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唐朝边疆的民族(2)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隋唐长歌作者名:彭勇本章字数:2736更新时间:2024-05-30 14:22:43
西域诸城邦
唐朝时期在玉门关以西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分布着很多小的城邦,这些城邦里比较著名的有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等。这些城邦的规模都不大,比如高昌只统治着20多座小城,全国人口不到4万,军队数量在1万左右。焉耆则要更小一些,只有2万人口,军队士兵2000。
这些西域城邦实力弱小,在唐朝初年受强大的西突厥控制。唐朝崛起后,与西突厥在西域地区展开了争夺。太宗时期,高昌阻断了唐朝同西域各国的交通,引起了唐太宗的不满。于是唐太宗派侯君集领兵攻占了高昌,并在那里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到了高宗时期,又把安西都护府移到龟兹,以方便唐朝管理塔里木地区。安西都护府的设立,保护了丝绸之路这一唐朝与中亚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西突厥灭亡后,吐蕃又时常侵占这一地区,让唐朝与中亚的交流一度中断。
吐蕃
青藏高原上,由藏民祖先建立的吐蕃王朝兴起于公元7世纪,跟唐朝的建立大约同时。当时的青藏高原上有三股较强的势力,西部的名为羊同,中北部地区的名为苏毗,西南部的就是吐蕃。吐蕃的君主被尊称为赞普。吐蕃赞普朗日论赞在位时期,攻占了苏毗,随后他的儿子松赞干布又吞并了羊同,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统一的王朝。起初吐蕃的风俗还很原始,百姓过着游牧的生活,保留着殉葬等陋习。松赞干布通过制定文字和颁布法典,又积极向唐朝学习,推动了西藏地区的文明进程,后人将其视为吐蕃真正立国之君。
松赞干布在位时期,吐蕃国力上升很快,不可避免地与周边的强大政权产生了摩擦。松赞干布见周边的突厥和吐谷浑都娶了唐朝公主,便也求娶唐朝公主,但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应允。松赞干布一怒之下,便攻打吐谷浑。在大败吐谷浑后,松赞干布又挥兵20万进攻唐朝边境。不过,新兴的吐蕃王朝还是难以与中原的唐朝相抗衡的,最终两方选择和解。松赞干布奉上黄金5000两作为聘礼,而唐太宗同意将宗室女文成公主下嫁吐蕃。通过和亲,吐蕃尊唐为“舅”,唐以吐蕃为“甥”,双方结为甥舅之国。
文成公主虽然不是皇室直系公主,但她为唐朝和吐蕃架起的文化交流桥梁是其他和亲公主所不能比拟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仅把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知识带进青藏高原,更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了过去。文成公主还改变了吐蕃很多原始陋习,在她的带动下,很多吐蕃贵族仰慕中原文化,并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
唐高宗时期,唐朝专注于对高句丽的战争,没有对帝国西边给予足够的重视,放任吐蕃攻占了吐谷浑的领土,之后吐蕃又与唐朝争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使唐朝一度失去安西都护府。同时,吐蕃还在西南积极扩展疆域,不时侵扰四川地区。
唐中宗时期,唐朝将宗室女金城公主下嫁吐蕃,双方关系得到改善。唐玄宗即位后,恼于吐蕃经常袭扰国境,便下令讨伐。这一战唐军大败吐蕃,随后两国重申了以前订立的盟约,进入了将近10年的和平时期。之后双方再次爆发了几次冲突,都以唐军取胜告终。直到安史之乱时,唐朝国力被严重削弱,西部防务空虚,吐蕃趁机侵占唐朝在西域和河西走廊的领土,甚至一度攻占了长安。
