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明长城与北京城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明清沧桑作者名:彭勇本章字数:2296更新时间:2024-05-30 14:20:57
明朝曾经的强大和繁荣,作为一页历史的旧篇章已经成为过去,但并非一切都化作了历史的尘埃,我们现在依旧能亲眼看到它曾经的绚烂和辉煌,因为它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历史遗迹和不朽建筑,这就是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的明长城和北京城。
明朝的长城
在中国古代,修筑长城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之后的历朝历代也都在修筑长城,延续不断地修了2000多年,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所以也被称为万里长城。
明朝建立后,虽然曾多次击败元朝的残余力量,将蒙古铁骑赶到了茫茫草原戈壁,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从来都没有中断过。古往今来,以步兵为主力的中原农耕政权,面对以骑兵为主力的游牧政权,在兵力和战法上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的。面对如此困境,修筑长城防御体系就成为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明朝也不例外,在它200多年的统治中,对长城的修筑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在明朝中前期,修筑长城主要的防御对象是瓦剌和鞑靼。成化年间有鞑靼部来犯,明朝的君臣们曾经算过一笔账:如果派出5万劳力花两个月的时间修筑长城,花费白银100万两左右;如果派出8万军队去征讨,每年的粮草、运费等花费就高达1000万两白银。因此,自然是修筑长城更为划算了。
在明朝前期,由于军事力量的强大,不过是对过去朝代所建的长城进行修修补补和扩建。土木堡之变后,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土木堡之变中,明朝的皇帝都被人家给抓了,虽然之后的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胜利,但明朝再也没有能力对蒙古族各部进行大规模的远征,只能由攻势转向了守势,为加强北方防务,修筑长城防御体系就成为首选。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对长城的大规模修筑始于正统年间,止于嘉靖末年,历时约130年。这个阶段的明朝政治已经开始腐败,军备也大多废弛,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已无力反击,只能以长城为防线进行防御。其修建的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的虎山,西至北京居庸关,另有一段从祁连山东麓到达甘肃的嘉峪关。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大多数都是明朝这一时期修筑的。经过明朝百余年的经营,整个北方边防形成了以长城为主体、点线结合的九边防御体系。所谓“九边”,就是明朝沿长城防线设立的9个军事重镇,它们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明长城的修建,主要对付的是百余人的小股流窜游骑,至于大规模的游牧军团进攻,长城当然是挡不住的。但是,可以在受到攻击时点燃烽火进行预警,以便附近的九边重镇军队能够及时集结防御。
北京城里的紫禁城
北京城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人类在地球表面上最伟大的工程”。根据历史考证,北京建城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名称,比如战国时的蓟、秦朝时的渔阳、唐朝时的范阳等,元朝时定都于此,名为大都,明朝时改名为北平。明成祖朱棣夺取统治权当了皇帝后,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与此同时,他觉得原来的北京城经过多年战乱已经破败不堪,而且其城市规模和布局也撑不起一个强大的王朝。于是,他在1406年下令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据说,负责此次营建的总设计师是朱棣最重要的谋士姚广孝。
北京城这次大规模的营建历时15年,直到1420年方才基本建成,就这也只是建好了内城,外城是到了嘉靖年间才建好的。新建成的北京城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基本奠定了后来北京城的格局。这是一场恢宏而庞大的建造工程,用到的人力物力难以计数。单以用到的木材和石材来说,就是耗费无数人力,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湖广、江浙等地开采运来的,其繁重的开采劳动使当时的很多劳工命丧深山,民间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说法。
知识拓展
为什么北京又叫四九城
很多人不知道,北京有一个外号叫作“四九城”。这个外号在明朝时就已经有了。其中的“四”,指的是皇城的4个城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到了后来,又演变成指代北京内城的东西南北4个城区。“九”,指的是内城的9个城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又暗合天子是“九五之尊”的象征意义。到了清朝,内城的人常以“四九城”指代整个北京城,久而久之,这个说法也就成了大众对北京城的一种称呼。
宫城是整个北京城的核心,也被称为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它是王朝的最高统治权的象征,后世传说中“决战于紫禁之巅”的故事,就是因为“紫禁”是皇帝的宫殿的意思,代表着至高无上。紫禁城的设计者叫蒯祥,江苏苏州人,是明代最杰出的建筑匠师。他接到的建造紫禁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建造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这项工程1417年开始,于1421年竣工,其城楼形状与今天的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建成之后受到了文武百官称赞,朱棣也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今天我们看到的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它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说法,形容其结构的精巧。紫禁城的建筑群整体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前者是皇帝办公的地方,后者是皇帝生活的地方。外朝的中心是三大殿,它们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里也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另外还有午门、太和门等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也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除此之外,还有乾清门、坤宁门以及如御花园等观赏性建筑。后三宫的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整个紫禁城,建筑总面积有16万余平方米,各类房屋9000多间,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