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05 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2)

05 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2)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宋元兴衰作者名:彭勇本章字数:2135更新时间:2024-05-30 14:22:22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初年,有一个叫曹翰的将军,有感于武将被歧视的遭遇,写了一首《退将诗》,诗中有两句“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以表达对“重文轻武”风气的不满。连武将都被人看不起,更不要说普通的军人了,民间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深刻反映出当时军人的社会地位。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一个词——“贼配军”。原来在宋朝,犯了罪的人多数被充当配军,配军的罪犯身份导致他们受人歧视,因此,他们在挨骂时被称为“贼配军”。

北宋时,诞生过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这本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对后世军事学影响极大。这本书的编者是一个叫何去非的人。何去非出身贫寒,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通过科举考试,但他实在不是科举这块料,六考六不中,最后只能以“特奏名”入仕。所谓“特奏名”,是朝廷为了笼络那些屡次落第的考生,授予其“特奏名进士”,让其有资格做官,不过这些人大多都只能担任低级官员。何去非的才能不在写文章、考科举,他熟知兵法,精通军事,对军事学有很深的造诣,然而他的这些才能在当时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文学家曾巩发现了何去非的才华,向皇帝举荐。皇帝面试之后,授予他武学博士的职务。但武学博士这个职务是军职,何去非苦恼万分,一心想转为文官。为此,苏轼仗义执言,给皇帝上书,说:“去非虽喜论兵,然本儒者,不乐为武吏。又其他文章,无施不宜。欲望圣慈特与换一文资。”皇帝看在苏轼的面子上,给何去非换了文职。然而何去非就像是被打上了烙印,换成文职还是被人看不起。这样一个杰出的人才,终其一生,最高也不过是在地方上混了一个“通判”之职。

知识拓展

韩琦有见识

宋太宗和宋仁宗曾先后在大名府郊外狩猎,并题诗数十首,被地方官员刻在石碑上,以示荣耀。韩琦任职大名府时,派人把这些石碑藏了起来。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劝他把诗拓摹下来进献给当时的神宗皇帝,韩琦拒绝了。后来韩绛到大名府任职,将这些诗的拓本进献神宗,韩琦听说后,叹息道:“我难道不知道这么做能取悦皇帝吗?但是皇帝正锐意进取,大臣不应该用狩猎之事去诱导他。”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有一篇著名的《卖油翁》,其开头一句“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文中这位陈康肃公名叫陈尧咨,是宋真宗时期的科考状元。同时,他还是一位有名的神射手。原本他觉得自己能文能武,颇为得意。谁知母亲得知他箭术高超后,非常生气,训斥他:“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意思是说:你爸让你从文,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你倒好,喜欢射箭这种武人的伎俩,这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宋真宗死后,宋仁宗即位,皇帝觉得陈尧咨既然这么“善射”,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宿州观察使的武将职务。陈尧咨也明白,这个武职是会被人笑话的,便不想赴任,最后还是太后出面做工作,他才勉强答应。等他回到家中,他的母亲等待已久,对着陈尧咨就破口大骂:“汝策名第一,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汝欲叨窃厚禄,贻羞于阀阅,忍乎?”意思是说:你堂堂的状元,不好好写文章,当你的文官,现在为了高薪,竟然不知羞耻去当武将,家人的脸都被你丢光了。可见,在当时,不光是武将被人歧视,甚至与武力相关的一切爱好和行当,都是被歧视的。

纵观北宋一朝,武将出身的人想要爬上高级官阶非常难,宰相或是副宰相的职务更是妄想。从军人做到宰相职务的,似乎只有名将狄青一人。狄青曾官至枢密使,这个职务一般是由文臣担任的,狄青担任此职后,遭到了文官集团的一致抵制。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狄青是军人出身,而且是从最底层的士兵做起的,脸上刺字,发配充军,是个“贼配军”。在他当上高官后,皇帝觉得他脸上的刺字实在不光彩,建议让太医给他去掉,狄青拒绝了。因为他知道,即便抹去了脸上的刺字,在文官们的眼中,他还是个不名一文的武夫,是个“贼配军”,无法改变。

狄青当上枢密使后,文官们先是弹劾他,诬陷他要谋反,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宰相文彦博拿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武将,抢了周世宗儿子的皇位来说事,反驳道:“太祖皇帝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弹劾、诬陷不成,文官们又开始讽刺狄青是“狗生角”。在古代,狗生角是凶兆,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到了最后,文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学”,编了一首童谣,让京城的孩子们传唱,说什么“汉似胡人胡似汉,改头换面总一般”,拿狄青的姓氏和脸上的刺青做文章,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知识拓展

狄青的故事

狄青和王尧臣是同事。王尧臣是状元出身,经常拿狄青脸上的刺字开玩笑,说:“你脸上这两行字越来越好看了。”狄青答道:“你要是羡慕,我送你一行。”说得王尧臣羞惭不已。宋仁宗想帮狄青去掉脸上的刺字,狄青拒绝道:“若不是因为脸上有这两行字,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和地位。留着字在,正是要激励天下的低贱之人,不要自暴自弃。”

有一次,韩琦要杀狄青的一个手下,这个手下曾屡立战功,狄青想保他,便对韩琦说:“他有军功,是个好男儿!”韩琦冷笑道:“东华门那些被唱名的状元郎才是好男儿!”韩琦讽刺狄青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没有功名。文官们的集体打压,让皇帝和狄青都彻底丧失了信心。宋仁宗迫于文官集团的压力,只好把狄青打发到了地方上去做官,狄青最后郁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