频繁的战争虽然扩张了吐蕃的领土,但也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元气有所恢复。此前屈从于吐蕃的南诏也恢复了与唐朝的藩属关系,跟唐朝一起对抗吐蕃。于是,吐蕃在西南、西北边境上的攻势接连受挫。大规模战争对于衰弱中的唐朝和吐蕃双方来说,已经不能承受,于是双方决定再次和谈。
这次和谈在唐穆宗长庆年间举行,史称“长庆会盟”。吐蕃将会盟刻成碑文树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至今这座石碑依旧存在。会盟后,双方进入了很长时间的和平时期。到了唐武宗时期,吐蕃因为王位的继承问题陷入分裂和内战,国势就此衰弱。唐宣宗时期,借着张议潮的归附,唐朝收复了甘肃、新疆等被吐蕃占领的领土。此后,吐蕃在连年内战中爆发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和奴隶大起义,吐蕃王朝随之灭亡。
南诏
南诏,又名蒙舍诏,是唐朝时位于今云南一带的小国。唐朝时期,西南周边除了蒙舍诏,还有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五个小政权。因为蒙舍诏在最南边,所以又叫作南诏。
南诏跟唐朝很早就建立了交通往来,在唐高宗、武后时期多次派使节来长安觐见皇帝。唐玄宗时期,南诏的首领皮逻阁兼并其他五诏,被唐朝封为云南王。南诏处于唐朝和吐蕃之间,所以成为两方争取的对象。但唐朝在西南的主政官员对南诏求取过多,引起了南诏统治者的愤恨。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发动了两次针对南诏的战争,但都失败了。南诏趁此机会与吐蕃改善关系,结成了兄弟之国。
虽然名为兄弟之国,但吐蕃对南诏的压榨远高于唐朝对南诏的压榨。吐蕃不仅向南诏收取重税,还征发南诏士兵替自己打仗。因为这样,南诏开始怀念唐朝。在大臣郑回的劝说下,南诏国王异牟寻与唐朝重新结为盟友,共同对抗吐蕃。异牟寻十分注重与唐朝的交往,还派数千名贵族子弟到成都学习唐朝的文化。
异牟寻死后,唐朝的西川节度使杜元颖施政不当,导致南诏攻破成都,退兵时带走了成都数万工匠,极大地提高了南诏地区的手工业水平。
到了异牟寻孙子世隆在位的时候,南诏同唐朝再次陷入了战争。世隆残忍好战,将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编入军队,让妇女从事生产。在世隆的指挥下,南诏军队多次侵扰四川、广西,并同唐军反复争夺安南都护府地区的控制权。唐僖宗年间,唐军将领高骈等人屡次大破南诏军,世隆不得不向唐朝低头,最后气愤而死。
世隆发起的战争将南诏的国力消耗一空。待他死后,郑回的后裔郑买嗣掌握了南诏的实权。唐昭宗年间,郑买嗣将南诏王室铲除殆尽,夺取了王位,建立大长和国,南诏就此灭亡。
契丹、奚、靺鞨
唐朝时期,在东北地区还有契丹、奚、靺鞨等民族存在。契丹在唐朝刚建立时还处于部落联盟阶段,他们起先臣服于突厥,后来又归降唐朝。唐朝在今内蒙古东部设立松漠都督府,并让他们的首领担任都督。在武周时期,契丹人不满当地军事长官的欺压而反叛,被唐军击败后又归附了突厥。唐玄宗时期,唐朝通过和亲改善了同契丹的关系,双方相处一直比较和睦。唐朝末年,大量汉人为躲避战乱逃亡到契丹,促进了契丹的经济文化发展。契丹很快强大起来,吞并了周边的其他民族,并在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建立了契丹政权。
奚跟契丹源于同一种族,到了唐朝中期,他们的势力不如契丹强大,所以经常被契丹裹挟,后来更是直接被契丹吞并。
靺鞨人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靺鞨的各个部落中,以位置在最南面的粟末部最为出名。武周时期契丹叛乱,粟末部的首领大祚荣率领族人和一部分高句丽人向东迁移,在长白山地势险峻的地方坚壁自守。后来契丹归附突厥,大祚荣趁唐朝无暇顾及时建立了政权,自称震国王。后来,大祚荣接受了唐朝渤海郡王的封号,就将自己的国家改称为渤海。渤海经常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文化深受唐朝影响。其政治制度也多效仿唐朝,在中央设立了类似三省的机构,在地方上也设有府州。唐朝灭亡后,渤海存在了20多年被契丹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