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凄苦著诗史,浩瀚天地一沙鸥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唐诗1作者名:有书本章字数:2629更新时间:2024-05-30 14:18:20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很多人喜欢杜甫,不仅因为他的诗格律工整,具有沉郁顿挫的审美体验;还因为杜甫是一个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诗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不为过。
杜甫时时为黎民百姓哀叹悲伤,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是一波三折、坎坷艰难。
我们前面讲过,杜甫祖上是北方的名门望族,家学渊源,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从内心深处渴望入仕为官、造福百姓。这种渴望跟随了他一辈子,让他在以后异常艰难的人生遭遇之中,都不轻言放弃。
杜甫二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没有考中,于是像当时的很多年轻人一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一路拜谒名士、结交友人,所遇之人来来往往,但“奉儒守官”的愿望始终是他铁打的同行者。
十一年后,杜甫再次来到了长安,参加了第二次科考。然而不幸的是,这次考试由奸相李林甫一手操办。
李林甫生平最忌恨文人,怕这些有才能但“不识礼度”的人,任意批评朝政,对自己不利,于是上表皇帝说“野无遗贤”,导致参加这次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杜甫当然也不例外。
科考无望,加之父亲去世,杜甫的经济越来越拮据,只能重新寻找出路。
他奔走献赋,到贵族府邸充当“宾客”,等待贵族人士的举荐和朝廷的赏识,在长安一待就是十年。期间,杜甫尝尽世间冷暖,对人情世故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内心依然受到入世思想的感召,写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表明他辅佐明君、守护百姓太平的终极愿望。
公元755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游玩。与此同时,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
安史之乱爆发了,一时间战火四起,百姓仓皇避难、人心惶惶。此时的杜甫离开长安,正在赴奉先探望妻儿的路上,路过骊山,目睹战争惨状,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
第二年夏天,潼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逃。肃宗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遥奉玄宗为太上皇,准备与叛军大干一场。已过不惑之年的杜甫刚刚安顿好亲眷,心中“致君尧舜上”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一听到肃宗即位的消息,立马只身赶赴灵武。
杜甫目睹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疾苦,写下了大量现实题材的诗:唐军节节败退,他用“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道尽战争的悲惨,又用“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投以无限的支持,拳拳爱国之心苍天可见。
同时,他密切关注着时局发展,写下了《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等策论文章,积极为剿灭叛军献计。
此时的新朝廷似乎才看到了那个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杜甫,任命他为左拾遗,负责向皇帝进谏忠言。
委任书上是这么写的:“襄阳杜甫,尔之才德,朕深知之。今特命为宣义郎行在左拾遗。授职之后,宜勤是职,毋怠!”肃宗劝诫杜甫,上任后需更加勤勉、积极效力。
杜甫遵从了委任书上的嘱托,兢兢业业地履行他的谏官职责,但很快就因为帮朋友房琯说话而惹怒肃宗,最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后世习惯称杜甫为“杜拾遗”,这个从八品的官职,就是杜甫这辈子当官的顶峰,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公元758年,唐军与叛军在邺城开战,官军大败。杜甫在探亲结束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三别”。
第二年,杜甫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携家带口辗转来到了成都。在这里,他得到了好友严武的帮助。
严武是剑南西川节度使,有开幕府的权力。杜甫不是被后人称为“杜工部”吗?就是他晚年在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之后才有的称号。
严武对杜甫非常照顾,不仅帮着修缮草堂,还经常带着酒肉来看望杜甫。杜甫有一句诗“竹里行厨洗玉盘,花间立马簇金鞍”,写的就是与严武在一起的事。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765年,严武病逝,杜甫全家孤苦无依,不得不再次踏上漂泊之路。他们离开成都,乘舟沿着岷江、长江东下,一时间找不到落脚之地。
一个清凉的月夜,杜甫将一叶孤舟停靠在江岸边,江岸上的青草在微风的吹拂中不停地摇摆。星光低垂,月影投在江面上。江水东流而去,亘古不变。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大自然都不会改变它的纯净如初。
杜甫触景生情,心存景象万千,但剩下的也只是无奈和无望。于是,他写下这首《旅夜书怀》。
前四句写景,对应了题目中的“旅夜”。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写出了这首《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诗人离开草堂,乘舟沿江东下,小船漂行于大江之上,诗人的目光则扫描着沿途的景色。白天,江上的微风吹动岸边的细草;夜晚,小船竖起高高的桅杆,孤零零地漂浮在江面。“细”“微”“危”“独”,四个字,将水陆两方面的景色串联起来,也将他出蜀的艰辛记录下来:在这样的一叶扁舟上,竖着高高的桅杆,沿着细草微风的岸边一点点漂流而来。
随后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如果说前一句在描写细微的景色,这一句的视野一下子就放得开阔了。诗人放眼望去,看到的是遥远的天际,满天的星星寂寥地散落垂悬着。天空之下是一望无垠的广阔原野,似乎在远处与天交接。在这一片辽阔之中,江流奔腾不息。夜晚的江面波澜壮阔,小舟在江面上摇晃不停,月亮也似乎在随着江水涌动。皎皎朗月,大江奔流,多么雄浑壮观的景象。
后四句抒情,对应了题目中的“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自问,自己知名于世难道是因为文章写得好吗?似乎自己每一次被朝廷看到,都是因为文章的缘故,那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又怎样才能得以施展呢?原本担任了国家官员,应该到了年老多病的时候再退休,可如今自己做不成官,不是因为“老”或者因为“病”,而是因为得罪了人、受到了排挤。这一联既饱含诗人的愤慨不平,又展现了诗人的无奈。
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诗人又问自己这种生活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漂泊不定的沙鸥一样。前面所描述的诗人眼中的风景,勾起他漂泊江流、无处落脚的感慨。诗人在这浩渺的江上,在寂静的夜晚,百般思索:天地万物之间,自己是怎样一个生命呢?他最终给出了答案—不是展翅高飞的雄鹰,而是只普通的水鸟,被淹没在这浩渺的天地之间。
延展阅读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