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革故鼎新(二)

书名:梅毅说中国史——太平天国:理想的幻梦作者名:梅毅本章字数:4319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2

拜上帝人与拜上帝人一伙,团练与团练一伙,各争自气,各逞自强,因而逼起。(李秀成自述)

道光二十九年,因本县(贵县)土人赶逐客人,(客人)无家可归,同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萧朝贵、冯云山(和我)共六人聚众起事。(石达开自述)

而且,“来土之争”的结局,正应验了洪秀全早先的“预言”:“有田无人耕,有屋无人住!”自得之余,洪秀全很精明,提前让人把自己的家属从花县接到广西,并通知各地教徒到金田村集中。确切日期,应该是道光三十年五月间。冯云山就没那么精明,他没有及时去接家属。“金田起义”后,冯云山一家三族均被官府抓住,因大逆之罪基本都丢了性命,而冯、洪两家的祖坟也被刨开铲平。

自道光三十年七月开始,各地的拜上帝会信徒,特别是那些在“来土之争”中失利的客家人群,携家而来,奔向金田村。人流络绎之中,清朝的地方政府不以为意,没有想到这些人要造反,以为他们只是逃难。加上大黄江巡检带了几十官兵入山敲诈会众,更使得群情激愤。

韦昌辉一家本身就是金田富户,他一大家子人昼夜忙活,雇了不少人在家铸造武器,磨刀擦枪,而韦府也成为洪秀全的指挥中心。贵县人石达开率一千多生力军到达;陆川的赖九自玉林率众来投;博白会众和象州会众来投……

只有广东信宜的凌十八所率拜上帝会徒众倒霉,他带了数百人自信宜出发,但中途贪攻城池,攻玉林、博白等县城不果,失败后想掉头回广东,最终在罗定被清军全歼(凌十八及其数百随从全是客家人)。

眼看会众愈聚愈多,不第举子洪秀全满心欢喜,手拈须胡,又赋诗一首明志:

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显然,洪秀全诗中已经暗隐自己要与朱元璋和刘邦比肩的意思。但从此诗中可见,洪秀全的文化修养确实一般,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精通经史子集。“汉皇置酒尚歌风”,是指刘邦做《大风歌》,虽是瞎押韵,还算看得懂。而“明主敲诗曾咏菊”让人费解,黄巢杀人八百万,曾经大咏“我花开后百花杀”。明太祖朱元璋,正史上却没有关于他的咏菊诗的记载。很有可能洪秀全也精通民间演义,民间演义传朱元璋做过一首仿效黄巢的《咏菊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实际上,“金田起义”不是一天的事情,而是指各地会众几个月来一路打杀到金田聚集的过程。最终,冯云山等人选定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给洪秀全做寿过生日这天当作纪念日,称之为“万寿起义”,所以后人一般把这一天当成金田起义的“纪念日”来对待。其实,太平天国真正的起事要早几个月,他们内部也一直没有专门纪念“金田起义”的节日。

在金田村韦昌辉的家里,洪秀全已经称当日为“太平天国元年”的起始,但他仍旧以“教主”名义宣布,还未敢表露与清政府完全对抗之心。这从当时拜上帝会所发的一份檄文中,仍可见出痕迹:

忖思未拜上帝以前,未尝扰害良民,既拜上帝以后,何尝劫掠城乡。不过志甘泉石,自成世外之逍遥,性乐烟霞,别有无名之天地,于是托迹颍水、箕山,聊效巢(父)、(许)由之洗耳,潜踪西山、北海,暂比(伯)夷、(叔)齐之采薇。孔子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何乃尔等愚官劣宰,捉我同帮,押死公堂,轻如鼠蚁,讹诈不为痛心哉!(此指拜上帝会会员卢六、黄为正二人病死狱中之事。)故不得不纠集英雄,结盟豪杰,以为报仇之举。

