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负面情绪,都是求救信号
书名:假装自己很外向:你在迎合什么作者名:杨思远本章字数:2131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7
1
我们先来看三个场景:
场景一:小陈是一个马上就要读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在硕士导师的暑期实验室里,他认识了一群师兄师姐。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他多数时间都很腼腆,不怎么说话,不过他打心眼里认同这个和谐友爱的小集体。
小陈一直认为自己性格内向,长久以来,也在努力修炼自己的社交本领。他本以为考上研究生,到了新环境后,自己会变得开朗一些。可是有一天,当实验室里只剩下他和另一位师兄的时候,以往人际中那种焦虑、紧张的感觉再次出现,他恨不得立即从实验室逃离。
场景二:丽丽是一位企业白领,深受同事们喜爱。她是那种热心、体贴、善解人意的大好人,总是主动帮助大家做很多事情,比如帮忙订外卖、补录打卡、寄快递等。起初,丽丽非常享受大家对自己的这种喜爱,可时间久了,她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开始讨厌同事们,甚至讨厌去上班。
为了调整状态,丽丽只好请了一个长长的假——她抑郁了。
场景三:小张最近遇见了一个让自己心动的女孩,对方貌似对他也有好感。小张本来已经有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可以试着同对方进一步发展一下,可这却成了他面前巨大的困难。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联系对方,一想到万一表白被拒,内心就充满了羞耻和恐慌。
于是,他把一条短信编辑修改了无数次,始终没敢发送出去。
2
在以上三个场景里,我们看见了正在受不同负面情绪困扰的三个人物形象。也许,在“他人”这面镜子中,有的人还看见了自己,因为他们也有类似的经历。
每当陷入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中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
比如,小陈可能会用打游戏的方式逃避自己的社交焦虑,丽丽可能会用自我封闭的方式排遣自己的抑郁,小张则选择以拒绝联系对方的方式让自己避免体验“可能被拒绝”带来的羞耻和恐慌。
你选择了逃避,就万事大吉了吗?
不。事实恰恰相反,你越是逃避,负面情绪越是如洪水猛兽,一次次席卷而来。
很多人总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逃离失败之后,才终于领悟:面对负面情绪,逃避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当负面情绪向你发起攻势时,你那么急着想逃,却从来没看清楚过负面情绪的本质,你又怎么可能解决问题呢?
3
负面情绪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用一位来访者的故事,给这个问题找一个答案。
小杜和其他大多数来访者一样,有一个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她的父母性格都很暴躁,习惯用暴力解决家庭问题。
童年时期的小杜,接受过太多来自父母的否定和批评。小杜有一个哥哥,比起小杜,哥哥的经历更是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从小到大,他不知遭受过多少次父母的打骂。在小杜的记忆中,哥哥有段时间常常被打得连家都不敢回。总之,兄妹俩在父母的管教下,在家里每天活得小心翼翼、沉默寡言。
在咨询室里,小杜除了聊起自己原生家庭的不幸,还着重分享了一些令自己如今回想起来都感到不适甚至恐怖的经历。
在家中习惯了自我压抑的小杜,在学校里却经常欺负女同学。不仅如此,她还迷恋上了虐杀各种昆虫和小动物。
“每天放学回家,总会经过几处农田,我只要看见蛤蟆或者毛毛虫之类的小动物,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它们抓住,并且用非常残忍的方式把它们弄死。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不敢相信,曾经的我做出过这样的事情。”
个体的防御机制多种多样,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有一种消极的防御机制,在心理学上叫作“置换”,指的是把对某人或某物的感情、欲望或态度,转投到其他人或事物身上。
比如,你在公司挨了上司一顿批评,回到家里憋了一肚子气,看到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只顾玩手机,你便冲着孩子发起了火;孩子被你训了一顿后,心里十分难受,于是一脚踢在了身边的猫身上……这种迁怒于其他人或事物的行为,背后就是“置换”的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对于童年的小杜而言,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中,她的内心充满了恐惧、愤怒和委屈,但是她无法向父母直接表达这些情绪,因为“具有危险性”,也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因此小杜只能选择压抑这些负面情绪,只有找到一个对自己来说较为安全的对象,她才会将这些情绪表达出来。在对各种小动物的残害过程中,小杜内心被压抑的情绪通过“置换”的方式得到了表达和释放。
那么,负面情绪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一种自我保护。
每一种负面情绪的出现,都是求救信号,它在用独特的方式呼喊着:救救我吧。
4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三个场景,无论是小陈的焦虑、紧张,还是丽丽的抑郁,抑或小张的羞耻和恐慌,这些负面情绪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内心亮起的危险信号灯,提醒他们要做好自我保护。
然而,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如果你一味地逃避,只会加剧创伤体验。因为你逃避得越多,你的情绪感受就越单薄,应对技能就越弱。从短期看,逃避能让你获得好处,但从长远看,只会给你带来更加持久的痛苦。
面对负面情绪,你需要做的,是看见它的存在,并临危不乱地和它做朋友。你不必急着赶它走,而是要明白,它的出现是在提醒自己:危险来了。
接下来,你要允许它和自己一起待一会儿,体验一下那些危险是否真实存在。
每个人的潜意识往往以非常零散的图片形式储存在自己的记忆里,当负面情绪提醒你危险来到的时候,请你问问自己:“我看见了什么?”
你看见的可能只是早年的不幸经历——那些过往的心理创伤,让你一直以来执着于对“危险”的想象。实际上,过去已成虚幻,唯有当下,才是真实。
这不是对现实的妥协,而是对感受和真相进行分离。如此,你才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