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五 红烛新(2)
书名:薛涛传作者名:谢天开本章字数:2099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6
献山川
武元衡治蜀,淡于接物,但人望极好。
前任高崇文虽治军有法,却不知州县治理章法。因此,长安朝廷决定派武元衡入蜀代替。临行前,宪宗皇帝亲自到安福门送行,嘱托。
因为德宗皇帝爷爷曾在延英殿对问考查过武元衡后,目送之,并指示左右曰:“元衡真宰相器也。”
那时候武元衡才官为御史中丞,初入官场,但时以端正称重,做事稳当。
高崇文离开成都时,自毁声望,搜刮了大量军资、金帛、帟幕、乐妓、工巧,在一片怨声中绝尘而去。
武元衡治蜀则庶事节约,务以便人,不过三年,公私稍济。抚蛮夷,约束明具,不辄生事。蜀中经济文化的气象又生机勃勃了。
武元衡还是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做派,而剑南西川节度署极一时之选,人才济济。
少尹柳公绰、观察判官张正一、度支判官崔备、掌书记裴度、节度推官杨嗣复等人,为新进官员;稍后又有萧祜任节度判官。当然,段文昌校书作为西川节度署的旧故也在其中。这些人后来多为中唐、晚唐的朝廷梁柱。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记述:
武元衡罢相镇西蜀,与裴度俱为元衡判官,尤相善。先度入为吏部郎中,度以诗饯别,有“两人同日事征西,今日君先捧紫泥”之句。
柳公绰才略过人,后来官至兵部尚书,其弟是唐朝名臣、书法家、太子太保柳公权。裴度后来数度出镇拜相,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终中书令。在为将相二十余年里,先后荐引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过刘禹锡等人。
武元衡认为薛涛有佐相之才,又为西川节度署故旧,熟悉蜀地蜀人蜀事,欲揽薛涛进入幕僚,便奏请朝廷授薛涛为校书郎。
这件事被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所记识:
及武元衡入相,奏授校书郎。蜀人呼妓为校书,自涛始也。
回想去年,即元和二年十月,晚秋风寒,武元衡在出镇西川路途上,心情有些忐忑。又取出长安下达的《武元衡西川节度同平章事制》,重温了起来:
地有西蜀,国之奥区。百濮群蛮,外匝于封域。双流重阻,内固于襟带,形胜所属,抚绥惟艰。……
武元衡深知此番入蜀,责任重大,有些担忧地写下了《题嘉陵驿》:
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
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更上青天。
到了成都后,武元衡将诗笺分寄,发起唱和。
他收到了长安诗友王建的唱和《上武元衡相公》:
旌旗坐镇蜀江雄,帝命重开旧阁崇。
褒贬唐书天历上,捧持尧日庆云中。
孤情迥出鸾皇远,健思潜搜海岳空。
长得萧何为国相,自西流水尽朝宗。
王建在诗中以汉朝名相萧何暗喻,这让武元衡感觉舒服自得。但最早收到的唱和诗,是薛涛的《续嘉陵驿献武相国》:
“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武元衡深感薛涛诗的诗境高阔,又非常受用。好一句“锦江玉垒献山川”,薛涛的诗才堪比汉代卓文君,但更有政治见识,人才难得啊。
武元衡邀请裴度和段文昌一同踱出西川节度署,沿着摩诃池散步。
裴度年龄稍长,为新任的西川节度署掌书记,武元衡将他从长安带来,是看中他的韬略,是看好他的前程。
看着段文昌剑眉英武,身材颀长,遗传着唐朝开国元勋的基因,武元衡心生欢喜,正好他的爱女闺中待嫁。
摩诃池,春水荡漾,春草浅绿。
“‘九天开出一成都’,这是花园城市啊!”裴度用诗仙李白的诗句脱口称赞道。
“你们猜猜,前夜杨推官以酒浇头之时,吾在想什么?”
“愿闻相国心思。”
“蜀人性淫佚,蜀酒浓无敌,蜀酒不可倡,亦不可禁。”
武元衡略停,话锋一转道:“诸位新近可读了《华阳国志》?”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
“……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
裴度起头,段文昌和诵。
武元衡击掌,问道:“蜀中民情民性如何?”
“其卦值坤,故多班彩文章。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星应舆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与秦同分,故多悍勇。”裴度背诵完毕。
段文昌解释道:“蜀人喜欢文学,自文人皆例蜀。蜀人都是美食家,蜀人头脑灵活,蜀人勇敢善战。”
“好!”武元衡取出诗笺道:“诸位请阅薛涛的唱和诗,已有‘卓氏长卿称士女’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裴掌书记,上表长安再次请授薛涛为试校书郎吧。”
经济是雨露,文化是阳光。
武元衡向两位心腹和盘托出自己的治蜀方略:
“前任韦南康文治武功,以武功为主,文治以音乐。但是太重奖赏,以致蜀锦匮供。吾的治蜀方略,第一是恢复经济。其一,大力发展蜀锦。武侯诸葛亮曾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种桑养蚕织锦,才是西蜀的经济核心所在。其二,发展益州纸。益州麻纸,纸性优良,坚韧耐用,不易磨损,为大唐官方指定用纸。益州纸乃仅次于蜀锦的第二大宗经济。”
“第二是发展文化。重修武候祠文化工程,西川节度署定期举行诗会,以导向蜀地文风。蜀人好文,多斑彩文章。”
“‘卓氏长卿称士女’,”武元衡又顺口引用了薛涛的诗句,说,“司马相如、扬雄、王褒的汉赋文章影响大呢。”
“总之要奉行汉代‘文景之治’的无为而治,让蜀地经济恢复生机。”
武元衡侃侃而谈,裴度、段文昌点头称是,不时补充。
武元衡府上,高烛庭燎。武元衡、武夫人、武元衡之女、段文昌,赏菊饮茶。
武元衡深以为段文昌虽说没进士及第,倘若能到长安却堪为翰林学士。
段文昌辞别,武小姐依依不舍,眉目含情。
红烛幽幽,武夫人与武元衡商定段文昌为佳婿,武小姐含羞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