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四川大有希望(3)

四川大有希望(3)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910更新时间:2024-05-27 17:20:42

拉煤车停在柯施庆、王任重面前。

望着这辆又脏又破的拉煤车,柯施庆、王任重有些迟疑,作为高级领导,他们哪儿坐过这种车呢!可毛泽东将手一挥,喊了一声“柯老,快点上嘛!”柯施庆、王任重便也不好再说什么。他们带头和十多二十个人,一起爬上了拉煤的卡车。

隆昌站通往两道桥的公路是一条黄泥大道,没有现在这么平顺。由于无法从隆昌县调车,毛泽东、李井泉坐在那辆内江开来的小汽车上;柯施庆、王任重他们只好跟在毛泽东的车子后头“飘大厢”,一路尘土地向隆昌气矿赶去。

毛泽东一行正向两道桥赶路时,四川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同时在隆昌气矿兼任矿长的刘选伍这边,也从接到隆昌火车站打来的电话的秘书那里得知,有中央首长要到矿上视察,让他带上所有的小车,快点去车站接人。

刘副局长一听,用今天的话说,肯定一下就“懵圈儿”了!可是,当他急忙急戳地跑到楼下的停车场一看,又大吃一惊。为啥吃惊?因为矿上的两辆吉普车都被矿领导坐着下井队了,院子里只有一辆美式吉普孤零零地停在那里。

“刘选伍冲向院子里,大声武气地将司机叫了出来,坐上车就往隆昌县城疾驰而去。快到县城时,同迎面开来的一辆小汽车和矿上一辆车厢两边站着人的运煤车相遇。见车上有人不断向他挥手,示意他掉转车头,跟着他们一起往回走,刘选伍这才知道一路紧赶,结果还是动作太慢——迟到了!”李启贵向我们讲述毛泽东视察泸州炭黑厂的前身——隆昌两道桥炭黑车间的光荣历史时,非常自豪,如数家珍地说,“刘选伍和司机将车停在一边,与毛泽东一行见过面后,就让司机立即掉转车头,一路紧紧地跟随着。那时,他还不晓得来隆昌气矿视察的‘中央首长’就是毛主席。晚上6时40分,毛泽东与随员来到气矿的机关大院,等毛泽东、李井泉从小车里陆续走出,刘选伍这才晓得,‘原来是他老人家来了’!”

天上下起了细雨。等在一边的行管科副科长冯占海也没想到原来是毛泽东来了。他把毛主席一行招呼到招待所的会议室,毛泽东笑容满面地伸出手,紧紧与刘选伍相握,刘选伍激动万分:“毛主席好,感谢您对隆昌气矿的关心!”气矿机关的林国浓、谢奉霞、王大芬等几个年轻人轻手轻脚,将脸贴在会议室的窗户上直往里瞧,被毛泽发现了,招手让他们进去。

他们三人走到毛泽东面前,一起鞠躬问好,毛泽东微笑着同他们一一握手。

刘选伍向李井泉请示,是否向毛泽东汇报矿区的建设情况。

李井泉说:“毛主席是来看气井和天然气生产的,可以边看边谈。”

王任重问刘选伍:“气井有多远?”

刘选伍说:“离这里有四公里。炭黑车间就在后山坡上,不足一公里。”

毛泽东站起身说:“走,看看去。”

炭黑车间建设在圣灯山的山腰上。早在1950年春,中央根据化工部橡胶司总工程师林文彪的建议,为了粉碎封锁禁运,满足国家橡胶工业的需要,决定利用隆昌圣灯山的天然气试制炭黑,力争实现自给自足。西南油气田的“老石油”——知识分子周学厚、张铁生等人,经过努力攻关,攻克了不少技术难题。

1951年6月24日,西南化工局303厂筹建了我国第一套利用天然气生产炭黑的槽法装置,并在圣灯山成功试制出第一批天然气槽法炭黑,结束了我国橡胶工业所需炭黑长期需要依靠进口的历史。

1951年10月的西南工业展览会上,“圣灯牌”槽法炭黑荣获特等金质奖。因此,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的炭黑车间,成为我国炭黑自主研制和生产的发源地。

在去炭黑车间的路上,毛泽东向刘选伍详细询问和谈论着天然气含有的成分。到了炭黑车间,只见浓烟滚滚,前来迎接的车间副主任梁锡远,引领毛泽东一行绕过浓黑滚滚的烟雾,从后面来到火房。上班的工人们见毛泽东来了,激动不已,但他们都坚守在岗位上。毛泽东走近定压储气桶,听到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正在通过脱硫塔脱出,就问:“脱出来的硫化氢,哪去了?”