尔乃复起官兵,联络团练,与我颉颃,相争上下,岂不谓我营中无人乎?(此指政府团练等武装与拜上帝会会员在新塘、紫荆等地的打杀。)抑知我文官二百,人人有安邦定国之才,武将千员,个个有擎天跨海之勇。雄兵三万(人数有夸大,只有两万不到),势若天丁,战士数千,威如猛虎,恰似一天星斗,固若铜城,恍犹四海洪波,坚如铁柱。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谅尔小小蛇儿,安能与蛟龙斗胜?微微犬子,何敢与虎豹争能?大师一出,望风而逃阵,官心惊而胆裂,壮士窜走似狼忙,抛盈城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窝,无面目见关中父老,何颜入将府之厅堂。倘能各安本分,息战停征,免苍生之涂炭。

至若执迷不悟,兴兵动将,使庶民遭殃,军威所至,定扫浔江为平壤,踏闾邑作丘荒。

从文笔上看,檄文应该出自冯云山或洪秀全之手。檄文《三国演义》味道极浓,可见他们的斗争目标是地方的“愚官劣宰”,他们的真实目的在于“息战停征,免苍生之涂炭”。即使面对地方政府的镇压,最大的威胁之语也仅仅是“扫浔江为平壤”,还未有什么大的“造反”野心。

这样做估计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明确反抗封建统治;二是尽量减少初创阶段的阻力。

但凡“造反”之事,开了头就不能收步。特别是广西平南县的拜上帝会信徒在向金田村进发的途中,与清政府地方武装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死伤不少。在花洲和思旺的战斗中,仅团练和瑶兵就被杀五十多人。

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杨秀清派蒙得恩率数千人马猛攻在思旺墟驻扎的浔州副将李殿元部清军,旗开得胜,并杀掉了清军一个巡检。这可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同清朝正规军开战。此役得胜,拜上帝会会众人心思奋。

由于当时洪秀全和冯云山在思旺指挥平南拜上帝会,杨秀清派来的这支得胜队伍与平南会众会师,迎洪秀全从思旺回金田,所以,思旺墟之战,被太平天国称为“迎主之战”。当时情况确实很危急,由于清军在思旺墟驻防,洪秀全被困于山人村内,倘若杨秀清不派人来救,事不成,洪秀全就会被官府捉住杀头。

可笑的是,尽管官军有多人被杀,清政府仍然以为这是广西的“天地会”(三合会)所为,不知道有新组织“拜上帝会”的存在,更不知有洪秀全这个人。洪秀全的“大名”,思旺墟之战半年多后才为清政府所知。

当然,李殿元当时率军在思旺墟驻扎,绝非想抓住贼头“洪秀全”。当时,李殿元根本不知道有洪秀全这么个人物,他在那里驻军,只是因为当地是连控平南、桂平的交通隘口,一切仅仅出于军事常识。

日后,太平天国自己极力渲染的清军大部队围困以及“天王”智能双全、福大命大,皆是为了“造神”而用的宣传。广西僻地的一股“乱众”,当时还真入不了清政府的法眼。

思旺墟之战后,清朝地方政府确实着慌,贵州清江副将伊克坦布和松桃副将清长、浔州知府刘继祖、桂平知县李孟群等人纷纷汇聚,各带正规军和壮勇团练,分成两路向金田村进攻。恰在此时,博白县的会众、贵县龙山矿徒以及各地在“来土之争”中失败的客家人纷纷奔至金田。

特别是洪秀全的安然返归,使得拜上帝会会众信心大增,未等清军攻进金田,会众们蜂拥四出,头领们个个披发持剑,口中念咒,狂舞大旗,奋死杀向清军。

由于“壮勇”(当地“天地会”投靠清政府后被武装成的民兵组织)身上装束与拜上帝会人员的衣服相仿(均头缠红巾),这些人率先惊溃。清军正规军很少见过这么不要命的“贼”,个个腿软,争相奔跑,向后退却。清将伊克坦布提剑督阵,被自己手下溃退的士兵撞倒。拜上帝会会员冲上,一刀就结果了他的性命(也有说他是骑马逃跑时跌落蔡村江桥下后被杀的)。

