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秦始皇嬴政:毁誉参半的千古一帝(1)

秦始皇嬴政:毁誉参半的千古一帝(1)

书名: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作者名:有书本章字数:1953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7

“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史记·李斯列传》

秦始皇被一些人称为“千古一帝”,然而两千年来,对他的谩骂之声也不绝于耳。他被另一些人渲染得残暴不仁,声音似豺狼,内心如虎狼。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是这样描述秦始皇的:“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什么意思呢?“蜂准”就是人们常说的塌鼻子,“挚鸟膺”指鸡胸,“豺声”表明他有气管炎。据郭沫若推测,秦始皇可能有生理缺陷,是一个软骨病患者。他刻薄寡恩,有着虎狼一样的狠毒心肠。他焚书,坑儒,筑长城,劣迹斑斑,令人发指。

至于秦始皇的身世,更是被描述得不堪入目,被人说成是母亲与情夫吕不韦生的儿子。不仅如此,母亲当了太后还在后宫养男宠,男宠嫪毐是个假太监,最后两人还有了私生子。家庭淫秽,混乱,乌烟瘴气。

至于这些到底是真是假,暂且不做评判,史学家们目前也无法做出定论。那么历史上其他人对于秦始皇是怎么评价的呢?李白曾写道: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由此可见,大诗人李白还是很欣赏秦始皇的。

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帝,在位三十七年。他是第一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君主。然而,他的丰功伟绩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赞美,两千多年来一直遭人唾骂,被说成是暴君。焚书、坑儒、修长城这三事件成为后世诟骂秦始皇残暴的直接证据,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焚书

我们先来看,证明秦始皇残暴的第一件事:焚书。

“焚书坑儒”一词出自《史记》,据司马迁记载: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大摆盛筵招待众文武大臣及儒生,不想宴会上大臣之间发生争执。起因是以博士淳于越为首的儒生们主张恢复商周时期的分封制,而丞相李斯等朝中大臣则表示反对,他们赞同郡县制,双方争论不休。

淳于越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辅佐自己。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靠谁来救援呢?”

李斯直接回击道:“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都是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国家。况且你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哪里值得取法呢?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新法却要效法以前的,以此来诽谤当世,这是惑乱民心啊。”一时之间,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李斯更是怒不可遏地向始皇帝上书。

由《史记》记载我们可以推断:首先,焚书最初并不是由秦始皇提出,而是由李斯提出的。而且即使在当时淳于越重提分封的情况下,始皇也并没有责罚他,而是让大臣讨论。焚书是后来李斯上书建议秦始皇实行的。

其次,李斯上书进行焚书的目的是确保当时“法家”的“一尊”地位。禁止百家私学对法家的非议,同时也确保皇权的威势,禁止人们对皇帝有非议。

任何一个政权,在刚建立的时候都有统一思想的必要,这样便于管理。秦的统一是通过吞并其他六国实现的,而战国时期,六国都有各自的政治思想体系与文化。秦在统一这些拥有不同思想文化的国家后必须要统一思想体制,否则就不能巩固刚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秦国奉行法家思想,因此秦统一六国后必定会在全国推行法家思想,定“法家”于“一尊”是无可厚非的。焚书则是作为统一思想的一种手段,只不过这个方法太过激进了些。

我们再看看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统一思想的手段。

汉朝,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汉武帝的手段实质与秦始皇焚书无异,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方面的控制来巩固统治,只不过武帝的手段高明些。儒家强调对人的教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自然很多人青睐儒家。再加上后来始皇实行焚书,烧毁众多书籍,更让许多其他学派,尤其是儒家学派的人对始皇心存怨恨。

再看看清朝,乾隆在位期间,借编撰《四库全书》之名禁毁图书,采取抽毁或窜改的手段,将不利于其统治的图书彻底毁灭。乾隆的做法,不仅将图书禁毁得彻底,还掩饰了其摧残文化的恶名。从禁书手段说,乾隆比秦始皇“高明”得多。所以乾隆皇帝不仅没被后世诟病,还得到不少赞美。

我们再来看,秦始皇焚的到底是哪些书。实际上,他烧的是被灭六国的史书,以及《诗》《书》百家语等民间私藏之书;而秦国的史书,官方收集的书籍以及医药、卜筮、种植之书不在焚烧之列。所以秦火之后,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还可复见。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我们可以发现,历朝历代君主都在加强思想控制,其手段与始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后世却将毁灭中华传统文化的这顶大帽子扣在了秦始皇的头上,这不得不让人替秦始皇感到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