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夜半虚席宣室问鬼神,怀才不遇义山叹贾谊(1)

夜半虚席宣室问鬼神,怀才不遇义山叹贾谊(1)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唐诗1作者名:有书本章字数:2187更新时间:2024-05-30 14:18:13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中国人喜欢念旧,但是念旧的方式不太相同。怀古咏史,借历史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表达忠君爱国的志向,或抒发壮志难酬之胸臆,或感慨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无常,就是古代文人念旧的一大方式。

在文学上,“怀古”和“咏史”略有不同,这里我们不去细究。但是你一定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有的诗词时空观宏大,道尽人世无常、朝代兴衰,比方说苏轼看到赤壁吟道“大江东去,浪淘尽”,于是感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有的诗词,从小处着笔、就事论事,诗人会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荣辱给出自己的判断,用来比拟自身处境,或针砭时弊,或讽喻自苦。比方说,杜甫途经成都武侯祠,感慨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于是潸然泪下,叹惋之情不言而喻。

不会有人凭空咏史,不过是借咏史而感今,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怀才不遇是古往今来最让中国知识分子痛苦的事。人的才华,就像火焰,只要被点燃,就会能量喷发,光芒万丈,直至油尽灯枯;相反,如果受到压制、阻挠,则可能黯然消沉、籍籍无名。

有史以来,人们对才华和机遇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被埋没的往往是自身还不够亮;而另一种则认为,才华和机遇并非必然相关,就像千里马和伯乐一样,如果上有昏君下有奸臣,那么踏入仕途的有才之士反而会走投无路。

黑暗世道中的怀才不遇,固然可悲,但更可悲的是明明身处太平盛世,皇帝圣明贤德,自身才华横溢却依然不被重用。汉朝的贾谊就是这样一位文人。因才能过于突出,二十出头、仅仅从政一年的贾谊,就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过秦论》,详尽分析了秦朝统一中国及灭亡的原因,开了古文中史论的先河。贾谊文采过人,政见独到,年轻有为,堪称旷世栋梁。汉文帝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期间,贾谊又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上有新的建树。面对这样一个有独到政治见解的年轻人,汉文帝自然想再次提拔他,但是此举激起了朝中元老重臣的不满,他们诽谤贾谊把持权力、独断专行。

虽然汉文帝知道贾谊没有犯任何错,但他遇到一个难题:到底是才干优先,还是资历优先呢?那时,汉文帝登基不久,还需要有资历的大臣的拥戴,为了不寒他们的心,只好委屈贾谊,将他贬谪长沙。

贾谊到长沙之后,有一次路过湘水,想到和自己一样怀才不遇的屈原,写下了《吊屈原赋》。“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壹郁其谁语?”举国上下都没有一个人了解我,我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又能跟谁说呢?这种境遇与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何其相似!因为两个人都才高气盛,而且都是忠于君王却无奈被贬,所以后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把不同时期的两人放在一起,合撰了一篇《屈原贾生列传》。

话说回来,好在汉文帝并没有忘记贾谊,还是召他回来当了自己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贾谊的政治热情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上了《治安策》。该文围绕匈奴侵边、诸侯割据等问题提出治国方略,堪称“千古第一鸿文”。然而,命运再次和贾谊开了个大玩笑。四年后的一天,梁怀王进宫途中不幸坠马而亡。贾谊自责不已,不到一年就在抑郁中死去,时年三十三岁。

贾谊的遭遇比平常人的更让人心酸。是他没有才华吗?并不是,他师从荀子的弟子张苍,仅仅二十一岁就位列朝堂。他对诸侯势力扩大危及皇权有着独到的见解,汉文帝如采纳他的意见,或许就没有后来的七国之乱了。是他所处的时代容不下他吗?好像也不是,他入仕为官之时,历史的大幕正缓缓拉开。随后到来的文景之治,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世之一。是帝王害怕功高盖主,或者是同僚嫉贤妒能吗?不是,他们是少有的明君和少有的国家栋梁。

如果要埋怨,那么贾生只能埋怨命运鬼使神差。这让他很快成为一面文化旗帜—代表了那些冥冥之中,注定怀才不遇的人。

从这一点出发,后世文人对贾生的遭遇有诸多评议。欧阳修在《贾谊不至公卿论》中,将贾谊的悲剧归结为朝中老臣缺乏远见,不能理解他的超前观念。而苏轼的《贾谊论》则认为,贾谊大材小用是因为自身气量小,面对困境难以自处。

但就像我们之前讲过的,人们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判,往往基于自身境遇。比如说变法受阻、被迫辞官的王安石,他写的《贾生》是这样的:“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王安石认为,贾谊的谋略在一段时间内还是被皇帝采纳施行了的,怎么能说君王薄待他了呢?历史上身居高位而言论被君王废弃不用的公卿,又何止千万。

王安石持有这样的观点,其实不难理解,因为他主持的变法虽然遭到群臣反对,但宋神宗力排众议地支持他,很多政令还是被推行了下去。王安石借贾谊的经历,就是想表达一种看开了的态度—尽管变法失败了,但有些政策得以落地,他仍然非常感激宋神宗的知遇之恩,也理解君王的难处。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观点截然相反。他的七言绝句《贾生》,挑选了贾谊被召回京城与汉文帝促膝夜谈这样一个细节。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贾谊贬谪长沙三年后受到汉文帝召见,当时文帝坐在未央宫前殿正室里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感鬼神事而向贾谊问起鬼神的原本。贾生详细地讲解了之所以会有鬼神的种种情形,文帝听得很认真,不知不觉地向贾谊身边靠,还说:我很久不见贾生了,还以为我已经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及他。

李商隐从小事着笔,为贾谊大材小用而惋惜,进一步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无知的君王呵,表面上敬贤任贤,实质上求仙问道、荒怠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