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忘恩作乱两“和卓”(二)

书名:梅毅说中国史——清:矛盾重重的王朝作者名:梅毅本章字数:4055更新时间:2024-05-25 16:18:28

情急之下,阿帕克和卓仓皇逃往准噶尔政权控制下的哈密和吐鲁番,并在准噶尔军队支持下夺回了政权。为了彻底铲除黑山派势力,他设计诱杀了黑山派和卓舒艾布。

事情有反复,盛衰有轮回。阿帕克和卓去世后,家族发生内讧,他的孙子阿哈玛特被柯尔克孜人在喀什噶尔拥立为和卓。

1713年,准噶尔的策妄阿喇布坦出兵一举征服南疆,活捉了阿哈玛特,把他囚死在伊犁。而后,策妄阿喇布坦找出黑山派和卓系统的达涅尔作为代理人统治天山南部。而阿哈玛特的两个儿子——布拉尼敦和霍集占,就在伊犁被扣押为人质。由于深恨白山派和卓不听话,准噶尔人还把这哥俩囚于地牢中数年……

乾隆二十年,清廷第一次平定准噶尔,准噶尔汗王达瓦齐逃窜,阿睦尔撒纳归降。当时,乾隆命令攻占伊犁的清将集结人马,护送大和卓布拉尼敦到南疆招抚,试图凭借他们家族在当地的声望招抚白山派信众。其间,清军沿途遭到黑山派加罕和卓的兴兵阻挠。最终,在清军帮助下,大和卓布拉尼敦的势力击败黑山和卓,占领了叶尔羌。同时,清廷命令大和卓布拉尼敦的弟弟小和卓霍集占在伊犁掌管当地事务。

从乾隆帝对大、小和卓兄弟的善待举措看,清廷对回部的基本方针非常明白,就是把它和哈萨克部族区别对待——清廷对哈萨克只要求对方朝贡,例同安南等小国,当作“属国”对待;而对回部,清廷则要当作和喀尔喀四部蒙古一样的“藩部”,把他们完全纳入清朝版图进行管理。清廷除了向回部征收贡赋,责令大、小和卓按期朝贡和入觐之外,还责成大、小和卓在重大问题处理方面,都要服从清政府裁处。这是因为元末明初以来,回疆就是蒙古察合台汗后裔以及准噶尔汗国属部。如今,连准噶尔都被击灭了,清廷当然要对回疆行驶统治权。所以,整个回部,无论是和卓还是大小伯克,都是清帝的属臣。

而后,准噶尔的阿睦尔撒纳降后复叛,回疆问题又摆上了乾隆帝的桌面。汲取阿睦尔撒纳因为权大生变的前车之鉴,乾隆帝对回疆采取抚剿兼施政策,非常警惕各地伯克们揽权割据。

对于大、小和卓兄弟这样的回教教主,乾隆帝更是非常关注,悉心拉拢。但从防范角度讲,清廷对这兄弟俩的警惕性还是不够高。乾隆帝本人觉得大清对这二人有救命之恩,加上清朝大军刚刚平定盛极一时的准噶尔部族,对于一直受制于准噶尔的回部人众应该很容易治理。

乾隆二十一年四月十六日,清朝的定西将军策楞奏称:根据当地的回部首领阿底斯禀报,布拉尼敦、霍集占等人与叶尔羌、喀什噶尔当地人多有仇隙,他们率领部族人等离开伊犁,移往库车等地居住。如果清廷遣使招抚,肯定会有很多人投诚。阿底斯的报告,其实大有私心,其本意是想借助清朝大军的威势,在各地招抚回族人,然后带回到吐鲁番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让那些人听从差遣并缴纳赋税,趁机扩大个人势力。而且,他所说的大、小和卓和叶尔羌、喀什噶尔仇怨大,也非实情,大、小和卓兄弟的父祖在这两个地方经营多年,他们有许多白山派信众在二城之中。

乾隆帝对于回疆内部情况不是很熟悉,得到奏报后即准,由此激使大、小和卓生出反心。

早在阿睦尔撒纳反叛之时,小和卓霍集占就参加过叛军,待清军攻入伊犁之后,他跑到了南疆,到哥哥大和卓布拉尼敦所在的喀什噶尔躲避。对于霍集占忘掉清军救命之恩而行的“率众助逆”,清廷起先还挺宽大,没有过多地加以指责,但霍集占本人却始终对清朝抱有反叛之心。为此,两弟兄起先意见分歧,大和卓认为,清朝大皇帝对自己兄弟有救命恩情,不能背恩反叛;但小和卓霍集占能言善辩,他带到喀什噶尔的人又多,逐渐说服了大和卓,准备起兵反清。

