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杨利伟(4)

杨利伟(4)

书名:大国脊梁作者名:余玮本章字数:1593更新时间:2024-05-27 17:22:14

半个“气象员”心中最为动听的“音乐”

杨利伟从小就喜欢美术、音乐以及各种体育运动,父母从未以耽误学习为由阻拦过他。“泯灭了孩子顽皮的天性,也就泯灭了个性。”干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母亲说。

身为长子,杨利伟从小就非常懂事,十分孝敬父母。姐姐说:“他刚能提动半桶水的时候,就开始给家里干活了。提水、买粮、买菜都是他的活儿。”参军以后,由于不能经常回家,杨利伟几乎隔两三天就会给父母打电话,还经常寄钱寄物,以表孝心。每次回家的时候,他总是尽可能与父母待在一起。父亲杨德元喜欢下象棋,只要杨利伟一回家,父子俩总会杀上几个回合。弟弟说:“有一次,他回家的时候,发现我爸喜欢上了钓鱼,就立刻去秦皇岛给我爸买了500多块钱的渔具。”

开战斗机既是令人羡慕和钦佩的职业,同时也充满了危险和挑战。飞行员的家属所要承受的压力,外人是无法想象的。不过,在母亲学校同事的介绍下,杨利伟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位知心伴侣。1990年,杨利伟与同县姑娘张玉梅喜结良缘。

1992年,杨利伟被调到成都空军某部。新的单位地处山区,爱人一时安排不了工作,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过去差,飞行气象条件比过去复杂,他由飞强击机改飞歼击机,技术得重新开始学。更大的不幸是,几个月后,杨利伟两岁多的女儿不幸病逝。抚养孩子耗费的心血、孩子带给全家的欢乐,顷刻之间化为泡影,杨利伟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但他没有倒下,没有放弃飞行。他强忍着悲痛,擦干妻子的眼泪,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改装新机的训练场。

夏日的川东山区,像一座火炉,机场气温高达40摄氏度,飞行服安全带上的连接环被烈日晒得像在火中烤过一样,稍不注意,皮肤就会被烫起一个血泡。杨利伟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干就是两个月。到了冬季,这里又寒冷彻骨,冻得人手脚发麻。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杨利伟却表现得轻松、乐观,他说:“作为一个飞行员,意志比技术更重要,恶劣的环境正好磨砺意志。”

川东地区气象条件复杂多变。一次,杨利伟驾机飞上高空,在返回机场时,突然云雾翻腾,能见度由常规的三公里以上降到了不足两公里,着陆十分危险。但由于杨利伟熟练地掌握了昼间、夜间的目视和仪表飞行技能,面对险情,他临危不惧,操作自如,终于化险为夷。张玉梅说,杨利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吃辣椒;一年365天,不论严寒酷暑,无论阴晴雨雪,天天都坚持进行体能训练,长跑、短跑、单双杠训练成绩样样拔尖。

1996年8月,全空军有1500名飞行员参加航天员的体检,经过两年多的严格筛选,杨利伟终于脱颖而出,跻身14名入选人之列。在北京训练期间,按照有关规定,每四年才有一次十几天的探亲假。杨利伟与父母、姐弟可谓聚少离多。不过,杨利伟的父母每年都会去北京看望他,共享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

家人最早并不是从杨利伟的口中知道他将成为航天员的消息的。据说,当时上级派来好几个人到县里调查杨利伟的家庭情况,家人意识到杨利伟要“调动工作”了。张玉梅原来是位中学教师,娴静文弱,两人婚后夫唱妇随。当时部队规定飞行员结婚后其家属可以马上随军,婚后张玉梅即随同杨利伟到西安,后又到四川、北京。后来,张玉梅来到北京航天城工作,是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一名资料员。

婚后,张玉梅随杨利伟辗转了好几个地方。大西北,茫茫大漠;大西南,群山环抱。对在渤海边长大的张玉梅来说,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是一项考验。但她没有抱怨,只要能和丈夫在一起,人间什么苦她都能吃。可当杨利伟的飞行与生活开始密不可分时,常常是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上忧,每一次飞行她都牵肠挂肚。张玉梅终于意识到丈夫职业风光的背后是风险,是生离死别的危险。慢慢地,她知道,担心没有用,只有做好“大后方”的工作,让杨利伟放心地飞、开开心心地飞,才能最大限度减轻人为的风险。慢慢地,张玉梅也成了半个“气象员”,会根据天气状况来判断能否飞行。她的耳朵也灵敏起来,能捕捉空中的信息。天上飞机的鸣响声,在她听来是最动听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