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齐桓公和管仲:从仇敌到君臣(1)

齐桓公和管仲:从仇敌到君臣(1)

书名: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作者名:有书本章字数:2224更新时间:2024-05-25 17:30:36

鲍叔牙曰:“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于是桓公从之。乃详为召管仲欲甘心,实欲用之。管仲知之,故请往。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史记·齐太公世家》

齐桓公,名叫小白,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小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但是管仲曾是齐桓公的政敌,齐桓公却捐弃前嫌重用管仲。他俩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齐桓公为什么会选择原谅一个要杀害自己的人?

一箭之仇

前685年的一天,烈日当空,微风不起,空气中弥漫着浮躁的气息。一行车队正向齐都临淄的方向飞驰,待到了临朐这个地方,这一行人已是人困马乏,于是下车稍作休息。车队的领头人是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他虽然靠在车旁休息,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不停地扫视四方,显得格外小心。

突然,一辆战车从青年人的正对面飞驰而来,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支飞箭便从对面的战车上闪电般袭来。这支箭不偏不倚,正中青年人。青年人一声惨叫,随即仆倒在地。刺客见刺杀成功,连忙掉转战车,扬长而去……

这个受伤倒地的青年人是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齐桓公,而这个放冷箭的刺客就是管仲管夷吾。此时的管仲对公子小白痛下杀手,但谁又能想到,原本互为仇敌的二人,后来竟会成为春秋历史上的“最佳拍档”。

齐国原是姜太公的封国,一个有着深厚底蕴的“东方古国”。在周成王时期,齐国作为周王室东方的屏障,对抵御夷狄、安定王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周初年,周成王曾下诏给姜太公:“东至于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周王室对齐国的授权,使之成为中原诸侯国中数一数二的大国。

齐国自姜太公以来,便一直稳定发展,直到齐襄公即位,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年少即位的齐襄公是个无耻乱伦的荒唐败类。他为了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私通,居然在迎宾馆里暗杀了自己的妹夫鲁桓公。襄公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大夫们的极度不满,终于,在国人的怒火下,齐襄公很快招致杀身之祸。

罪魁祸首死了,那么君主之位又该由谁来继承呢?原来,齐襄公还有两个弟弟,二弟叫公子纠,三弟叫公子小白。齐襄公在位时期,齐国内部可谓是暗流涌动,他的两个弟弟为了避祸,纷纷逃到了国外。

管仲辅佐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因为鲁国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对公子纠以后争夺国君之位有很大的帮助,并且鲁国的国君鲁庄公是公子纠的外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因为莒国距离齐国国都临淄较近,到时候方便回国。管鲍两人不谋而合,他们都觉得齐襄公干不长,所以早早就为日后回国做好了准备。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齐襄公便被大臣们干掉了,继而自立为君的公孙无知也被干掉。当无知死讯传出之时,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立刻动身向齐国临淄进发。此时的国君之位就如同一块肥肉,谁先到谁得。

在二位公子返齐这件事上,管仲与鲍叔牙两人可谓是斗智斗勇。管仲为了达到目的,选择了釜底抽薪的招数——半路刺杀公子小白。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管仲驾车而来,一箭射倒公子小白,然后扬长而去。

但让管仲万万没想到的是,公子小白虽然中了一箭,却没有死,因为这一箭正好被他的衣带钩给挡住了。管仲以为小白已死,所以也就不那么起早贪黑地赶路了。因为此时的公子纠俨然成了齐国国君之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别人想抢也抢不走,那还着什么急呢?

管仲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但当他和公子纠来到临淄城下时,整个人都傻眼了。因为,公子小白已经成了齐桓公。

既往不咎

前685年,公子小白正式即位,是为齐桓公。正所谓“新君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自然是清除异己,有仇报仇,有怨报怨。那谁是齐桓公的仇人呢?自然是公子纠和管仲了,尤其是管仲这厮,还在半路上射了齐桓公一箭。

一想到这里,齐桓公就气得牙痒痒,他恨不得立刻带领大军攻打鲁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管仲这家伙给杀了。于是,齐桓公很不客气地向鲁国表达了自己的意思。鲁庄公迫于压力,只好杀掉公子纠,并将管仲遣送回齐国。听到管仲被遣返的消息后,齐桓公十分激动,他心中早已打定了“手刃管仲”的主意。

然而,齐桓公的老师鲍叔牙却坚决反对。鲍叔牙对齐桓公说:“如果主公只是想治理好齐国,那有我鲍叔牙就足够了,你可以杀掉管仲;但主公若是想称霸天下,那就非用管仲这样的大才不可,希望主公能慎重考虑。”

齐桓公一听,似有所悟,比起齐国称霸天下,私人的恩怨算什么!于是,他决定不但不杀管仲,还要给他官做,而且是大官。当管仲的囚车到达临淄城时,齐桓公亲自来接他入城,一路上执礼甚恭。临淄的百姓得知这一消息后,人人竖起了大拇指:“我们的国君果然有度量,连管仲这样的仇人都能既往不咎,有这样的国君我们还有啥需要担心的!”

公子纠被杀了,而管仲却活了下来,而且活得风生水起。这让有些人很不爽,他们纷纷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谴责管仲的“苟且偷生,变节投敌”。对于众人的谴责,管仲只是一笑而过,并不放在心上。就连齐桓公都认为他是心有所愧、无颜反驳,只有老朋友鲍叔牙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鲍叔牙对齐桓公说:“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管仲不是为了某个君主而生,也不是为了某个国家而生,他是为天下而生,这样的人又怎会苟且偷生呢?”鲍叔牙的一番话,不仅打消了齐桓公的顾虑,也让齐桓公对管仲刮目相看。原来,管仲的觉悟这么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