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查全性(3)

查全性(3)

书名:大国脊梁作者名:余玮本章字数:2326更新时间:2024-05-27 17:22:18

恢复高考首倡者同样反对“一考定终身”

1925年,查全性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查秉钧为清朝翰林,“这是当时最高的学术职称,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吧”。后来,查秉钧当了个知县,为官清廉,辛亥革命后返乡时,甚至难以维持生计。

查全性的父亲查谦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愿做官,致力于教育。查谦赴美留学,选择了物理学作为主攻方向,首次采用蒸发型铂片研究了光电效应的不对称性,界定了不对称性发生的条件,消除了因不对称现象而引起的与量子论的矛盾,同时还指出以光电效应方法测定普朗克常数的正确途径,成为物理界的后起之秀。

“我父亲查谦20世纪30年代在武汉大学任教,我的小学、中学都是在武汉上的。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时,父亲因不服四川水土,于 1941年春夏之交举家迁至上海暂住。1947年,武汉大学把我父亲从上海请回来,我也经过统考转学到武汉大学。”1950年,查全性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留校任教。

“您怎么没选择您父亲的专业物理学?”查全性笑答:“我当时年轻,不想天天都在父亲的掌控之中,所以父亲搞物理我就搞化学,避开他,反正我数理化样样都不错。”

查全性研究的领域是电化学,所从事的主要科研方向包括“电极溶液”界面上的吸附、电化学催化、半导体电化学和光电化学、生物电化学等;涉及的应用技术包括化学电源和燃料电池、金属电沉积、工业电解、电化学传感器等。他编著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电极过程的专著,至今仍是我国电化学界影响最广泛的学术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由于在表面活性物质吸附规律、电化学催化和光电化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他在1987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

由于他在科研和教育上的成就,也由于他能针对重大问题仗义执言,1980年查全性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当时不像现在这样隆重,我事先一点都不知道,连申请表都没填过,是数学系的李国平教授从北京开会回来告诉我的,他说祝贺你当了院士,整个感觉跟参加一个学会差不多。”除了在1979年至1984年担任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他一直未担任任何行政职务。他说:“我不是那块料,个人的能力、性格都不适合从事行政工作。”

40多年来,高考和高等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上大学是公费读书,毕业分配工作,到90年代末的高校并轨、扩招、学费增加、自主择业,再到21世纪初的分省命题、自主招生,高考一直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在争议中前行。

“目前考生被高校录取的概率越来越高,选择学校与选择专业的灵活性也显著提高。今天的考生要比当年的考生幸运多了。然而,高等教育毕竟不是全民义务教育,高考的选拔功能将长期存在,落榜总有人在。即使成绩合格,也还要经受不同学校与专业的挑选。因此,考生和家长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高考与高考结果,就特别值得关注。”查全性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发挥自身水平迎接挑选,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和录取结果。要相信高考是公平的。大多数人发挥出了实际水平,就表明考试是公平合理的,就体现了“人人平等”。如果刻意追求“超水平发挥”,则往往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考试焦虑,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只要大多数考生考出了实际水平,则高考成绩就是平时教学状况准确、客观的反映,由此决定的高校和专业选择,也许就是考生的“最合适的位置”。因此,查全性生前建议家长在考前不要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要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力,设定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而考生自己也不要去相信什么“超水平发挥”。“超水平发挥”不是经常有的,也不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查全性说,对高考落榜也要有颗平常心。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有时不可避免,原因也多种多样。一次失败,不是一生失败,更何况成功的路有千万条。这是古今中外人才成长规律的正确概括。汲取教训,重新再来,也不失为一种选择。高考竞争是人生面临的许许多多竞争的一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就一定能平和地面对人生的许多考验。

对于如今的高考,查全性曾说,高考肯定要改革,但到底该怎么办?还是应该多听专家的意见。他认为,“一考定终身”肯定不是好办法,理想的高考制度是:大家参加统一笔试,再加上学校推荐和面试。这样就可以对一个人得出比较准确的评价。不过,实行后者的前提是社会风气要好。

“如果高校能实行‘宽进严出’的招生办法,则会更好。”他曾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考察,发现该校每年招生10万,第二年只剩2万,最后毕业时不到1万。通过逐步淘汰,学生质量得到了保证,被淘汰者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也不太痛苦。他认为,“可惜的是,我们目前的社会风气不允许这些东西。相对而言,目前的高考让大家都经过一个相同的检验过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公正的,仍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

针对现在越来越激烈的高考竞争,查全性认为,社会要改变“唯有上大学才能成才”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教育背景、不同的优点和特点、不同的兴趣和智力水平,应该有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多年过去,再回忆高考,其实本质上没有考得好与差的说法,重要的是所有年轻人在一起做份试卷,然后决定去哪座城市、做什么工作,今后和谁相知,和谁一起旅行,和谁走一辈子。”一位过来人曾如此感叹。高考后,不管结果怎样,都是与一段绚丽青春的告别,而另一段多彩人生即将开场。

高考是莘莘学子人生道路上的一次特殊“成人礼”,但一定不是全部。不论高考结果如何,查全性说,希望莘莘学子青春无悔、梦想成真、未来美好,“成大器”。

2019年8月1日,查全性病逝,享年94岁。高考制度的恢复,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意味着复苏和新生。作为院士,查全性的学术成果自是丰硕。然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却是那个“恢复高考”的建议。这是查全性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与邓小平面对面的交流,但在他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