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唐诗2作者名:有书本章字数:2143更新时间:2024-05-30 14:18:50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公元757年正月,虽已开春,但天气依然寒冷。大唐王朝也正处在最“冰冷难挨”的时刻,安史之乱像南下的寒潮一般,将繁华恢宏的大唐王朝,从花团锦簇的“夏天”直接拉进了萧条肃杀的“寒冬”。

此时唐王朝东部的重镇——睢阳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正处在安史叛军的围困之中。

这支叛军的首领,是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手下的大将尹子奇。他领兵十三万,将只有六千八百名守军的睢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连一只鸟都飞不进去。

凭借压倒性的优势,志在必得的叛军给守城的大唐官兵下了最后通牒:希望守将张巡开城投降,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如果张巡照做,则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如果张巡执迷不悟,待到睢阳城破之后,城内鸡犬不留。

但是张巡拒绝了,他不仅没有投降,还带着这六千八百名守军,在弹尽粮绝的条件下死守睢阳城近十个月,茶叶、纸张、树皮……只要是能咽得下去的东西,都成了士兵们的食物。睢阳保卫战,成了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一战。

作为江淮地区的门户,睢阳保卫战的成败,可以说决定着大唐王朝的命运。

但周边的大唐守军面对睢阳城的艰难处境,居然都摆出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哪怕张巡三番五次地派人突围求援,旁边的其他唐军依然无动于衷。

当时兼任河南节度使的宰相张镐,深知睢阳城的重要,于是,他曾多次下令,叫亳州刺史闾丘晓务必要出兵救援睢阳。但这个闾丘晓却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为了不让战火烧到自己的地盘上,他居然按兵不动,将张镐的命令当成了耳旁风。

无奈,张镐只得亲自率军南下,驰援睢阳。不幸的是,在他赶到之前,睢阳城被攻破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怒不可遏的张镐,南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违抗军令罪,将闾丘晓斩首。

行刑前,闾丘晓涕泪齐流,向张镐求饶说:“我家中还有老母要赡养,还望大人可以放我一条生路。”

但张镐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只是淡淡反问道:“那王昌龄的老母妻儿呢?”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这个闾丘晓,曾在大诗人王昌龄途经亳州时,下令将其杀害。

闾丘晓杀死王昌龄的原因,在历史上并没有任何的记载,已经成了一个未解之谜,也为王昌龄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但这并不会让王昌龄就此淹没在历史当中。他的才华与诗句,依然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王昌龄虽然出身贫苦,但他从小就立志报国。后来,王昌龄弃文从武,虽未建功立业,诗名却越来越大;可等到王昌龄好不容易当了官之后,又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屡遭贬谪,四处漂泊。

即使这样,王昌龄依然没有放下心中最初的志向,这首《芙蓉楼送辛渐》,正是王昌龄在逆境中的呐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诗人大多出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家庭条件大多不错,要是连吃都吃不饱,谁还会想起写诗呢?

王昌龄却不同,他出身于平凡之家,和王维不一样。两人虽然都出自山西,但王维的这个“王”是太原王氏,太原王氏自打秦朝开始,就一直都是河东地区的名门望族。

王昌龄则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放牛种地,长大了也没想过考取功名,只是半耕半读,过着舒适安逸的田园生活。

后来有很多人都说,当时的王昌龄是在“隐居”,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当时的王昌龄就不曾“显”过。

只有像王维那样,十几岁便名动长安,二十几岁就考取功名,后来又找了个环境清幽的地方修身养性的“成功人士”,才有资格说自己是隐居。

而王昌龄却不一样,他虽有读书人的生活方式,但一开始,他根本没想过要追求功名。这一点,可以从他的作品《题灞池二首》看出来。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

我腰上别着镰刀去干吗呢?到东园去割韭菜吧。这世道就不用谈啦,都是悲伤的故事和琐碎的农事。这首诗意象简单,意思也很清晰。

一方面,王昌龄写出了自己的田园农家生活:割韭菜、砍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因此,他用“悲歌”形容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的底色是清贫、劳苦的。

另一方面,他又安于这种生活,不想理会世事,过自己的田园生活即可。联系到当时正是唐玄宗统治早期,正处在开元盛世,老百姓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王昌龄作为一个农人兼文人,生活得也比较滋润,所以他还是很“佛系”的。山河稳固,百姓富足,我独清贫,亦自逍遥。这反映了当时很多读书人的心态。有一段时间,他甚至跑到嵩山去求仙修道,好不自在。

可就在这时,朝廷开始进行一项影响深远的改革,彻底改变了王昌龄的生活轨迹,那就是:兵制改革。

其实唐朝和汉朝一样,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受外敌的困扰,西面是吐蕃,北面是突厥,东北面有契丹,西北面还有西域诸国。只是由于唐朝当时的国力强盛,四方诸夷不敢轻举妄动。

但到了开元年间,唐朝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开始有所减弱,边防的压力骤然增加。唐玄宗为了缓解压力,将原来的府兵制,逐渐改成了募兵制。

所谓府兵,就是军队隶属于某个地方,平时主要从事生产劳动,等爆发战争,再展开训练,武装起来应战。而募兵,则是由将领直接招募专门从事军事活动的军士。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府兵平时虽然不训练,但从事生产,对财政的压力较小。而募兵虽然战斗力强,但财政负担更大。

更重要的一点是,府兵制时,军队隶属于各个地方政府,而募兵制,则让军队在很大程度上归于将领统率,这就给了将领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机会。

因此,唐朝后期有很多叛乱,都是由这些掌握军权的将领发动的,比如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