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09 春秋五霸(4)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文明之光作者名:彭勇本章字数:2980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5

知识拓展

弦高犒秦师

弦高是郑国的一名商人。他去成周做生意,路过滑国,正好遇上了秦国的大军。弦高假意以郑国国君的名义,送上12头牛作为礼物,犒劳远途而来的秦国军队,暗中则派人回郑国去报告敌情,防备秦军来犯。秦军以为郑国已经有了准备,于是放弃原定攻打郑国的计划。

弦高的这一举动,让郑国避免了一次天大的危机。这既说明了弦高强烈的爱国之心,也充分显示了他的足智多谋和临危不惧。

知识拓展

厉兵秣马

秦国出兵攻打郑国之前,曾派杞子领了一支军队驻守郑国,名义上是保护郑国,实则图谋不轨。秦穆公发兵攻郑时,杞子让手下军队“束载、厉兵、秣马”,准备和秦军里应外合。结果秦军的意图被弦高识破,不战而退,杞子一看事情败露,也灰溜溜地逃了。成语“厉兵秣马”便出自这里。意思是说磨利了兵器,喂饱了战马。比喻做好了战斗准备。秣,饲料,或喂牲口。

秦人的祖先是帮助周天子养马的,所以他们很喜欢马,秦穆公也不例外。有一次,秦穆公丢了几匹特别好的马,管理马厩的官员很害怕,到处寻找,最终只找到了马的骨头。他怀疑是附近的村民把马吃掉了,就抓了几百个村民,要杀掉他们。秦穆公听说后,并没有生这些村民的气,还说马肉不好消化,赏赐了几坛酒给这些村民喝,不然吃了马肉会伤身体。不久之后,秦穆公在一次战斗中深陷敌人的重围,眼看就要丧命,这时冲出几百人来,拼死抵抗,救出了秦穆公。

脱离险境后,秦穆公要奖赏这些人,他们却回答说:“我们是以前吃了您的名马,被您赦免的村民。”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秦穆公其实是一个很大度和豪爽的人。这也体现了秦人的天性,后世的秦国国君大多也有他身上的这种性格。

可惜的是,霸主秦穆公只是春秋时期秦国强盛的昙花一现,在他死后,秦国又陷入了一蹶不振之中,很长时间都远离中原争霸的舞台。据说秦的衰落与秦国的殉葬制度有关。秦穆公死后,殉葬的人接近200个,其中绝大多数是能征善战的将领或帮助秦穆公出谋划策的谋臣。大量人才被殉葬,再加上后面几任的秦国国君都比较昏聩无能,导致秦国很长时间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几乎被诸侯国所遗忘,直到战国时才重新崛起。

问鼎中原的楚庄王

楚庄王,熊氏芈姓,名旅,春秋五霸之一。

或许有人会问了:为什么前面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都只称公,而楚庄王却称王?这与楚国的国情有关,楚国的建立者是熊绎,他当时被周天子封为子爵,这个爵位地位不高。楚国的封地在中原以南的蛮荆之地,地盘小,人也少,国力微弱,不但周天子看不上,甚至连各诸侯国都不把它放在眼里。按照周王室的规矩,每隔几年,诸侯必须进京朝贡,熊绎也不例外,他不远千里带着特产去朝见天子,却被安排在门外看守祭祀的火堆,连参与朝见的资格都没有。熊绎受了奇耻大辱,回到楚国后,不断发展实力,历经四代,到了熊渠当上国君时,楚国的疆域有了上千里,实力大增。然而周天子和中原的诸侯国依旧看不起楚国,认为楚国是蛮荒小国,于是熊渠一气之下自立为王,甚至还把自己三个儿子也封为王。自此之后,楚国的国君一般都是称为王的。

等到楚庄王当上楚国国君的时候,楚国的国力虽然已经很强大了,但仍然不被中原诸侯所认可。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楚国的地理位置靠南,并不在当时的所谓中原地区,远离周王室,不被人视为正统。所谓称霸,一般指的是称霸中原,你楚国离中原都很远,谈何称霸?二是因为楚国人喜欢内斗,且贵族上层的斗争很血腥,这在中原诸侯看来不符合礼仪,是野蛮的表现,而内斗不断也成为楚国难以持续强大的重要原因。

