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秦晋之好
书名: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春秋作者名:李学勤本章字数:1911更新时间:2024-05-25 15:37:42
几乎是在齐桓公称霸的同时,也就是平王东迁百年后,晋和秦两国悄然崛起。为了争夺地盘,它们之间长期互相制衡;为了某种共同的利益,它们之间又常常联姻通好。正是这样一种犬牙交错的局面,推动了两国的发展。
平王东迁时,晋国是出了大力的,为此受到了周王室的奖励,得以与郑国一起共同辅佐平王。但是,在这之后,晋国一直处于内乱之中,直到晋武公时才结束了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和政权。不久,晋武公去世,继位的晋献公是个具备雄才大略的国君。他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虢国一起共朝周天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赏,声望日高。之后,他运用种种手段削弱晋室内部诸公子的势力,使权力全都集中到国君手中。公元前661年,晋始扩建二军,献公自己统领上军,让太子申生领下军,一口气灭掉了周边的几个小国,晋国国势由是大盛。
在平王东迁前,秦的地位较低,虽然地域相当广阔,但在政治上甚至不能与中原一些老资格的小国平起平坐。平王东迁给了秦国一次历史性的机遇。由于其护送平王有功,又获取了周王赐予的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由此,地处西陲的秦国也强盛起来。这种强盛不只表现在军事上,在文化上也渐渐向中原地区靠拢,现存的“秦公镈”表明当时秦国的礼乐文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秦开始以平王东迁的功臣自居而傲视诸侯。嗣后,秦就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尤其是秦武公即位后,开始进军华山之下,大军直逼甘肃天水以及陕西宝鸡、渭南一带,并开始在那里建县。此时,秦的发展已与晋的壮大相冲突。到秦宣公时,秦国就与晋国在河阳地区发生了战争,当时晋国内部发生了动乱,结果秦胜晋败。
到公元前659年,富有远见的秦穆公即位。虽然在他即位前几年秦国打败了晋国,但他知道,秦与晋谁要吃掉谁都不可能,而且,长期的对峙对谁都没有好处。
“我想娶晋君的女儿为妻,你们看如何?”一次,秦穆公这样征求最亲近的几个近臣的意见。
“国君,您这是……”近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询弄得有点摸不着头脑。
秦穆公解释道:“我想,秦、晋两个大国和解总要比对峙好吧。如果能结秦晋之好,使两国之间的关系有了亲情的加持,那无论如何都是有好处的吧?”
近臣们都表示赞同。有一个近臣主动提出愿意出使晋国去求婚。
而在晋国,晋献公也在考虑与秦国和解一事。当秦国的使者到来时,晋献公真是喜出望外。他热情地接待了秦国的使者,并同意了这门亲事。
他让使者告诉秦君:“秦、晋联姻通好,是两国共同的心愿。”
晋献公将自己的大女儿、太子申生的姐姐许配给秦穆公。成亲时的婚礼办得隆重而体面。晋国专门派出联姻大臣送献公的女儿去秦国,在其陪嫁中还有新近从虞国俘获的聪明绝顶的大夫百里奚。而秦穆公也十分看重娶自晋国的夫人,破例到秦晋交界处去迎候她。
这次带有政治色彩的联姻,不只给秦国带来了安定,还意外地令秦国得到了当世奇才百里奚。作为陪嫁的百里奚初到秦国时,秦穆公也不在意,因此并没重用他。百里奚看到秦君久无动静,便出逃了,流亡到楚国,被当地的一个乡下人收为家人。这时,秦穆公从别处打听到百里奚是个了不得的大才,足以治国安邦,于是就急匆匆地派专人到楚国去要人。那位乡下人怎肯轻易放手?那位使者说:“百里奚是秦公夫人的陪嫁人,现在出逃到你这里,算了吧,我出五张公羊皮算是赎金,这样总可以了吧!”乡下人一听可高兴了,五张公羊皮在当时楚地的乡下人看来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于是百里奚重新回到秦国。这时的百里奚已七十多岁,秦穆公委以重任,后世称其为“五羖大夫”。百里奚又举荐了一位叫寁叔的贤士,一起辅佐秦穆公。
这时晋献公亡故,国内发生动乱。公子夷吾向秦求援,希望秦能护送其回国,如能当上君主,愿以河西等八城相送。正是在秦的积极干预下,夷吾登上了君主之位,这就是晋惠公。可是,事成后,惠公又以大臣不允为由坚决不兑现诺言。秦晋失和,还导致了一场战争。结果晋败,连晋惠公也成了俘虏,秦穆公声言要杀了晋惠公。
这时还是亲情起了作用。秦穆公的夫人是晋惠公的大姐,大姐眼看小弟要被杀,岂有不救之理?她带着儿女,一路哭哭啼啼地来到秦穆公身边,求其释放晋惠公。秦穆公心软了,就放了晋惠公。晋惠公也献河西地于秦,作为报答。
不久,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到秦国学习。秦穆公让他当了大臣,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又将所得的晋地作为陪嫁回赠给晋国。这门“回头亲”进一步稳固了两国的关系。以后,两国时战时和,但那份亲情总还是在起作用。后来“秦晋之好”作为典故长期流传,渊源正在于此。
“秦晋之好”表面上只是两个族群之间的婚姻关系,实际上深刻地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过程。据《史记》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但在其发展中,“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播散天下。秦晋的交好和通婚,可以说是春秋时期中原民族与边远夷狄民族交融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