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春秋五霸(1)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文明之光作者名:彭勇本章字数:2585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5
春秋时期,周王室日渐衰微,周天子的号召力大不如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的诸侯,中央的权威也无从谈起。权力的真空,让一些实力较强的诸侯国看到了“问鼎天下”的机会,他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霸之战,为了权力和地盘相互攻战,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诸侯国的争霸之战中,有五位领导人物脱颖而出,被称为“春秋五霸”。关于五霸到底是哪五个人,史书上的记载有不同的版本,我们一般采信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中的说法,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
尊王攘夷的齐桓公
春秋五霸中,第一位登场的是齐桓公。
齐国是西周建立时,周武王分封给手下第一谋士、功臣姜子牙的地盘。齐桓公吕氏姜姓,名小白,是姜子牙的第12代孙,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按照长幼有序的规则,在齐僖公死后,姜小白的大哥姜诸儿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史称齐襄公。这位齐襄公是一个荒淫无道的人,因为家庭丑闻杀害了鲁桓公,又因为一些儿时的私怨,以会盟的名义设伏兵杀掉了郑国的国君郑子亹。
虽然春秋时期各国征战不断,但这种通过谋杀手段杀掉他国国君的事,实在是骇人听闻。很快,天下的诸侯国联合起来对抗齐国,齐国国内也因为齐襄公的残暴和无能,内斗不断。在这种内忧外患下,姜小白在谋士鲍叔牙的保护下逃离齐国,去往了莒国;姜小白的二哥公子纠也在谋士管仲的保护下,逃去了鲁国。
齐襄公的荒淫残暴最终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齐国贵族公孙无知发动政变,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齐国国君。但公孙无知还没把国君的宝座焐热,就被手下的大臣发动叛乱杀死了,一时间,齐国群龙无首。大臣们一商议,齐国没有国君不行啊,得从流亡的公子中请一个回来,于是有的大臣通知了姜小白,有的大臣通知了公子纠,“赶紧回来吧!谁先到,谁就是国君!”一场争夺国君之位的“跑步比赛”开始了。
“一号选手”姜小白比“二号选手”公子纠先听到风声,因为他提前就知道了公孙无知被杀的消息,再加上他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国都近、路程短,回国有优势。不过公子纠也不是吃素的,哪怕得到消息较晚、路程较远,但这都不是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威胁自己做国君的人。再说,鲁国的实力远强于莒国,鲁国为了利益,极力推公子纠上位,于是鲁国不顾“比赛规则”,让管仲带兵在半道上截杀姜小白,以彻底解决问题。
原本这个办法是万无一失的,管仲也一箭射中了姜小白,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疏忽——没有“补刀”。管仲的那一箭射中的是姜小白的带钩,姜小白急中生智,当即倒下装死迷惑管仲。管仲以为姜小白死了,便派人报告给公子纠,公子纠一听,高兴坏了,慢慢悠悠地往齐国走,走了6天才到达齐国。等到齐国一看,他顿时傻眼了,“假死”逃脱的姜小白早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了齐国,当上了国君。公子纠和管仲只好逃回鲁国。
齐桓公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报管仲的一箭之仇,公子纠什么的都不重要了,鲁国人如果懂事,就会替自己杀了他。碍于齐国的强大实力,鲁国杀死了公子纠,并把管仲抓起来送给了齐桓公。
“你也有今天!”一见到管仲,齐桓公就非常生气。这时,齐桓公的近臣鲍叔牙站了出来,他问齐桓公:“您是想当个普通的齐国国君呢,还是想成就天下霸业?如果您只想当个普通国君,那有我和高傒辅佐就足够了;如果您想成为天下的霸主,就必须重用管仲。”
齐桓公选择了后者,他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放下了“一箭之仇”,任命管仲为国相,从此开启了霸主之路。而鲍叔牙和管仲的情谊,也为后世称颂,被誉为“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改革家,他在当上齐国国相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方面,他首先对齐国的行政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整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对官员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根据其实际政绩进行奖惩。经济方面,管仲很会理财,他根据齐国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冶铁和制盐,将铁和盐卖给其他诸侯国来获利。很快,齐国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财富的积累,让齐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军事建设上,再加上管仲改革了军事编制,一时间,齐国成为天下诸侯中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实力强大的齐国,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取代周天子的统治?这不可能,齐国凭实力在诸侯国中足够当老大,但并不能统一天下。这个老大应该怎么当?管仲给齐桓公出的主意是“尊王攘夷”,所谓尊王攘夷,就是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具体的操作就是,周天子还是名义上天下的老大,但齐桓公是诸侯国的老大,诸侯国有什么争端,周天子委托齐桓公全权解决。比如,燕国被山戎打了,齐国出兵帮燕国;楚国对周天子不敬,齐国逼迫楚国向周天子“道歉”;甚至周天子想换个人当太子,这事都得找齐桓公商量。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在葵丘举行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了,这表明周王室已经公开承认了齐桓公天下霸主的地位。葵丘会盟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齐桓公的霸业是依靠管仲辅佐成就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他的霸业,也随着管仲的去世走向了分崩离析。管仲临死时,齐桓公问他:“谁可以接你的班?”管仲不说话。齐桓公问:“易牙怎么样?”管仲反对,他认为能把自己的幼子杀了做成菜讨好君王的易牙不是好人,不能任用。齐桓公又问:“开方怎么样?”管仲也反对,他认为开方不惜背弃自己的亲人讨好君主,不可信。齐桓公接着问:“竖刁如何?”管仲说:“挥刀自宫以亲近君王,不符合人情。”齐桓公最后问:“常之巫呢?”管仲对这个巫师神棍更没有好感,也表示了坚决反对。然而,齐桓公并没有听从管仲的临死之谏,在管仲死后,他依然宠信、重用这四人,最终招来大祸。
知识拓展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这句话出自《史记》:“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指的就是齐桓公称霸的故事。兵车之会,是与战争相关的武装会议;乘车之会,是和平会谈。齐桓公一共发起了9次诸侯会盟,其中3次与征讨有关,6次是和平会谈,天下因此得以安定。
《论语》中也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赞扬齐桓公之所以能得到诸侯的认可,靠的并不是战争和武力。
晚年的齐桓公,重用易牙、竖刁等佞臣。等到齐桓公病重的时候,他的五个儿子为了国君之位,打得不可开交,易牙、竖刁拥立公子无亏,为了帮助其叛乱,易牙等人将齐桓公关在王宫之内,不准任何人进入,还不给他送食物和水。又渴又饿的齐桓公就这样被困死在王宫之中,等到内乱结束,众人打开王宫时,齐桓公的尸体已经腐烂生蛆,一代霸主竟落得了这样凄惨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