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儒家:不曾断绝的百家之首(2)

儒家:不曾断绝的百家之首(2)

书名:典籍里的中国:文人圣贤作者名:有书本章字数:1562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8

哲思千古

每一个学派,每一种学说,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存在,既得益于后人对它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因为它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儒家思想便是如此。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分为两部分,一是入世,一是明道。入世,便是用仁义之道造福万民;明道,便是竭尽所能地因材施教。

“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基础,而“仁”的基本含义便是“爱人”。西汉学者扬雄曾说:“仲尼多爱。”那孔子究竟“多爱”到什么地步呢?《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孔子外出时,遇见穿丧服的人或者盲人,无论老少,他都会恭敬地站起身来,等对方经过后才坐下;如果是从对方面前经过,那他一定会恭敬地迈小步快速走过。

对于不幸的人或弱势群体,孔子的心中充满了仁爱。其实,不只是对人,对万事万物,孔子都充满了爱与善意。有一次,孔子家的看门狗死了,他很难过,便让子贡去埋掉它。但他又不放心,于是来到子贡身旁,唠唠叨叨地说:“你给它弄张席子吧,不要让它的头直接埋在了土里。”孔子对一条狗都有着如此真挚的情感,可见他的确做到了“仁及于草木禽兽”。

孔子的“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思想,而“礼”则是一个人在外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圣迹图》中有一个“过庭诗礼”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在庭院中散步,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孔鲤从门前经过时,孔子问他说:“孩子,你学习礼了吗?”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呢。”孔子听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不学习礼,可难以立身做人。”

孔子曾经讲了四个具体的守礼规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他将礼彻底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明确地告诉我们:若想“从心所欲”,便要做到“不逾矩”。所谓“礼”,其实就是规矩,就是做人做事的标准。

除了对“仁与礼”的坚守与弘扬,孔子还为当时和后世做了一个极大的贡献——开私学,办教育。孔子招收学生不分贵贱、贫富、地区,他的弟子来自各个诸侯国,且出身于不同的阶层。其中有颜回、子路那样的平民,有孟懿子、南宫敬叔那样的贵族,也有子贡那样的富商大贾。虽然门下弟子各不相同,但孔子却总能“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您的回答怎么却正好相反呢?”孔子笑着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公西华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孔子的“教学相长”,培养出了许多名动天下的大人物。这些人有的在各国传道授业,有的人则登堂入室、封侯拜相。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儒学的知名度,也为后世的儒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从一个普通人到圣人,再到万世师表,孔子足迹所到之处,无不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许,在那个时代,他只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失败者,但放眼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他却是独一无二的胜利者,因为他的儒家思想已经与中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了。而且随着国际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儒家学说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全世界的重要思想。

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儒家对今天以后的中国,仍当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世界文化亦自有其应有之影响。”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过百家争鸣,有过焚书坑儒,也有过独尊儒术。或顺或逆,或捧或踩,儒家之传承,一以贯之,未尝断绝。这既是历代先贤的努力,也是我辈生民的选择。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便是儒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