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易牛
书名:孟子寓言、韩非子寓言作者名:喻守真本章字数:1502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52
有一天,齐宣王请教孟子,说:“老先生,像我这样,可以说是爱护百姓吗?”
孟子很直接地答道:“可以说是。”
宣王听了很是欢喜,又问:“老先生从什么地方知道我爱护百姓呢?”
孟子见他肯虚心请教,就很诚恳地说道:“别的我不知道,不过我曾听到胡龁说,那天大王坐在堂上,有人牵了一头牛从堂下走过。大王见了,就问:‘这头牛是预备牵到哪里去的?’那人回答说:‘因为新铸成了一个大钟,要杀一头牛,取它的血去涂抹大钟的空隙,举行所谓衅钟的仪式。’那时大王听了就说:‘放了它吧!我实在不忍看它这种恐惧的样子。它又没有犯什么罪,就叫它去死,我实在不忍心。’那人听了大王的话,竟弄得没有主意了,就说:‘那么,难道便将这衅钟的仪式废除了吗?’那时大王便又说:‘像这等郑重的仪式,哪里可以随便废除呢?哦……还是换一只羊吧!’大王,是不是有这样的事?”
学点知识
钟
钟是古代击奏体鸣乐器,历史久远,相传由垂、鼓、延、伶伦所造,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乐器,钟是八音分类之首“金”的重要代表乐器。早期的钟为细泥红陶制造的陶钟。在商代时,就已经用青铜浇铸,有钮钟和甬钟两种。在古代,钟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如王公贵族在祭祀、宴享等典仪中,广泛使用钟乐。
宣王仰着头微笑道:“有的。”
孟子就说:“大王既有这种恻隐之心,已经足够王天下了,但是百姓们还在说大王小气呢。而我呢,本就知道大王完全是由于不忍之心才这样做的。”
宣王不觉拍手道:“对呀,确实有一部分百姓是这样说的!不过虽然齐国地方狭小,但我又何至于爱惜一头牛。我那时是因不忍见它那恐惧的样子,况且它又没有犯什么罪,竟叫它去死,所以我叫他们换了一只羊。”
孟子不觉笑道:“这样说来,难怪百姓们要说大王小气了!他们只知你用较小的羊来调换很大的牛,又哪会知道大王那时的用心?不过大王倘若只知道牛死得冤枉,那么羊又犯了什么罪呢?它和牛又有什么分别呢?”
宣王也笑道:“我并不是为了爱惜大的牛,所以换了一只较小的羊去代替,不过给你这么一说,却也难怪百姓们说我小气了。”
孟子听他这样说,就替他解释道:“这个倒不要紧,这原是大王仁爱的用心,因为大王那时只看到牛的恐惧,并没有看到羊的恐惧。用羊来换牛,一方面保全了那头牛,使其不致无罪而死,一方面又不至于因此废去了衅钟的仪式,实在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因为君子对于禽兽,往往看到它们活着的样子,就不忍看它们去就死;听到它们将死时的哀鸣,就不忍再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日常起居的地方,总要和厨房隔得很远,也就是这个缘故啊。”
小古文
《孟子·梁惠王上》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给孩子的话
孟子认为,齐宣王不忍杀死牛去祭钟,说明他有“不忍之心”,具备基本的仁心,这是很宝贵的。只要齐宣王认知且珍惜这份仁爱之心,将之作为国君施政的基础并适当推广,那不仅能成为好国君,还能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