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19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19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南北激荡作者名:彭勇本章字数:2752更新时间:2024-05-30 14:21:32

中国古代的著作浩如烟海,以经史子集为主,主要学说以儒释道为核心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有一种就是“农家”。农家学说奉神农为祖师。随着西汉王朝确立儒家为正统思想,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流行。东汉中期以后,农家学说迅速衰败。南北朝时期,一个人和一本书的出现,让农家学说再次进入世人眼中,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这个人就是农学家贾思勰,这本书就是他的代表作《齐民要术》。

贾思勰其人

贾思勰是青州益都人,历经北魏和东魏两朝。贾思勰出身于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当时,这样的家庭应该属于庶族地主。他的祖上也很喜欢农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不断学习和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知识。贾思勰从小就受到这种影响,并受用终身,也为他后来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根据史书的记载,贾思勰曾担任北魏的高阳郡太守。做太守之前,贾思勰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游历过。这些地方是当时中国北方的农业主产区。贾思勰每到一处,都认真地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了解农业技术,向有丰富经验的农民请教。在那个讲究门第和出身的年代,这是很不容易的。

到了中年,贾思勰干脆辞官,回老家经营农牧业。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贾思勰所处的时代,正是北魏由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走向经济衰弱、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发展农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最佳途径。于是,他根据自己学习和掌握的农学知识,大量参考搜集来的农业书籍,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自533年至544年,用了10余年时间,分析、整理、总结,编写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巨作《齐民要术》。贾思勰为了写这本书,可谓煞费苦心。据说他为了掌握养羊的经验,自己养了200只羊,因为饲料不足,饿死了一大半。为了解决羊的饲料问题,他索性种了20亩豆子。饲料足够了,但最后羊还是死了。后来他请教了一个老羊倌才知道,原来饲料少了羊会饿死,饲料多了羊不一定吃,做好羊圈的卫生工作,有适宜的饲养环境,让羊适度饮水,才能把羊养好。所以,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并不是凭空想象或是道听途说的知识,而是有着严谨的实操经验作为基础的。

知识拓展

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水经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集。作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郦道元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至刘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曾短暂为官,因受不了官场的迎来送往和下层官吏对上级的曲意逢迎,感慨“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从彭泽县令任上挂印而去,致力农桑。

知识拓展

谢灵运和山水诗

谢灵运是东晋至刘宋时期的旅行家、文学家,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曾自夸:“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他喜欢登山,为登山发明了一种特制的木鞋,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时人称之为“谢公屐”。

《齐民要术》是一部系统性的农学著作,并非过去流传的单纯性农业技术著作。在这本书中,贾思勰提出了自己系统的农学思想。他认为,农作物生长是有规律的。谷子成熟有早晚,早熟的谷子,植株矮小,谷粒多;晚熟的谷子,长得高大,但谷粒少。所以农业生产必须顺应自然规律。贾思勰认为,农业生产的根本是粮食生产。但他并不认为生产粮食是农业的全部,而是要多种经营,广义的农业生产应该包括粮食作物、园艺作物、林木、种桑养蚕、养鱼、农副产品加工,而农副产品的加工是农业生产的后续,是生产转向消费的必须环节,所以他主张农业应该是以粮食为中心,多种经营同时展开。贾思勰认为,要教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就必须引入经济学的概念,让农民在生产中懂得生产成本的问题,按照市场条件来安排生产,并根据市场来调节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农业生产的布局。他甚至谈到了雇工与长工的人力成本问题、运输与销售环节费用问题,这些都要有经济核算。

《齐民要术》其书

《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共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隋唐之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等,并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为什么叫“齐民要术”?“齐民”指的就是大众百姓,“要术”的意思是从事生产生活所必须掌握的技术,“齐民要术”的含义就是一般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中国是农业大国,所以这本书的重点和中心在农业方面。

《齐民要术》援引春秋至南北朝时期的近200种古籍,其中所引的《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古代农学著作早就已经失传了,我们只能从《齐民要术》的引注中,了解这些书记载的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齐民要术》书前有自序、杂说各一篇,自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重视农业生产的事例,以及由于重视农业生产而取得的显著成效。这本书除了收录古代中国的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等方面的内容,还把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囊括在内。更有意思的是,书中列举了很多“外来物种”,从中我们也能了解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

知识拓展

古代四大农书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元代:司农司《农桑辑要》,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元代:王祯《农书》,汇总了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收录了大量农器图谱。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

《齐民要术》对秦汉至南北朝时期中国黄河流域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进行的系统总结,保存了汉代农业技术的精华,而且着重总结了《氾胜之书》以后北方旱地农业的新经验、新成就,如以耕—耙—耱为中心的旱地耕作技术系统和轮作倒茬、种植绿肥、良种选育等多项技术。在此后的1000多年中,中国北方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没有超出《齐民要术》所总结的方向和范围,它为中国后来的许多农书开辟了可以遵循的途径。

《齐民要术》自问世后,受到历朝政府重视,甚至传遍海外。它也成为研究古物种变化的经典。在此之后,中国古代出现不少农书,都是以《齐民要术》为范本,其中,较为著名的如元代《农桑辑要》和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清代鄂尔泰等的《授时通考》,都或多或少受到《齐民要术》的影响。

《齐民要术》在唐代传入日本,日本至今还藏有该书北宋刊印的残本。《齐民要术》在19世纪传入欧洲,英国著名学者达尔文在其名著《物种起源》和《植物和动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曾提及参阅了“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并援引有关事例作为进化论的佐证,有学者称这部书就是《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