楚庄王当上楚国国君的时候还不到20岁。当时国内矛盾重重,王室内部的叛乱不断。在复杂的形势下,楚庄王采取了观望的策略,他要以静制动,找准时机再发力。于是,刚登上王位的楚庄王每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整整3年对国事不闻不问。

有个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为了楚国的将来,也为了楚庄王,他决定进谏。于是他对楚庄王说:“有人让我猜个谜,谜题很难,我猜不着。大王您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不如您帮我猜猜吧。”

一听是猜谜,楚庄王来了兴趣。伍举说:“楚国的南山中,有一只大鸟,五色羽毛,样子很神气,可是这只鸟在树枝上趴了3年,不飞也不叫,这是只什么鸟?”

楚庄王马上明白了伍举的意思,回答道:“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就要惊人!”

果不其然,楚庄王就是这只一鸣惊人的“大鸟”。在蛰伏3年之后,他对楚国的问题和弊端都有所了解了,决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楚国强大起来。他重用孙叔敖、伍举和苏从这样的能人,将朝堂之上那些只会内斗、溜须拍马的人罢黜掉,对楚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治。孙叔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水利专家,楚庄王任命他为令尹。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农商并举、休养生息,楚国的国力很快就强盛起来了。

楚国国力强盛后,楚庄王开始了他北进中原的步伐。此时的楚国,最大的敌人是晋国。晋国是当时诸侯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很多小国都依附于它。楚庄王并没有选择直接与晋国开战,而是从晋国的“小弟”们开始下手,他先是拉拢郑国一起攻打陈国;晋国派军援助,楚庄王又转而攻打宋国。经过一系列的乱战,楚国虽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它的势力和影响已经到达了中原腹地,不再是蛮荒之国,而是可以在中原争霸中拥有话语权的大国。楚庄王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一个很出名的记载,可以从侧面印证。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以“勤王”的名义,讨伐陆浑之戎。这个陆浑之戎就在离周朝首都洛邑不远的地方。在获得胜利后,楚庄王一时兴起,就把楚国大军开到了洛邑南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这在当时是一种挑衅的行为,周天子得知楚军在王城附近耀武扬威,不知道楚庄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就派了王孙满以慰劳军队的名义去见楚庄王。

楚庄王见到王孙满后,迫不及待地问:“听说周天子有九鼎,象征天子威严,不知道这鼎有多重啊?”言外之意是,他想跟周天子比比谁更厉害。

王孙满的回答很精妙,他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于有没有德,并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楚庄王对王孙满这个回答并不满意,他威胁道:“周天子虽然拥有九鼎,但要知道,楚国的军队折下戟钩的锋刃,也可以铸成九鼎。”

面对楚庄王的威胁,王孙满再次发挥其善辩的特长,回答说:“楚王您别忘了,当初是因为夏禹有德,天下都拥护他,各地进献铜料,夏禹才能铸成九鼎。到了夏桀昏乱,夏朝灭亡,九鼎到了商的手中。商纣暴虐,武王伐纣,鼎又转移给了周天子。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虽然式微,但国运还未尽,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楚庄王听到这个回答后非常惊讶,他没想到周天子身边还有王孙满这样忠君爱国、临危不惧的能臣。通过这件事,楚庄王明白,虽然楚国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但是其他诸侯还是承认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的,如果楚国出兵,其他诸侯可能会联合攻打楚国,于是不得不带兵离开。

知识拓展

周朝的爵位

春秋战国时期,同样是一国之主,为什么有的称公,有的称侯,还有的称王?

这跟周朝的爵位有关。一般说法,周朝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男6个等级。男爵最低,不见记载;子爵,如楚、越;伯爵,如秦、郑、吴;侯爵,如齐、卫、鲁、晋等;公爵较少,如宋国。王爵最高,本来只有周天子称王,但随着周天子权威没落,各国纷纷“造反”,自抬身价:楚国嫌弃子爵太低,自己给自己升格为王;魏国和齐国互相承认王爵;其他国家不管原来爵位是什么,也都陆续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