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星桥横渡亡妻不来,秋扇扑萤君王不惠

星桥横渡亡妻不来,秋扇扑萤君王不惠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唐诗2作者名:有书本章字数:2545更新时间:2024-05-30 14:18:46

七夕

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佳节,也被称为“乞巧节”或者“七姐诞”。

相传,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擅长织布,能为天空织出彩霞,但她讨厌枯燥的天庭生活,于是私自下凡与河西牵牛郎相爱。玉帝得知后勃然大怒,于是把他们分隔在银河两边,每年七月七日才能在喜鹊搭的桥上相见一次。

汉诗有云“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说的就是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故事。

也许是因为七夕与这个爱情故事有关,所以现代人也把它称为“中国情人节”。其实这是个误会。

古代的七夕没有情侣之间表达爱意的活动,习俗都是为女孩子们准备的。

未婚的少女会专门梳妆打扮,在月下比拼穿针引线的功夫,祈求自己拥有像织女一样的巧手,获得一段幸福美满的姻缘;已婚有孩子的妇女也会给孩子扎上红头绳,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平安健康。

祖咏在一首《七夕》的诗里,描写了女孩子们盛装出席、穿针斗巧的场景——“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梳妆、女红之类活动可没有男孩子什么事,女孩子的时间都被占用自然也没法出门约会,所以乞巧节与其说是情人节,倒不如说是女儿节。

在唐宋时期,七夕是非常隆重的一个节日,民间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李商隐的《七夕》和杜牧的《秋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晚唐的两个代表性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的命运隐隐暗合:靠读书进入官场,却因为牛李党争无法发挥才能,因此他们的诗里总有哀叹。

不同的是,杜牧哀叹之后还能做个风流才子,而李商隐哀叹之后还是哀叹,他无心风流,因为深爱着自己的发妻,即便她去世多年之后,李商隐还是念念不忘。

大中七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李商隐仰望天空,不由得想起亡妻,一时间悲从中来,写下这首《七夕》:

头两句“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写的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色。第一句,鸾扇交叉掩映,垂帘次第打开,分明就是皇后大婚的仪仗。

此处,李商隐暗示这首诗是写给已经去世的发妻的;之前喜鹊跨越银河搭起星桥,而此时都已经收工飞回去了,表示自己与妻子恰好错过,不得相见。

后两句“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抒发的是诗人长期压抑的心情。“争”这个字用得好,诗人拼尽全力,却不知道如何把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化作神话传说中一年一度的相见。

是啊,牛郎织女虽然相隔两地但好在可以每年一见,深爱的妻子撒手人寰,自己想用一切去换一次相逢,但就是求而不得,争而无果,最后徒留一身的迷惘与怅然。

或许这也是李商隐爱用神仙典故的原因,求仙不就是一条缥缈又无果的道路吗?

就像他在另一首诗《海上》写的“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就算你能让麻姑给你搔背,你就能留下不死的生命等待沧海变成桑田了吗?当然不能。

李商隐的诗总是这样,有一种追求,有一种向往,但他的追求和向往总是不可得,所以他的诗里总有着一股最深切的悲哀。

杜牧就不同,虽也有悲哀,但他的悲哀还有可以疏导的地方,杜牧的《秋夕》就是这样的。

前两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深闺生活的画面。银白色的蜡烛在秋夜泛起冷光,照亮屏风上的图案;手执轻巧的丝质团扇,扑打着飞动的萤火虫。

这两句没有主语,但能想到主人公是独居偏僻之所的女子。为什么呢?首先,萤火虫往往出现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古人误以为它们是由腐烂的草变成的,这个说法虽然不科学,但是至少人们已经注意到,有萤火虫的地方总归不是闹市。

其次,第一句中银白的烛光、幽冷的画屏都表明,入秋之后天气转凉,但是这女子还在用轻罗小扇扑打飞虫,足见她无事可做,只能挥动扇子扑打飞虫,来消遣无边的孤独与寂寞。

所谓“秋扇见捐”,秋天的扇子其实是古典文学中的一个常见意象,因为夏天人们用扇子纳凉,到了秋天就用不上了,所以秋扇常用来表示曾经得宠、后来被抛弃的人。

当年,汉成帝因班氏文采斐然而宠爱有加,封为婕妤;后来飞燕、合德两姐妹入宫,设计陷害班婕妤,班氏失宠,独居长信宫,在漫长寂寞的冷宫生活中,写下了著名的《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自此以后,秋扇也就成了弃妇的代名词。

被抛弃的女子在“扑流萤”,“扑”这个字说明动作幅度很大,显然她不是在玩闹而是在发泄心中的怨气。原本静态寒凉的画面,没有因为主人公的动作而富有动感,反而凸显出时光的缓慢悠长和人物内心的麻木与凄凉。

最后两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日深夜,夜色寒凉如水,主人公许是疲了,又或是挨不住空房间的孤独,便在露天的石阶上躺下来,仰望天际牛郎织女相会的景象。

繁星满天原本是热闹的,但这七夕夜,偏偏只有牵牛织女星映入眼帘。牛郎织女隔着银河,尚且能够一年相见一回,她和情郎呢?咫尺天涯!恐怕往后余生,只能在这画屏背后独自枯萎。

画屏天阶说明女子生活富足,而秋扇独扑则有班婕妤冷宫闺怨的含义,所以历代鉴赏家都将主人公视为祈求皇帝恩宠的宫娥。如果是这样,那么这首诗的悲剧色彩恐怕还要更重一些,因为宫廷中的七夕节,可能比民间还要热闹,比如玄宗曾在宫中选了一座用彩锦编制成的乞巧楼,每逢七夕夜就摆设着各色瓜果酒肴,妃嫔们也执“九孔针”穿“五色线”,以得巧为乐。

王建在《宫词》中用“每年宫里穿针日,敕赐诸亲乞巧楼”记录下这一幕。相比之下,青灯侧卧的主人公,连一年一度的七夕活动都缺席,岂不是更加寂寞?

一般来说,闺怨诗往往以少女闺思、弃妇妒怨为主要内容,美在缠绵悱恻、情深义重,但往往因为题材限制,难有格调脱俗之作。

杜牧这首《秋夕》,虽以宫娥视角着笔,但没有一字一词表达怨恨,甚至没有一行一句抒发情感;通篇写景叙事,景色清新雅致,人物活动也颇有意趣。巧妙新颖的构思与质朴流畅的语言,让本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七夕佳作,也是闺怨诗中的上品。

延展阅读

他乡七夕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

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