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记忆(3)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1747更新时间:2024-05-27 17:20:47
5月的川中会战,的确如西南油气田的媒体从业人员范照明先生所言,吸引了不少像罗跃福这样的幕后英雄参与其中。为配合这场举国瞩目的夺油之战,南充、武胜、营山、遂宁、广安等县的地方政府,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动员了数万民工,抢修公路,平整井场,叫响了“向毛主席保证,请党中央放心,哪里有石油就把道路、井场修到哪里!”的口号。白天,民工们头顶川中的炎炎烈日,开山放炮,轰轰烈烈;夜间,数万人点亮火把,挑灯夜战,气撼巴蜀!
我出生在遂宁市桂花街的一个小巷子里,今年75岁了。爱人何成会从地调处的司机岗位上退休后,没过几年就去世了。我从教师岗位退休后,身体还行,主要负责小区这边退休工人临时支部的支部书记工作。
川中石油会战那会儿,我是“女子钻前团”一员。啥子叫“钻前团”?“钻前团”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民工施工队伍。当时,我被编入的单位是四大队二中队,这个大队由于女娃儿最多,所以我们就打了一面“女子钻前团”的红旗。
我们当时每天要干的活路,主要是修公路、打地基、平井场。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不说,夜间还要砍几根竹子灌进柴油,用破布烂棉花堵住筒口,点燃火把,插在工地上干活。四大队有十几个中队,一个中队两百多人。我在二中队干的活路,主要是先把炮工中队放炮炸开的石头,用锤子打成手指头大小的碎石,用撮箕担过去倒出来,再用锄头刨开,刨平整了,垫路、垫井场。当然做这些活路之前,要把毛路和井场的地基先用锄头挖好,不然路不平,地基弄得坑坑包包的,垫上碎石也莫用,还是过不了车,井架也竖不起来。虽然我们那时累得不行,但大家一起喊着劳动号子,喊着喊着就不累了。
我们当时的伙食还算可以,至少比在家里吃得好,像苞谷面、红苕、土豆、茄子和莲花白还是能吃到的。那时,主要讲究精神生活,盼望川中油田早些建成,好让毛主席高兴,让国家告别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所以吃喝玩乐都还不兴。但是我也说实话,一遇到下雨天就太恼火了。
我记得1958年秋天的雨水多,下了一个多月的“狗毛雨”,工地上的稀泥浆子沾得人脚都无法迈开。我们住在一个毛竹架子盖着牛毛毡、四周呼呼透风的大房子里。一天晚上,我突然有些想家,找中队长请假,然后拦了一辆嘎斯车,准备回桂花街的老巷子看下父母,结果司机要往各个井场送货,一晚上要走五六个地方,到遂宁时天都亮了。结果我连门都没进,就只好站在巷子口望了两眼家门的样子,接着又和那个司机往井场跑。
那个司机就是我后来的爱人何成会,我们养了一男一女两个娃儿。再后来,川中会战结束了,我也被“下放”回家了。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是“川中会战的记忆和感受”,我的感受就是,在那段火红的岁月里,参加“女子钻前团”,我能遇到老何,知足了。
从1958年至2018年,川中会战历时60年一个甲子之后,我们造访川中。
我们在遂宁采访,以座谈会的形式与当年参加会战的当事人、民工代表和知情者座谈。除范照明转述的罗跃福老英雄的故事和杨华清阿姨的讲述让人感慨、唏嘘之外,我们还从胡祖烈、龙雏两位老人提供的资料中获悉,自从四川局下达迅速拿下南充、龙女寺和蓬莱三个构造的战前动员令以来,社会各界对川中会战的支持还包括:嘉陵江流域的航运部门为打通长江到嘉陵江的水路,确保向外运输原油畅通,组织一万多名民工,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原本计划5年才能完成的嘉陵江疏浚工程;民航总局协调空军工程和航行调度部门,将建于1941年的南充都尉坝军用机场进行翻修、补建,于1958年5月转为民用,开通了通往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的空中航线……而且为加强公路勘测,成都工学院二百多名师生来到川中,顶烈日,冒风雨,开展现场勘测。龙女大队党委召开拿下关键井的扩大会,武胜县委李书记代表全县表态:“你们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县委一定帮助解决。”为保障蔬菜供应,南充近郊火花公社,将菜地从7亩扩大到80亩,发动社员每户喂“两鸡三鸭一兔”,种500窝瓜,以满足石油职工的生活需要。南充五中的学生,怀着少年纯真的赤诚,还利用课余时间,修了一段“少年公路”献给油田……
翻开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我们知道,在那个充满献身精神的火红年代,全社会每个人都把他们对毛泽东、共产党的挚爱,转化成了对超英赶美行动的深信不疑,并倾注到忘了艰辛劳苦的实际行动中,融入了时代的大熔炉里——而这一切,正好又是川中会战将以更大的规模、气势,为这段历史注入最强音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