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明代三部小说(2)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明清沧桑作者名:彭勇本章字数:2964更新时间:2024-05-30 14:20:58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小说,故事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据《东都事略·侯蒙传》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肯定不止36人,不过规模也不会很大。但是,因为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一书,使得这场规模不大的农民起义,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水浒传》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当然,梁山并不全是“好汉”,其中还有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3位女性角色。
《水浒传》最初的书名并不叫这个,而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江湖豪客传》。听起来是不是更像现代的武侠小说?大概是施耐庵也觉得书名不太好,他的学生罗贯中建议书名叫《水浒传》,水浒是水边的意思,源于《诗经大雅·绵》中的“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这个书名太好了!”于是将小说正式定名为《水浒传》。不过,也正是因为《水浒传》这个名字太有内涵了,给后世的外国翻译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比如美国人把《水浒传》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德国人翻译成《强盗与士兵》,法国人翻译叫《中国的勇士们》,而最离谱的翻译是《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文化背景不同,书名的翻译可真是五花八门啊!
《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从反抗欺压、水泊梁山造反,到受宋朝招安,然后为宋朝征战而最终消亡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典型的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顶峰然后失败的全过程,既有着史诗画卷的宏大,也带着深深的悲剧色彩。在作者的满腔热情之下,既歌颂了农民起义英雄敢于反抗斗争的勇气和他们“替天行道”的质朴理想,也揭示了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因为语言通俗易懂,故事贴近现实生活,出版之后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有意思的是,它无意间竟成了农民起义的“教科书”,“官逼民反,造反有理”的思想深入人心,让所有的封建政权感到恐惧。特别是在明末的农民起义中,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等口号被农民军广泛使用,许多义军首领甚至直接借用梁山人物的名字或者绰号,成为中国农民起义史上的一大奇观。清代的农民起义军打着《水浒传》旗号的也不少见,太平天国、天地会、小刀会、义和团等,无不受到《水浒传》的影响。这是其他小说所不能比的。也因此,《水浒传》在明清两代都是禁书。
知识拓展
金圣叹评《水浒传》
明末清初之际,有一位名叫金圣叹的奇才对《水浒传》情有独钟,认为“天下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他评点的《水浒传》,以其精细的艺术分析和优美的文字鉴赏,完全超越了其他版本,成为300年间最为流行的版本。尤其是他对《水浒》的结构布局作了细致的研究,归纳出了“草蛇灰线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獭尾法”等十几种巧妙笔法。他还认为,《水浒传》中称得上“上上人物”的只有9位:武松、鲁智深、李逵、林冲、吴用、花荣、阮小七、杨志、关胜。而对于宋江,金圣叹则十分厌恶。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被后世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成为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吴承恩著《西游记》
在我国古代,神仙妖怪类的神话传说有很多,《西游记》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也是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关于它的作者历来也有争论,我们一般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今江苏淮安人。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且多才多艺,尤其喜爱神话故事。不过,如果用两个字来评价他的一生,那就是:坎坷。他虽然博学多才,但科举之路很不顺,考了很多年都考砸了,直到44岁人到中年,才得了个“保送”的举人,也就是靠熬资历才得来的。然后,等待分配官职时他却没被选上。后来好不容易得了官职,却最高只当过县丞这个八品的小官。而且,没过多久他还因为得罪了本地土豪而丢了官。仕途的失意让他心灰意冷,最终选择回老家归隐,专心写小说。这时他已经70岁了。
由于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吴承恩对封建科举制度、社会黑暗现实深恶痛绝,于是运用专门写灵异鬼怪的志怪小说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虽然我写的书属于志怪,但可不是单纯地记录鬼怪,实际上也记录了人世间的变迁,也稍微有借鉴和劝诫的寓意在里面。”《西游记》就是如此,它以“唐僧取经”的历史事件为蓝本,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成为一部反映明代社会现实的志怪小说。全书主要描写孙悟空出世后大闹天宫,被天庭镇压,之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一起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取得佛法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想象力堪称伟大而奇诡,各种你想都想不到的神仙、妖魔、鬼怪,以及各种奇珍异宝层出不穷。其艺术想象之奇特、丰富、大胆,在从古至今的所有小说作品中都是罕有敌手的。可以说单论想象力,吴承恩这位70岁的老爷爷超越现在的很多作家。他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宏大而神奇的神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既有逍遥的神仙,也有捣乱的妖魔,既有各种古怪刁钻的妖怪,也有各种神异无比的法宝,真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纵观《西游记》全篇,其人物、情节、场景,乃至人物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奇幻。但就其本质来说,这些奇幻又都是真实的,凝聚着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透露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
知识拓展
《西游记》中的美食
杭州一位叫马思齐的小朋友,在自己的作文里列举了《西游记》中不同故事里的菜名,发现唐僧一行人在取经路上吃的所有食物,几乎全是江淮美食。从菜单可以看出,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等,几乎每顿饭都有。即使在第54回里西梁女儿国国王婚宴的菜单上,也有玉屑米饭、蒸饼、糖糕、蘑菇、香蕈、木耳、石花菜、黄花菜、紫菜等。可以说,从唐朝到西域,相同的食物遍布各个地域。其实,这是因为《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今江苏淮安人,一生没有出过国,唯一知道的就是江淮菜。也因此,他在书中提到的大部分食物都是江苏地区的小吃。
吴承恩在《西游记》创作了4个主角形象,分别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是众人的师父,他信仰坚定、不怕困难,但同时性格迂腐、固执,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辨别好坏的能力还很差。孙悟空,《西游记》中真正的男一号,他功夫高强、敢作敢为、著名的口头禅是“俺老孙来也!”,是每个读过《西游记》的读者心目中的盖世英雄,但同时也有些莽撞,经常闯祸。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搞笑担当,他虽然好吃懒做、呆头呆脑,但也有憨厚的一面。如果说悟空负责打妖怪,那么猪八家就是负责拖后腿的。整个取经路上,有了他才有了很多喜剧色彩,才不寂寞。沙僧,《西游记》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个,他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口头禅是“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他也是这个取经团队里最稳重、最忠诚的人。另外,还有一个坐骑角色,那就是白龙马。他虽然整天被唐僧骑,“蹄朝西”,但任劳任怨,关键时刻也是尽心尽力,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龙马精神”。
《西游记》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也为影视剧、动漫、游戏等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孙悟空更是多少少年儿童心中的偶像。而且,它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已经走向海外,深受海外读者的喜爱,不但有多种文字的译本面世,还有人专门进行研究、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