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16 都江堰与郑国渠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文明之光作者名:彭勇本章字数:2082更新时间:2024-05-30 14:23:26

秦国和后来的秦朝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兴修水利,曾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了三项宏大的水利工程,分别是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这三项水利工程中,郑国渠是为了灌溉,灵渠是为了运输,而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集防洪、灌溉、运输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历经2000多年,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李冰修筑都江堰

蜀郡,是秦朝在四川西部设立的行政区域。战国时期,在今天的成都和重庆一带,原本有两个国家,分别是巴国和蜀国,这也是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被称为“巴蜀”的由来。

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东方六国是秦国的主要敌人,但在征服和吞并这些国家之前,秦国早就盯上了巴蜀之地。秦惠文王在丞相张仪的建议下,派遣大将司马错进军巴蜀,分别灭掉了巴国和蜀国,并在其地盘上建立了巴郡和蜀郡。因为巴蜀之地岷江水患不断,秦昭王时期,水利专家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治理水患。

李冰,生卒年不详,出生地不详,但因为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伟大功绩,历史记住了他,老百姓记住了他。当时蜀地的水患很严重,又因为地形的关系,造成一个奇特的景象:每年夏秋时节,东旱西涝,即东边闹旱灾,西边闹洪灾。

知识拓展

古人为什么重视治水

大禹治水得天下,李冰、郑国因为修建水利工程而为万世敬仰。因为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必须靠水来灌溉;古代运输不发达,水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所谓“国用莫急于漕,而民间所急在水利”。

水也有坏处,孟子将“洪水”和“猛兽”相提并论,即成语“洪水猛兽”。洪水为祸,摧毁一切,这样的事即使在今天也不能全然避免。因此,司马迁在考察了历史上的诸多治水事迹后,发出感慨:“甚矣,水之为利害也!”意思是水利、水患,都影响极大,为利则利国利民,为患则民不聊生。

李冰带着他的儿子李二郎,沿岷江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在吸取了蜀国治水的经验和教训后,他们拿出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李冰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泄。最终,他们建成了都江堰这座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给巴蜀之地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百年来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岷江水患被彻底根除。在都江堰工程中,从内江下来的水可以灌溉十几个县,灌溉面积达300多万亩。

为了纪念李冰父子的功绩,后世老百姓在都江堰附近修建了二王庙,而李冰的儿子李二郎,甚至被神化成为著名的二郎神。

郑国渠之谜

郑国渠中的“郑国”,指的并不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郑国,而是指一个人。郑国是战国时期韩国的水利专家,当然,他还有一重身份——“间谍”,他是韩国派往秦国的间谍。一个水利专家,同时还是个间谍,郑国的复杂身份,要从战国末年的复杂政治形势说起。

战国末期,秦国一家独大,东方六国谁都不是对手,哪怕他们联合起来,采取合纵的手段对付秦国,到头来也是被各个击破。韩国与秦国相邻,秦国东出统一天下,第一个要打的就是韩国。再加上韩国的国力在战国七雄中原本就是最弱的,韩国为了自保,就必须想出一些奇招来。

公元前246年,韩桓惠王面对秦国的日益逼迫,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想出了一个妙招,这就是所谓的“疲秦”之策。他给秦王“献策”,说是能帮助秦国修建一个水利工程,在泾水和洛水之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这样就可以浇灌关中的土地,何乐而不为?其实韩桓惠王哪有这样的好心,他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项庞大的水利工程,耗费秦国的国力,使其衰败,这样韩国就不会被秦国灭掉了。此时的秦国,嬴政刚刚当上秦王,秦国的大权掌握在太后和吕不韦的手中,吕不韦一听有这样的好事,马上就答应了。

作为韩国首席水利专家的郑国,就承担了这项“光荣”的任务,在韩桓惠王的派遣下来到秦国,开始主持修建这项工程。郑国渠是以泾水为水源,以灌溉渭水北面农田为目的的水利工程,其施工难度极大,秦国征集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修筑了很多年才完成。

在修筑郑国渠期间,秦国识破了韩国的“疲秦”之计,发现了郑国的“间谍”身份。秦王很生气,要杀掉郑国。在朝堂之上,郑国也坦然承认了自己的间谍身份,但他对秦王说了这么一番话:“没错,我确实是韩国的间谍,但是秦王您想想,如果这条水渠真的修筑成功了,获利的是谁呢?是秦国啊。韩国不过是一个小国,您早晚能灭掉它。因为修建这条水渠,韩国不过是延续了几年命;而秦国则会因为这项水利工程使千秋万代都受益啊!”秦王觉得郑国说得很有道理,便赦免了他,让他继续负责修建。

同样是因为修建郑国渠这件事,还发生了著名的秦国驱逐客卿事件,秦王要把所有外来官员都赶出秦国。小官员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临行前他写下了《谏逐客书》,劝秦王不要驱逐客卿,促使秦王改变了主意。秦国保住了大量外来人才,李斯则因此得以进入秦国权力中心,成就了一番事业。

历经十余年,郑国渠终于修建完成。正如当初的设想一样,郑国渠的开凿,使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能够充分灌溉田地,淤田压碱,将沼泽盐碱之地变成了肥美良田,关中也一跃成为富庶的地区。据《史记》记载,郑国渠修成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郑国渠的建成,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成为沃野良田,粮食产量大增,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韩王的“疲秦”之策最终沦为了笑话,反而为秦国做了嫁衣。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