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08 西周与东周的更替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文明之光作者名:彭勇本章字数:2956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5

关于武王伐纣、周取代商这一历史事件,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周文王当初邀请姜子牙出山,帮助其兴周灭商,姜子牙提出的条件就是,让周文王亲自为他拉车。求贤若渴的周文王二话不说,把姜子牙请上车后,拉起车就走。周文王拉车走的步数代表周王朝能存在的年数。其中,周文王自己拉车走的步数代表西周统治的年数;后面由于周文王体力不支,臣子们就帮着他推车,这对应的是东周统治的年数。这个故事虽然荒诞不经,但它很巧妙地把西周和东周的更替,暗藏其中,说得很是形象生动。

西周的灭亡

西周的灭亡,要从公元前841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说起。此时的周王朝处于周厉王的统治之下。周厉王是西周的第10位君主,这个人很贪,作为天子,他拥有天下,但他对财富有着变态般的占有欲。他颁布命令,规定天下的山林湖泽都是王室的私有财产,禁止国人进入。国人是西周时对居住在国都的人的通称,因为周厉王的命令,这些人不能进入山林狩猎、去河里捕鱼。这项政策触犯了当时国人的利益,国人因此对周厉王产生怨恨。召穆公劝谏说:“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已经在私底下纷纷议论并诅咒你了。”周厉王听到后,不仅没有反思,还命人监督国人,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无赦。

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国人不敢再公开议论朝政,批评周厉王。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打招呼,只用眼神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典故“道路以目”。对此,周厉王很满意,他对召穆公说:“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议论了!”

召穆公不以为然,对周厉王说:“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意思是说,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这样堵住人们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就会造成灭顶之灾。人们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

周厉王没有听从召穆公的进谏,最终自食恶果。居住在国都的人们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和农具,围攻王宫,要杀掉周厉王。周厉王下令镇压,却无兵可派,因为在周朝国都,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哪有什么兵可以调集!就这样,周厉王被赶出了国都,这件事史称“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后,虽然通过周公定和召穆公的调解,国人平息了愤怒,这件事得以解决,但周厉王却回不来了。于是,在贵族们的推举下,周公定和召穆公暂时代理政事,这种政体,称为共和,史称“周召共和”。由于周朝是一个由原始部落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不久的国家,原来部落的普通成员转变的国人,是维持周朝统治的根基。国人暴动导致了上层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分裂,因而极大地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周王室从此日趋衰微,逐渐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知识拓展

西周和东周名称的由来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到了公元前771年,也就是“烽火戏诸侯”故事发生的这一年,犬戎族攻入镐京,周幽王身死。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镐京在西,洛邑在东,为了区别,后世历史学家称都城在镐京的时期为西周,都成在洛邑的时期为东周。类似的还有后世的西汉和东汉:西汉都城长安,偏西;东汉都城洛阳,偏东。

到了周幽王统治时期,贵族阶层越来越腐败,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西周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而最终葬送西周王朝的是昏聩无能的周幽王。

周幽王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尽了各种办法去逗她笑,但都没有成功。那时,为了军事上的信息传递,朝廷在关隘之地设置了很多烽火台,当有敌人入侵时,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救援,到了之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周幽王非常高兴,此后多次点燃烽火,只为博褒姒一笑。

因为宠爱褒姒,周幽王废掉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这次敌人真的入侵了,周幽王点燃了烽火,可诸侯们因为多次被戏弄,不再相信烽火是在传递敌情,便没有前往救援。就这样,周幽王在骊山脚下被杀。

名存实亡的东周

周幽王被杀后,太子姬宜臼的外公申侯联合诸侯,拥立其即位,史称周平王。此时的镐京经历战火,早已残破不堪,无奈之下,周平王只能迁都洛邑,史称“平王东迁”。平王东迁标志着东周的建立及春秋时代的开始。

以虢公翰为首的另外一些诸侯,认为姬宜臼与周幽王的死有关,便拥立了他的弟弟姬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东周刚一建立,就进入了“二王并立”的时代,周王室的影响力急剧衰退。周平王毕竟是嫡长子,继承王位名正言顺,因此他得到了更多强大诸侯国的拥护,被视作周王室的正统。不过仅凭他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同时有两个周王存在的问题。

直到后来,晋国国君晋文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帮助周平王出兵杀掉了周携王,晋国不仅获得了勤王的美名,还在周平王的默许下获取了一大片土地,实力大增。

秦国也是此次动乱中获利的一方。因为周平王东迁,原本周王室在西边的地盘又被秦国从犬戎等部落的手中夺了回来,不过已经不可能还给周王室了。秦国闷声发大财,从一个小国变成西方强国。

知识拓展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郑国国君郑庄公未即位前,一直受到母亲和弟弟段的排挤,因为母亲想让段做国君。后来庄公即位,母亲要求庄公把京邑作为段的封地,庄公同意了。大臣纷纷劝阻说,京邑比都城还大,段恐怕会据城叛乱。郑庄公回答:“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思是,坏事做多了,必将自取灭亡,你们且等着看吧。果然,后来段起兵叛乱,被庄公迅速平定。

东周建立后,周天子还是名义上的天下之主,但因为地盘小,实力弱,实际上已经没什么话语权了。久而久之,天下的诸侯们也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

众所周知,东周的历史可以分为两段,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段时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认为,春秋时期开始的标志是所谓的“礼崩乐坏”,这得从第一个向周天子发出挑战的“春秋小霸”郑庄公说起。

郑庄公在位时,郑国兵强马壮,到处征战。周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老大身份,就把郑庄公在朝廷的官职给免了。郑庄公不满,就不再朝见周天子,并出兵威胁周王室,周王室打不过,无奈之下,只能和郑国交换人质,天子的权威扫地。然而周天子咽不下这口气,不久后率领周军讨伐郑国,结果周军大败,周天子本人还被郑国的将军射中了肩膀,差点丢掉性命。堂堂天子,被诸侯所伤,也只能忍气吞声。自此之后,周王室从天下之主,变成了天下看客,眼瞅着天下诸侯相互征战,还得防备着哪个诸侯杀得兴起,把周王室也给解决了。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结束后,东周迎来了群雄逐鹿的战国时期。此时的诸侯国,经过数百年你死我活的较量,大鱼吃小鱼,只剩下几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了。而且这些诸侯国的国君纷纷称王,完全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公元前367年,赵国和韩国率兵攻入周王室境内,把东周王室最后的地盘又一分为二,东周被分为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周天子都只能寄居在东周公国。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率兵来到东周公国,让当时的周天子周赧王把象征天下的九鼎给自己玩玩,周赧王拒绝,于是秦武王把周赧王赶到了西周公国,周天子最后的颜面也丢掉了。

公元前256年,秦国攻入洛邑,西周公投降,周赧王病逝,无人继承周天子之位,周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