梁锡远说:“从再生塔排除,随空气跑掉了。本来可以回收硫黄,但目前还缺少设备。”

到生产炭黑的1号火房前,毛泽东通过开着的小门,弯腰查看,因风雨很大,一时无法看清。

于是,梁锡远引着毛泽东一行来到了露天的第21号火房,这里相对背风一些,看见火嘴密排喷射的黄焰,烧成炭黑黏附火头的移动槽钢上,缓缓被刮板抹下,经螺旋输送器运入到包装车间。毛泽东笑了,在露天坝不顾风雨,索性撩起大衣,蹲下来仔细观察。

毛泽东问一个火房有多少个火嘴,梁锡远回答他后,毛泽东又问:“怎么看不出槽钢在移动呢?”

梁锡远说:“槽钢走动得慢,10分钟只能走一米八左右,不注意就看不清。”

毛泽东点头说:“哦,炭黑年产多少呢?”

刘选伍说:“一年有一千多吨,占全国炭黑生产的四分之一。”

毛泽东笑盈盈地说:“好!”他慢慢站起来,转向柯庆施说:“柯老,你认为如何?”

柯庆施说:“看到了,和自流井烧盐一样用天然气的热能烧盐,这里的热能还应该利用起来。”

毛泽东对柯施庆的回答表示满意,说:“自流井的天然气烧盐跑了炭黑,这里烧炭黑又跑了热能和硫化氢。我们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进一步搞好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说完他又问参与陪同的人员:“这个矿是不是外国人设计的?什么时候建设的呢?”时任川南石油矿务局党委第一副书记安增彬挺起胸膛,充满自豪地说:“报告毛主席,是我们自己的专家设计,1953年施工建成的。今年我们还准备试制新产品——高耐磨油基炉黑!”

毛泽东听了,连连点头,微笑着说:“这很好嘛,四川大有希望!”

“毛主席离开我们厂的前身——两道桥矿炭黑车间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天空越来越暗,雨越下越大,他身上的衣服、帽子都被纷飞的雨水淋湿了,但他好像还有些意犹未尽,提出还要到圣灯山去看看矿上的气井。当时,刘选伍本来想趁机给他讲讲当地关于‘孝顺儿子红儿,如何在荒凉的山冈点亮圣灯,自己又变成天然气造福乡亲’的美好传说,但听到李井泉在一边劝告‘老人家’,说天不早了,下雨路滑就不上山了,便只好略带遗憾地将话咽回肚子里去。”李启贵说,“毛主席离开矿区时,公路旁两边的山坡上和两道桥的街头沸腾了,人们从四面八方纷纷涌来,不断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夹道欢送‘老人家’。19时55分,他的专列即将离开隆昌车站开往重庆前,车站才根据指令开门放人进去。当地群众看见他们的领袖毛主席,激动得眼泪直流,争先恐后地与他握手。为了安全起见,胡景祥站在车厢门前,用身体挡住县城群众和赶往车站为毛主席送行的石油工人。毛主席还是努力从胡景祥背后,尽力将手伸出来与大家相握……”

虽然在西南油气田提供的资料中,我们未曾发现毛泽东视察隆昌气矿所带来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字题记,也无法看到遥远的1958年,四川石油勘探局党委明确“五大任务”的向前推进,与毛泽东视察隆昌气矿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但在漫长采访之旅的所到之处,无论是西南油气田机关,还是它所下辖的“五矿一厂”,以及众多市场体系完备的二级单位乃至边远井场、站台的企业文化宣传展厅里,我们却都能看见墙上悬挂的毛泽东冒雨视察隆昌气矿的“唯一蹲姿照片”,和“毛主席唯一视察石油单位的一张照片”的自豪说明。因此我们知道,继1957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甘肃玉门和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后,毛泽东在成都会议结束的次日,即安排行程视察隆昌气矿,这对鼓舞四川局走出东溪构造连续“两把大火”带来的阴影,继续开拓前行,的确又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感召。

毛泽东视察隆昌气矿的这份给中国石油工业的“礼物”,将“川油人”从默默无闻的大西南,推向了举国关注的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