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经略西北(3)

经略西北(3)

书名:大国能源作者名:赵郭明本章字数:2538更新时间:2024-05-27 17:20:31

为了尽快找到原油,从1950年9月至10月上旬,西北局开会研究工作的主题一直是“勘探”二字。通过对前阶段勘探资料汇总的分析,他们决定集中力量,在陕北四郎庙、枣园、马坡塘沟和马栏四个构造开始打探井,并更进一步地考察野外地质情况。

从西北局勘探会议结束到当年的12月,康世恩又率领地质人员考察了河西走廊、贺兰山、阿尔金山。在近千公里的狭长地带,查看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了解这里的石油、天然气储藏的地质特征及油气勘探远景。他坐在一辆嘎斯69吉普车上,吃的是当地老乡用青石板烙出的大饼,喝的是装在盛过汽油的大铁桶里的、富含盐碱的苦水。白天他贪婪地跑啊看啊,晚上一到住地,就铺开地质图与地质人员研究分析。人们都说:康世恩是个不会休息的人。

基于西北局勘探重点已经移师陕北,为了靠前指挥,早已脱下军装的康世恩,继续保持战争年代解放军指挥员的优良作风,决定将西北局指挥部迁往西安,局机关也于当年的11月1日从兰州搬迁到西安碑林区纸坊巷正式办公。

《百年石油》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从1950年到1952年,随着以石油地质勘探为牵引的建设发展道路越走效果越明,短短两年内,“玉门油田就新增生产井30口。1950年玉门油矿平均日产原油264吨,到1952年平均日产量达388吨。3年共产原油37.54万吨,是玉门油矿1939年至1949年11年原油总产量的74.3。与此同时,炼油能力也大为增强,到1952年汽油的生产能力达到4.9万吨、煤油1.66万吨,与1949年比,分别提高了3倍和4倍”。

从数字的对比变化中可以看出,自从康世恩、焦力人代表中共接管玉门油矿,尤其是从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成立并召开全国第一次石油工业会议以来,玉门油矿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当年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因石油工业基础薄弱,设备老旧稀缺,人才队伍很难跟上形势,中国石油工业依然是该部最“薄弱的环节”。1952年,石油产品基本只能满足国家建设所需的四分之一。

这种局面,无异给早年中国石油人本来已经很堵的心里继续添堵!

全国第一次石油工业会议召开前后,中央对石油战线核定的任务目标是满足各方需求的10,通过早年“石油人”扎根西北连续三年的艰苦努力,生产能力和产量都上去了,但石油进口所花国家外汇,还是从全国第三迅速上升到了全国第一的位置。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除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期间各行各业的石油需求大增之外,抗美援朝战争对石油资源的持续吞咽,继而导致石油进口需求飞速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中国空军快速成立和介入朝鲜空战的史料为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1949年到1950初组建了7个航校。1950年以后又相继成立了7个预科总队。1950年5月到1951年9月,先后把华东、东北、华北、中南、西南、西北等6个军区航空处扩建为军区空军司令部……从1951年到1953年7月朝鲜停战的2年半,在‘边打边建’方针的指导下,我们连续地、大批地组建了部队。军委先后从陆军调来18个师部、41个团部、4个军部、1个3级军区的建制机构,另外从陆军中抽调了几批干部,以这些机构和干部为基础,组建26个航空兵师、4个独立团、4个军部及相应的场站机构、勤务分队和警卫部队,把原有的6个综合性的航校分别改组成6个单一的飞行学校和3个单一的机械学校,把技工训练大队改组为机务学校,继续组建了2个飞行学校”。

在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撰文记载的这些资料中,可见毛泽东所说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的话的确真实不虚;这还不包括苏联一个航空兵军协助中国空军参战,以及朝鲜人民军空军对航油所需形成的战争消耗。

因而,将进口油品外汇开支位居全国之首的压力,完全交给石油工业艰难起步阶段的“石油人”来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但他们立足西北,还是竭尽全力地挑起了肩上的重担。

面对茫茫大地何处找油的茫然,摆在“石油人”面前的首要任务还是以最快速度和及时有效的办法找到石油,用康世恩的话说就是尽快抱个“大金娃娃”。燃料工业部也对此作出指示:“必须把地质工作提高到首要地位,必须采取有效办法,迅速加强地质勘探力量,并做好基本建设工作。”

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个地质队以酒泉盆地为中心,在东起甘肃永昌,北至新疆哈密、柴达木盆地,北临中蒙边境近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摆开战场。人们将目光聚焦在老君庙斜背的石油沟构造上,认为这里将会不负众望。石油总局批复了玉门矿务局的计划,希望他们尽快竖起井架,以最快的速度将探井先打出来。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在石油沟找到了丰富的储量。石油沟储量的发现,让中央决策者和玉门局的领导倍受鼓舞。他们意识到,在荒凉的黄土下再抱几个“大金娃娃”的日子不会远了。

从1950年到1953年,国民经济在东北亚朝鲜战场的隆隆炮声中,经历了艰难的3年恢复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有针对性的计划建设阶段,并开始启动了对共和国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是中央参考苏共第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中国政治制度与国情而制订的。

苏联的首个“五年计划”摆脱了落后的农业国家面貌,使他们的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国民经济体系日趋完善,从而使苏联在全球共产主义国家中一跃成为“红色的工业强国”。因此在东方中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组织,乃至各行各业,都对“老大哥”取得的成就充满敬意。

综合当时的各种资料不难看出,“一五”期间,中央赋予民众的愿景是“老大哥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具体任务就是集举国之力,在全国集中建设156个重点大型项目。玉门油矿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自然也在这些重点项目之内。

“一五计划”要求玉门在1953年至1957年,加强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对储油条件有利地区进行钻探,尽快发现新的石油储量;钻井工程要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提高油井利用率,到1957年达到年产原油100万吨。经过五年的勘探开发和建设,争取把玉门油矿建设成为一个包括地质勘探、钻井、采油、原油加工、机械制造和科研教育等门类齐全的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并探索出一套油田开发建设和油田管理经验。

当然玉门“石油人”也不负众望,因连续发现三个油田,继而使原油产量开始猛增。“1957年玉门油矿原油产量达75.4万吨,占全国当年原油产量87.78。在当时‘大跃进’的背景下,1958年玉门油矿的原油产量甚至达到100万吨,1959年更是达到了140万吨,这是玉门油矿的巅峰时期。在1953年至1957年的‘一五计划’期间,玉门共生产原油223万吨……”玉门油田在共和国的发展进步中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