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如何摆脱病理性羞耻

书名:假装自己很外向:你在迎合什么作者名:杨思远本章字数:1637更新时间:2024-05-25 17:22:48

1

场景一:早上去上班的时候,李晓宁在电梯口偶遇自己的直属领导,正犹豫要不要主动上前打招呼,自己就被人群挤进了电梯。搭电梯的过程中李晓宁特别忐忑,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和领导打招呼似乎是不对的。

场景二:在办公桌前工作的李晓宁,偶然瞥到工位斜对面的两个同事边说边笑,在议论着什么,她不自觉地低头检查了一下着装。她总觉得那些议论里,有关于自己的一些内容。

场景三:领导把李晓宁叫到办公室,指出她昨天提交的报告里有一处错误。李晓宁于是陷入自我怀疑,认为一直以来自己似乎什么都做不好,简直一无是处。她觉得领导大概早就厌倦自己了,这份工作真的很难继续做下去。

……

以上都是李晓宁日常工作中的场景。

总之,用她自己的话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因为工作中的一些小事终日惶惶不安。

2

李晓宁这种惶惶不安的感觉,实际上与其内心的羞耻感有关。

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产生羞耻的感受,比如当众出丑的时候,或者公开告白被拒绝的时候。感到羞耻是我们正常的情绪反应。

不过像李晓宁这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被“羞耻”所困扰,以致终日惶惶不安,则是羞耻感的一种过度表现。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作“病理性羞耻”。

那些怀有病理性羞耻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一种羞耻。在这种根源性的认知下,会衍生出一系列负面的自我认知,于是他们会一味地进行自我贬低,夸大自己的缺点,比如认为“我简直一无是处”“我活该被人批评”,等等。

怀有病理性羞耻的人,总是轻易地从方方面面否定自己。也许在别人看来,他们一样拥有很多闪光点,可惜习惯性的自我否定,让他们一直以来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只盯着自己的缺点。有时候,为了能更好地融入环境,他们会尽量表现得自信,但总是难掩内心的不安。

事实上,当一个人从根本上否定了自我,便意味着他丧失了自己的“存在边界”。这时候,别人的任何言语或行为,在他眼中都有可能成为一柄利器,向自己的世界狠狠刺入。

3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由欲望支配,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它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超我由道德支配,遵循的是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确定行为标准;而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它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

怀有病理性羞耻的人,其自我一定是弱小的,因此才会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为了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他们就会发展出非常理想化的超我,幻想自己是完美的、全能的。这就好像一个被困在深渊的人,他的自我呼喊道:“我完蛋了,一定逃不出去!”他的超我则说:“你就像神一样伟大,可以超越所有的苦难!”

怀有病理性羞耻的人,不断地否定自我,同时强化着他们对“完美自我”的需求。在他们看来,如果做不到完美,自己就会陷入永无止境的羞耻感中。然而他们越是追求完美,越是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越会加强对自己的否定和攻击。这种矛盾的、病态的人格,让他们常常充满无力和绝望。

4

如何走出病理性羞耻?

你需要建立自己的“存在边界”,从根本上承认自我存在的合理性。

你知道自己很多时候是脆弱的、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很多地方是不如别人的……但这一切都没有关系,你依然有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著作《人类简史》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他认为智人之所以能够在进化中胜出,最终站在食物链顶端,离不开自身的一项重要能力——讲故事的能力。

和人类的发展史类似,一个人的自我发展史也建构在故事之中。

那些负面的自我认知,就是你在大脑中为自己搭建的故事,一旦你认同了那些故事,你将在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的情境里继续发展,最终度过糟糕的、消极的一生。

而你只有先改写自己大脑中的故事,才能改写自己的人生。

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你必须先摆脱别人给你设定的“原罪”——那些你认为自己糟糕的地方,那些你给自己贴的负面标签,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

当你不再给自己“定罪”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尝试为自己搭建新的故事,拥抱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