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阴阳家:不是算命的(2)

阴阳家:不是算命的(2)

书名:典籍里的中国:文人圣贤作者名:有书本章字数:1778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8

阴阳合五德,傲视王与侯

邹衍试图用“阴阳五行说”表明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他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这表明事物之间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只要研究透了“阴阳五行说”,便能够掌握世间万象,推演未来祸福。

由于“阴阳五行说”具有推演预测的神秘力量,因此备受列国诸侯的追捧。诸侯们对“阴阳五行说”的狂热追捧,再一次给了邹衍创新发展的动力。终于,邹衍将王朝的更迭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最终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五德终始说”。

邹衍认为,朝代更迭如同自然变化一般:黄帝属土德,被属木德的夏替代;夏被属金德的商替代;殷商被属火德的周替代;周也将会被属水德的君主替代。

邹衍本想以此学说警示列国诸侯:如果不仁政爱民,就会被他人取代,这是天道轮回,是上天对人君的惩罚。但让邹衍没想到的是,“五德终始说”却沦为了诸侯们争夺霸权、夺取天下的“理论依据”。各国君主纷纷标榜自己才是那个“天命所归”的真主,而邹衍则成了各国君主争相拉拢的“香饽饽”。于是,邹衍从一介学者,摇身一变成了列国诸侯的座上宾。阴阳家也在诸子百家中异军突起,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在齐国时,齐宣王任命他为上大夫;到魏国时,魏惠王亲自出城相迎,将他视为贵宾;到赵国时,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侧身陪行,亲自为他拂拭席位上的灰尘;后来到了燕国,燕昭王更是给了他隆重的待遇,不仅亲自拿着扫帚,在邹衍前面清扫道路,还以侍奉老师的礼节对待他,并为他特地修建了碣石宫,以便于著书讲学。即便是孔孟这样的圣贤,也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

只可惜好景不长,燕昭王死后,其子燕惠王继位。惠王并不如昭王贤明,他听信谗言,以“间谍之罪”,将邹衍逮捕下狱。邹衍忠心一片,却蒙受不白之冤。他深感冤屈,于是便仰天大哭。当时正值五月,可就是邹衍这一哭,居然哭得“天气突变,风雪骤降”。

天地之威,非人力所能抗拒。燕惠王认为这是上天示警,吓得连忙释放了邹衍。也就是这次巧合,让邹衍的“阴阳五行说”更加深入人心。

其说虽已逝,千载有余情

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人,或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剧中除了秦宫里的女人,无论是秦国的大王、大臣还是普通士兵都喜爱穿黑色的衣服,秦国人似乎有着浓厚的黑色情结。

在历史上,秦国人的确喜欢黑色,但秦人尚黑是有原因的。《汉书·律历志》中便有这样的记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早年秦文公外出打猎时,曾经捕获过一条黑色的龙,而这正是五行之中水德的象征。因此,秦国统治者认为自己是水德,而在五行中,水德对应的颜色是黑色。所以,从春秋战国时的秦国,一直到一统天下的秦帝国,都崇尚黑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水在四时对应冬季,秦始皇则将冬季的十月定为每年伊始,还将黄河更名为“德水”。由此看来,秦始皇是“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成功实践者。

不过,我们知道,秦二世而亡,代之而起的是“以火德传世”的汉王朝。在后来的几千年中,中原大地更是朝代更迭,当真应了《三国演义》开篇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其实,阴阳家通过对自然万物的研究,发现社会是不会稳固不变的,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思想。但其又认为所有的变化都是天道的授意,分分合合,轮回不止,这便掉进了神学的迷宫中。

西汉大儒董仲舒正是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将阴阳学的五行理论吸纳到儒家体系之中,作为“皇权天授”的有力支持点。而这也是阴阳家在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段时光,有利于统治者的内容被统治者拿去了,那剩下的部分便也就被无情地抛弃了。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阴阳家的思想被当时的儒道两家所吸收瓦解,从此失去了独立的流派地位。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阴阳家列为首位,虽然对其学说评价不高,但却不失公正地评价道:“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人之所以不断进步,正在于对未知和神秘事物的不断探索。阴阳家竭力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认识之间,编织出理论的网络。终于,他们用一颗懵懂的尚德之心,打开了先人们看待宇宙天道的眼界。虽然有些荒谬的成分,可这荒谬正是人类寻找真理的必经之路啊。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虽然在探索之路上,已不见阴阳家先驱们的背影,可他们的脚印却告诉我们:只要尝试,就有收获,哪怕失败,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