
1959年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视察川中。贺龙参观了井场设施,观看了放喷,听取了秦文彩关于川中生产形势的汇报后,还把一个个又红又亮的广柑逐一分送到井站职工的手中。临别时大家与他挥手道别,贺龙说:“同志们不要送了。希望你们多辛苦一些,多搞几个5千吨,搞个年产原油三五百万吨吧!”
1960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维舟、熊克武、邵力子、卢汉到南充油田视察。
1960年3月9日至12日,朱德、贺龙、聂荣臻、李井泉、罗瑞卿、肖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川中油区。朱德委员长先后到充12井、充西1井视察了出油情况,到南充炼油厂、南充热电站工地视察了基建施工情况;到四川石油学院会见了全院师生;在川中矿务局机关听取了石油勘探成果及今后勘探部署的情况汇报,接见了部分先进生产者代表,并和矿务局机关部分职工合影留念。视察中,朱委员长作了重要讲话。他鼓励川中职工:“你们在川中钻油,碰了几个钉子,是否把劲松了?困难是有的,决不能松劲,要继续鼓足干劲,不要受投资的限制。特别是你们这一行,很难按投资办事。……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把油搞出来,现在到处有油,你们要大胆搞。虽然花钱打一些井没有油,也要花。我们的祖先都能打自流井,利用天然气,现在我们连自己的祖先都赶不上?”
1960年3月12日,朱德挥毫题词:“鼓足干劲,把川中石油迅速大量地开采出来!”
196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视察南充油田。参观充3井后,在机关听取了矿务局局长秦文彩关于开发川中油区的汇报后说:“川中油区是有成绩的,有前途的……在新的问题,新的困难面前,重要的是群众路线。具体地讲,就是发动大家综合观察,大量地收集材料、认真研究,找出规律。要大胆试验,采取小型多方面的经验,‘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是无产阶级,试验不成功还是无产阶级。小型的多方面的试验就是贯彻了多、快、好、省这一条……第二条是生产上搞低成本高功效,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学问题。低成本、高工效是无止境的,这一点要使每个干部都明确。”
1960年,公历闰年,农历庚子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因而本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中国研制的第一套1000门自动交换机在上海吴淞电话局开通使用;这一年越南战争爆发,美国宣布3500名士兵入越,中国政府继“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再次派出部队深入越境,开始“抗美援越”;这一年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等第三世界产油国,为维护本国石油利益,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开会,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这一年全国工业战线因贯彻“压缩空气,冷热结合”的“最高指示”,全国工业纷纷“下马”之际……共和国在松辽大地摆开战场,向“贫油国”的落后面貌宣战。
即使如此,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没有忘记巴蜀大地上仍在苦苦死战的川中油区,用西南油气田官方文献的话来说:“这无疑是激荡人心的关怀,复苏希望的春风,再战川中的号角!”
其实,再战川中,以响应康世恩号召的“打野猫子井”的序幕,从1959年石油部川中会战指挥部撤销后的第二个月就再次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当年4月,川中石油战士贯彻“勘探与生产并举”的方针,开始向隆桂进军,陆续在隆盛、桂花、大石、充西地区,甩开川中南充、蓬溪、龙女构造进行勘探,先后在蓬40井、大石1井、充西1井、合20井获得了期盼已久的高产原油。这个勘探发现,印证了川中油区是不受局部构造控制的裂缝性油田的惊天之论。
从1959年4月到1960年7月,不足一年半时间,川中矿务局就在隆盛地区完钻的14口井、大石完钻的2口井中,取得了13口井日产原油20~40吨的不俗成绩;在充西地区完钻的8口井中,均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其中西1井投产后,日产原油20吨以上;于是,从蓬莱构造以东的隆盛至桂花,再从桂花到大石桥,大约两百到三百平方公里的一个有利含油带,日益清晰地呈现在了中国石油地质学家们的眼前。
隆桂油田的发现,算得上是千呼万唤、苦苦奋斗的一个结果。石油部的会战队伍撤走后,我们川中能够找到这么两三百平方公里的一个富油区,用文学语言来说,这就像沙漠中的旅人突然见到了清泉,像茫茫大海中漂泊的孤帆见到了给它指示港湾的灯塔。因此,说它是川中这方西南油气田的“老娘土”,赐给我们珍藏在60年一个甲子岁月里的珍贵礼物,一点也不为过。
为了迅速打开隆盛、桂花、大石地区的石油开采局面,1960年春节过完没多久,川中矿务局组织的隆桂会战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