这一战,清军损失三百多人,加上伊克坦布这样的一员副将,可谓是大败。

洪秀全信心更增,在庆祝自己生日的同时,发布五条军令:

第一,恪遵条命(树立绝对权威)。

第二,别男行女行(分男营女营)。

第三,秋毫莫犯(严肃纪律)。

第四,公心和摊,各遵头目约束(公库制度,“战时共产主义”)。

第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在冯云山帮助下,洪秀全依照《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依据,自创军制,即一“伍长”管四人,一“司马”管五个“伍长”,一“卒长”管四个“司马”,“一旅帅”管五个“卒长”,一“师帅”管五个“旅帅”,一“军帅”管五个“师帅”。而“军帅”之上,又有“将军”“总制”“监军”加以节制。

在“将军”之上,有“检点”,也分殿左“检点”和殿右“检点”,共三十六人。“检点”之上有“丞相”,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种,共二十四人。“丞相”之上有“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将”。此外还有“御林侍卫”,官名皆以天干和节气命名。金田一地,至此共集会众两万多人。

拜上帝会会众人心非常齐,不少人在参加金田起义前就把所有地产房屋和财宝变卖,全部换成银子后缴纳入“圣库”,所有会员上下平等,同吃同住,一切支出皆由“圣库”支出。同时,拜上帝会人员严格禁欲,女营、男营各分一处,夫妻亦不得见。这种“战时共产主义”和清教徒式的禁欲,对于拜上帝会起事初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同时,为了独树一帜,拜上帝会会员遵洪秀全之命,开始蓄发,此后他们便被清政府及人们称为“长毛”。

对于广西山区的“大动静”,清政府很着急。早在当年(道光三十年)春正月,道光皇帝本人就已经“崩”了,庙号“宣宗”。其四子奕继位,第二年改元“咸丰”,是为清文宗。

道光帝在位三十年,恭俭宽仁,是一位勤快节约的苦心皇帝,但“有君无臣”,在其统治后期,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签订,大清王朝一天不如一天,这位仁德皇帝可称是愤懑而死。所以,道光帝当时并未知晓有“拜上帝会”的大患。

帝国广大,新君咸丰初立,内忧外患,摆在他眼前的是一个烂摊子。广西“贼”虽然在当时不是什么大事,但也得正视。

早在道光三十年七月,广西提督闵正凤已经因办事不力被革职,不久广西巡抚郑祖琛也丢官。湖南提督向荣和云南提督张必禄分别带领楚兵和黔兵被调至广西解决问题。在虎门销烟中倒大霉的林则徐也被起用,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兼广西巡抚,但他刚走到潮州就病死。随后,云南提督张必禄也病死,镇远总兵周凤岐代领其军。

到咸丰元年初,已有两广、云贵、湖北、福建六省正规军一万多人开至广西,接替林则徐的是前两江总督李星沅。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这一天,清政府辖下广西浔州紫荆山地区金田村出现了“太平天国”,而“天王”早在1837年就已经“存在”。因为洪秀全称他生病发烧时上过“天堂”,“天父上主皇上帝”当时已经封他为“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

其实“太平”二字,早在东汉何休对《公羊传》作解诂时已经使用过;汉末的造反者张角也曾称他所组织的“宗教”为“太平道”;元末江南农民造反也称“杀尽不平方太平”;明末有几个农民军头目也自称“太平天”……“太平”一词相同,意义到了洪秀全时代却大有不同之处。

由于会众日多,已有三万多人,金田村再也盛不下这么多人,粮食也成问题,于是在建“天国”后的第三天,即1851年1月13日,会众们沿大湟江而上,直杀江口墟。此次行动并非多么有目的性,因为“大湟”二字的客家话和广府话读音类同“大王”,“出大湟”意即“出大王”,如同“拜金田”等同“拜金殿”音声一样,所以这群已经痴迷于“拜上帝教”的人,拥“大王”浩浩荡荡而出。

由于清政府正规军越来越多,拜上帝会会众顶不住,便于三月间撤出江口墟,奔向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