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富清(6)
书名:大国脊梁作者名:余玮本章字数:2127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51
一条腿也要把位置“站正”
1959年,张富清来到来凤县的第4个年头,一座革命烈士陵园在县里拔地而起。陵园里,一座用青石砌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挺立。碑座四周分别刻着毛主席语录以及贺龙元帅的题词。这座陵园里,埋葬着长征时牺牲在这里的红军将士。
烈士陵园距离张富清所住的老建行小区,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离休后,张富清时常带着孙子、外孙到这里走走。孩子们在绿地上嬉戏,张富清则站在纪念碑前久久凝望。小外孙好奇地问:“外公,你在看什么?”张富清笑着蹲下来,摸摸外孙的小脑瓜,告诉他这里有革命烈士。
听着孩子们追逐打闹的欢笑声,张富清总会想,如果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还在人世,那么或许也和自己一样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他有时也会想,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的名字是不是也被镌刻在祖国大地的某一块纪念碑上?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张富清依旧时常去烈士陵园走走,这一走就到了2012年。那一年之后,张富清再也没有去过烈士陵园——因为那一年,88岁的张富清左腿膝盖脓肿,最后不得已,只能截肢。
“战争年代腿都没掉,没想到和平时期腿掉了!”张富清很伤感,但面对家人时却很乐观。对于88岁的老人来说,进行截肢手术可不是一件小事。张富清这个倔强老兵表现出的坚毅,让所有人都颇为吃惊。
老兵暮年,气概不减。张富清决心已定,要站起来,不给人添麻烦。“我还有一条右腿,还可以站起来。”伤口刚愈合,他便用一条独腿做支撑,沿着病床移动,后来慢慢扶着墙壁,练习走路。这个老兵开始了一场新的“战斗”——重新学习走路。每一趟下来,汗水把衣服浸透。有时走不好,还容易把自己弄伤。家里的墙上,还有他受伤留下的血迹。
张富清的腿在流血,孙玉兰的心也在跟着流血。这时,张富清总是笑着对老伴说:“没事,我得赶紧学会走路,才能陪你去买菜。”凭着惊人的毅力,这位老兵打赢了人生的这一仗。
仅仅一年,张富清就能够拄着助步架自如行走,不仅兑现了陪老伴去买菜的诺言,还能拿着大勺给老伴炒菜煮饭。他在助步架上安装了一块长条木板,站在灶台前做饭时,他就将自己残缺的左腿放在木板上。他还自己洗澡,有时嫌家人卫生做得不好,他还要再打扫一下。儿女们劝不住他,看着他艰难的样子,只得红着眼睛,用毛巾垫在他的背上,为他吸去汗水……
儿孙们回到张富清家,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温馨画面——张富清系着围裙在灶边炒菜,孙玉兰就站在旁边静静地陪着他。看到这一幕,儿子张健全觉得父亲真了不起,“这老头从不向病痛低头”。
在子女们的印象中,父亲一直用行动默默影响着他们。张富清4个子女,患病的大女儿与老两口相依为命;小女儿是卫生院普通职工;两个儿子从基层教师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我经常对儿女说,找工作、找出路不能靠父亲,只能靠自己努力学习,要自强不息、自己奋斗。”张富清说,“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干部,如果我照顾亲属,那群众对党怎么想?怎么对得起党,怎么面对老百姓?”只有一条腿的张富清,“站”得笔直、挺拔。
大儿子张建国高中毕业后想参加招工,分管这项工作的张富清不仅对儿子封锁信息,还让儿子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到卯洞公社的万亩林场;大女儿常年看病花钱,他从未向组织伸过手;小儿子读书考学,他有言在先:“我没有力量,也不会帮你找工作。”
时至今日,张富清还住在当年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分配的宿舍里。不到老人家里,哪能想到老英雄离休后住的是老旧的筒子楼。走过小区的通道,好像是穿越了一条时间走廊,时光一下子被拉回到20世纪80年代。30多年过去了,当初的简易装修早已老旧不堪,泛黄的墙壁、斑驳的木门、拼凑起来的家具、被熏黑的厨房诉说着主人的勤俭。过着朴素的生活,张富清却知足感恩:“我吃得好、住得好,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比贫困农民也好很多,我有固定待遇。”
2018年11月,建行来凤县支行行长得知张富清因白内障要做手术,叮嘱老人和家属:“您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报,还是用个好点的晶体,效果好些。”到了医院,医生也向张富清推荐了7000元以上的几款晶体。没想到老人自己向病友打听,了解到别人用的是3000多元的晶体,立刻“自作主张”,选择了3000多元的晶体。该行行长问老人家是怎么回事,老人说:“我90多岁了,不能为国家作什么贡献了,能为国家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吧!”
张富清把自己的降压药锁在抽屉里,强调“专药专用”,不许同样患有高血压的家人碰这些“福利”。他的衣服袖口烂了,还在穿,实在穿不了了,他就做成拖把;残肢萎缩,用旧了的假肢不匹配,他塞上皮子垫了又垫,生生把早已愈合的伤口磨出了血……
馒头、白开水,张富清一天的生活,是这样开始的。早晨起来,他打开电视看看国际新闻和“海峡两岸”。看国际新闻,他想的是人民军队必须强军兴军;看“海峡两岸”,他盼望的是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香港回归那一天,从不熬夜的张富清,硬是守着电视等到午夜12点。那一夜,张富清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电视直播。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升起的那一刻,张富清心潮澎湃。两年之后,澳门回到祖国怀抱。75岁的张富清又熬到夜里12点,等着电视直播结束,他才肯去休息。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胜利日大阅兵。此时已经91岁的张富清端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里的每一名官兵、每一辆战车。陪伴在身边的老伴知道他曾是个老兵,却不知道那一刻张富清的胸中涌动着怎样的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