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别业诗佛参禅意,山间无雨空翠湿人衣(2)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唐诗2作者名:有书本章字数:1865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9
张九龄任职第三年的时候,因为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被罢免。奸相李林甫上台,跟他的领导唐玄宗一样,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排除异己,他将张九龄周围的人罢免的罢免、驱逐的驱逐、流放的流放。
王维再一次受到牵连,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被朝廷派往凉州。
公元737年,王维孤身一人行至大漠,见惯了长安城亭台楼阁的他,面对沙漠中如血的落日,不禁感怀,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年后,王维回到长安。只可惜物是人非,当年与自己交往甚密的故人,都已经不在了。仕途的挫折、命运的打击,让王维一度心灰意冷。随着年龄的增加,王维积极的政治抱负慢慢消失了,甚至还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个时候,他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心灵的桃花源,那便是辋川。辋川是长安城外的一处山郊,位于今天的西安市蓝田县。辋河水流潺潺、波纹旋转如轮毂,因此得名“辋川”。
这里有一座蓝田山庄,是诗人宋之问的旧居,因为疏于打理,蓝田山庄被王维买下来的时候,已经有些荒废了。但没关系,王维有足够的耐心来打造自己的隐居乐园。
很快,辋川别业就在蓝田山庄的基础上建好了。
“别业”的“业”是“事业”的“业”。别业,不是普通的郊区别墅,它面积更大,其中有供主人居住的宅院,也有相对独立的园林景观。
辋川别业有文杏馆、鹿柴、临湖亭、金屑泉、白石滩等二十景,王维在辋川前后十四年时间里,与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在清源寺壁上作《辋川图》,写了二十首精美绝伦的小诗组成《辋川集》,成就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境界。
《山中》就是王维在辋川期间的代表作。
这首诗描写了山中初冬的景象。前两句“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徒步时的所见。因为冬日来临,气候寒冷干燥,蜿蜒曲折的荆溪一路伴随诗人前行,天寒水浅,涓涓细流中露出了白色的石头,溪水清凉透明,石头星星点点,别有一番初冬野趣。行走在山路上,天气有一丝丝寒意,诗人抬起头来,看到树上绚烂的红叶,比起前几日着实稀疏了不少。
俯仰之间,一红一白,白石时隐时现,红叶稀疏斑驳,山中景色竟被点染得如同画作一般。这要是一般人穿行于山林,恐怕很难从大自然的诸多色彩中把这两种颜色单拎出来,也不太容易把水中的石子和树上的红叶放在一起对比,由此可见,王维作为画家的构图巧思。
后两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写的是诗人游走山中的整体感受。山间小路,原本没有下雨,可是那苍松翠柏都是一副郁郁葱葱的样子,空明的翠色却好像要沾湿人的衣襟一般。“空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虚指山中翠绿的色彩,另一种是实指山间雾气缭绕把草木之色彩晕开的样子,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代表一种视觉感受;把“空翠”与“湿人衣”放在一句中,“空翠”的视觉感受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一种湿润的触觉,翠色欲滴可以弄湿人的衣裳,雾气缭绕也会让人的衣衫潮湿。“空”与“湿”原本是对立的两种感受,但在这一句中却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
简单的景象,凝练的笔触,从小溪到大树,从山路到衣裳,由远及近,有动有静;作者用看似随意的手法,短短几行字,就在读者的面前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错落有致的水彩画,将初冬的景象非常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不愧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可是这样淡泊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安史之乱爆发,王维被安禄山俘虏,安禄山因为见识过他的才华,要求王维出任伪职。
一开始王维抵死不从,被投进监狱;后来实在没办法,就接受了伪职。就因为此事,在内乱平息以后,王维的行为被看作叛国,差点被处死。
关键时刻,是他的诗救了他。
在安禄山手下当官时,王维曾写过一首诗。那是有一次安禄山命令乐师在凝碧池奏乐,身陷囹圄的王维听到以后,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首诗写出了他对李唐王朝的怀念,以及失去山河的痛苦,当时的皇帝肃宗看到这首诗,不仅相信了他的忠心,还重新赐予了他官职,这就是有名的“一诗换一命”。就这样,王维得以度过了一个安稳的晚年。
公元761年,六十岁的王维从容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对于王维来说,这个世界最能打动他的东西,不是财富,不是地位,而是一朵花,一只鸟,一捧溪水;对于这个世界来说,王维留下了珍贵的文字,留下了他对于生命的感悟和与世界和解的方法,那便是保持心灵的纯粹与平静。
延展阅读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