他劝大和卓说,先辈经营多年,我们兄弟应该自为一方雄长;先前我们一直受准噶尔人控制,如今再归清朝,又会成为别人的奴仆。为此,霍集占得出这样的结论:

若听朝廷处分,必召兄弟一人留质京师,如准噶尔之例。我祖宗世以此受制于人,今幸强邻已灭,无逼处者,不以此时自立国,乃长为人奴仆,非计。中国新得准部,反侧未定,兵不能来,即来,我守险拒之,馈饷不继,可不战挫也。(《圣武记》卷4)

先前准噶尔阿睦尔撒纳等人的降而复叛,给乾隆帝教训深刻,为此,他在招抚大、小和卓之时,确实心存警惕。他也知道这兄弟两个对清朝的基本态度,认定“布拉尼敦、霍集占二人,看来布拉尼敦尚属恭顺,霍集占奸诈异常,应留心防范,相机办理”(《清高宗实录》卷530)。同时,他暗中指示边将,如果大、小和卓不诚心归顺,就迅速寻找机会将二人擒斩。因当时清军还没有完全平定准噶尔余部的反叛,大军不能同时两处用兵,乾隆帝就没有即刻指示边将对二人采取行动。

四月十八日,鉴于大、小和卓兄弟“生性狡猾”,乾隆帝指示边将,即使他们率部归降,依旧不能允许他们继续在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处居住,可以在吐鲁番、巴里坤两个地方酌情找出一块地方,让二兄弟带领部众迁移。如果他们稍有推托,马上逮捕,拿解来京。

虽然乾隆帝事先准备对和卓兄弟动手并采取强硬措施,但大、小和卓先下手为强,在库车诱执清朝的副都统阿敏道,宣布反清。

霍集占等人公开叛乱之前,清朝的副都统阿敏道率兵来抚,包围了库车城。根据霍集占指令,派人出城欺骗阿敏道说:“准噶尔是我们回疆世仇,我们守城,是怕您手下的厄鲁特兵士入城杀戮,朝廷天军只要撤还,我们马上纳降。”

当时,阿敏道中计,就下令厄鲁特兵后退,自己仅带一百名索伦兵进城。结果一入城,就遭到霍集占拘捕。

乾隆二十二年五月,霍集占在库车残杀了阿敏道和他手下一百多索伦兵士,开始叛乱,自立为“巴图尔汗”,传檄天山南路各城。一时间,数十万白山派回众响应。由此,一场回疆大祸开始。

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十七日,定边将军成衮扎布把霍集占杀害副都统阿敏道、聚众造反的实情上报,乾隆帝震怒之余,自五月十七日开始,连下谕旨,表示大军必征回部的决心,定于转年正式征剿。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败逃到俄国的阿睦尔撒纳得天花去世,准噶尔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为此,正月二十六日,乾隆帝下诏宣谕回部各城,表示清廷正式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决心:

……至布拉尼敦、霍集占兄弟,在噶尔丹策零时,被拘于阿巴噶斯、哈丹鄂拓,我兵初定伊犁,释其囚絷,令为回人头目,方欲加恩赐爵,授以土田,乃乘厄鲁特变乱,率伊犁回人,逃往叶尔羌、喀什噶尔。朕以其或惧厄鲁特骚扰,暂避以图休息,尚未加兵,第遣使招抚,不料竟敢戕害使臣,僭称“巴图尔汗”,情尤可恶,若不擒获正犯,则回众终不得安生,用是特发大兵,声罪致讨。

……尔等皆无罪之人,朕何忍与叛逆之徒,一体诛戮。此次兴师,特为霍集占一人,尔等若将霍集占缚献,自必安居如旧,永受殊恩,如执迷不悟,听从逆首指使,大兵所至,即不分善恶,悉行剿除,悔之何及,尚其熟思利害,毋自贻误!(《清高宗实录》)

在这道谕旨中,乾隆帝明明白白宣布了清廷对待回部的政策,阐明了清廷发兵征剿的正当理由,指明回部本来就应该隶属于清政府。而且,清军攻入伊犁,从准噶尔人手中将大、小和卓救出,岂料二人背恩反叛,僭称“巴图尔汗”,叛国叛君,罪不可赦。如果维吾尔族广大人员能将霍集占捕捉献送,朝廷保证他们安居如旧,决不株连扰害,滥加屠戮。

但是,乾隆帝也丑话说在前头,如果回部人众执迷不悟,跟从霍集占造反,抗拒天军,那么,大兵一到,“不分善恶,悉行剿除”!

从总体上说,乾隆帝这种坚决统一回部、招抚多数的方针政策很正确。但他第一步就走错了,择人不当,选择雅尔哈善为清军主帅,使得清军平定回部的战事一开始就不顺利。

按照预定计划,乾隆帝本来应该派兆惠对准、回二部用兵,但当时兆惠正率领清军追剿准噶尔叛军残部,未及返还。乾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乾隆帝才委任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专门负责征讨霍集占。作为主帅,雅尔哈善乃觉罗宗室,又是文人出身,根本难以担当讨逆大任。

而后,清廷另派都统哈宁阿为参赞大臣,副都统顺德纳、副都统爱隆阿为领队大臣。

获得乾隆帝委任后,雅尔哈善出兵倒不慢,他率领满、汉官军近万人,在乾隆二十三年五月包围了库车城。

相比能征善战的准噶尔士兵,一向擅长做买卖城居的回部部众其实战斗力不强,并不擅于打仗。当时,库车城内只有数千守军,攻克并非难事。

由于雅尔哈善是个纸上谈兵的文人,号令不一,清军迟迟不能克城。

小和卓霍集占得知库车被围困,马上率领南疆最精锐的巴拉鸟枪兵八千人,经由阿克苏经戈壁捷径,飞速前来救援。

清朝的副都统爱隆阿统兵奋战,戈壁以南的和托鼐也奋力迎击敌军先遣队,歼敌三千。而后,清将又率领吉林、索伦兵两千余人和霍集占所领五千军在鄂根河畔激战,杀敌三千多,拔其大纛。

霍集占不敌,领余兵八百多人败入库车城内。

这样一来,贼酋霍集占到了库车城中,已是“瓮中之鳖”。清军把库车紧紧围住,雅尔哈善督兵攻城。

库车城依山冈而建,用柳条沙土密筑而成。所以,即使清军用炮猛烈轰打,也未能奏效。于是,汉人提督马得胜建议挖地道攻城。

根据判断,清军在城北一里外掘入。挖地道属于偷袭,应该偷着干才可能得手。但雅尔哈善因乾隆帝急催克城获酋,就严令士卒昼夜挖掘。结果,清军夜间挖地道的时候不得不挑灯照明,偷袭行动就为库车敌军侦知。库车守敌在城内开挖了一道横沟,然后放水冲入地道,挖城六百多绿营汉军全部被淹死。

奇袭不成,雅尔哈善别无他策,只会围城坐等,希望能困死库车城内的霍集占。

清军围城一个多月,城中供给困难,弹矢渐缺。随清军在营的库车伯克鄂对非常熟悉回部的情况,他向雅尔哈善建议说,要严防霍集占突围。如果他逃走了,日后整兵复来,那就太危险了。而且,鄂对还详细告知雅尔哈善,霍集占如果逃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由城西鄂根河水浅处涉水而逃,另一条是由北山口通向戈壁,逃往阿克苏。为此,鄂对建议在这两条路径各伏兵一千,敌酋肯定逃不脱。

鄂对是回部降人,熟知当地路径和回部部众的战斗方法。但是,雅尔哈善不听其言,丝毫不做防备。他以周瑜自居,故作风雅,终日以弈棋饮酒为乐。

六月二十四日傍晚,清军中有一索伦老兵在城下牧马,闻听城中驼声大鸣,似负重载,于是立即奔回大营,向雅尔哈善报告:“城内敌人驼鸣声声,清晰响亮,显然是在装东西,敌人要逃跑啊!”

岂料,正在纵饮弈棋的雅尔哈善大笑,以《世说新语》的名士派头呵斥索伦兵说:“健卒,尔何知!”而后,继续酌酒下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