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大错之一(二)
书名:梅毅说中国史——明:繁华与崩溃作者名:梅毅本章字数:2864更新时间:2024-05-25 16:17:34
后金军忽然出现在北京城外,对北京展开围攻,即明人所称的“己巳虏变”。
人们可能会奇怪,山海关是后金(清军)入寇的必经之路,他们怎么又绕到蒙古人的地界到达内地呢。这还要简述一下蒙古诸部的情况。
瓦剌的也先被杀后,鞑靼部复起。孛来拥立脱脱不花之子的麻儿可儿为“可汗”,由于此人当时年少,称之为“小王子”。此后,相沿成习,明人把蒙古部可汗均称为“小王子”。明成化年间,作为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的达延汗(《明史》中仍称之为“小王子”)一跃成为蒙古诸部共主,重新统一了蒙古。他死后,蒙古复分裂为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以及漠西的瓦剌蒙古三大部分。漠北喀尔喀蒙古由达延汗幼子承继,其有子七人,多受分封,称为外喀尔喀七部。漠南蒙古分为东西两部,由于东部的察哈尔汗是达延汗长孙博迪之后,所以名义上他是全蒙古的大汗。西部是达延汗第三子的后裔,据有鄂尔多斯。其间,又有土默特部的俺答汗冒出。这些人相互攻杀,最终,俺答汗脱颖而出。他西取青海,东并朵颜卫,势盛一时。由于想从经济上得到好处,俺答汗在隆庆年间对明朝称臣,受封为顺义王。这样一来,除了每年得到明朝巨额赏赐外,他又可以从互市中得利。俺答汗还建筑了归化城,以吸引汉人定居。察哈尔汗受俺答汗势力压迫,被东逼迁至辽东西拉木伦河以北,不时骚扰明朝边境。传至林丹汗(因其汗号为“呼图克图汗”,故明人以谐音称为“虎墩兔憨”)时,部众强盛一时,相继征服喀喇沁等诸部。东起辽东,西至洮河,林丹汗自号“四十万蒙古”的主人。
明末时,蒙古沿边强部有三:察哈尔、喀尔喀(内喀尔喀)以及科尔沁,他们名义上的共主自然是有“黄金家族”血统的察哈尔汗。本来科尔沁诸部一直与女真叶赫部联合攻击努尔哈赤,皆大败不果。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后,科尔沁蒙古首先来附。萨尔浒战役后,后金击败内喀尔喀最强的宰赛,迫使喀尔喀五部听命于己。但由于贪图明朝赏金,喀尔喀常常掉头攻袭后金,时附时叛。他们对后金无信,对明朝也无信。王世贞广宁大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蒙古诸部违约不至,没有夹攻后金。
西征蒙古诸部的林丹汗日益强大,但对诸部无恩,最终使科尔沁部完全投入后金怀抱,并联兵一处,在农安塔大败林丹汗。林丹汗乃“黄金家族”嫡系子孙,不掺假的元室帝胄。他有勇有智,经过数年经营,雄踞漠南蒙古。可惜的是,既生瑜,何生亮,林丹汗生得不是时候。他准备统一漠南漠北蒙古的时候,后金方兴未艾,努尔哈赤、皇太极龙父虎子,使得林丹汗在东北遭遇到极大阻力。
林丹汗此人智商高,情商却低下,他向蒙古诸部巧取豪夺,咄咄逼人,使得其主领的察哈尔一部不仅没有向诸部催生“大蒙古”的凝聚力,反而形成离心力,科尔沁、阿禄等部蒙古纷纷投向后金。
后金天命四年,林丹汗致书努尔哈赤,以“四十万众英主青吉思汗(成吉思汗)”自居,称努尔哈赤为“水滨三万人英主”,威胁对方不要攻取广宁,否则将兴兵对抗。其实,“四十万众蒙古”是个传统的概念性数字,泛指漠南漠北大蒙古,如同中国皇帝自称“华夏之主”“九州之主”一样。
努尔哈赤较真,回信中狠狠嘲笑了林丹汗一顿,历数他们元朝当初从北京逃窜时的惨状,“揭发”蒙古的“四十万众”早已丧失无几,并讥笑林丹汗不过是个贪图明朝钱财赏银的“无赖”。发信后,努尔哈赤果断出击,一举攻克广宁,林丹汗也未敢报复,远避后金兵锋。皇太极继汗位后,三征林丹汗,万里追击,终于在天聪六年秋天把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完全击溃,倒霉的汗王本人远遁至藏地,失去了大本营。一年多后,穷途末路、众叛亲离的林丹汗因发痘死于青海大草滩,其妻囊囊福晋(娜木钟)与其子额哲来降,并携传国玉玺来献(此玉玺号称是传自汉代,不一定是真),漠南蒙古全部臣服于皇太极。
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在宁远、锦州等地两次遭受挫败,本来蒙古诸部尚有机会翻盘击走女真人,但均因内部分裂,丧失大好机会。喀喇沁三十六部受察哈尔部挤逼,向明朝求助未果,便全体投附了后金。
如此,察哈尔部不仅被孤立,明朝蓟镇边外千余里也顿失屏障。正是在蒙古人引导下,皇太极才能深入明朝腹地,他边收降残余的蒙古部落,边扑至北京城下。
乍闻后金军逼近京师,明廷骇震,立刻调诸路兵马入京来援。袁崇焕闻讯,在先派出赵率教入援的同时,即刻率祖大寿等人急赴国难,步步为营,途经抚平、永平、迁安、丰润等诸城,皆留兵营守。
不久,明将赵率教战死消息传至,后金兵蜂拥而至。袁崇焕大惊,急引兵趋至北京城下,在广渠门外立营。
虽然袁崇焕手中仅有不到两万人,但他们斗志高昂,数次与后金军交战,皆得胜而还(清人自己讲是“互有杀伤”)。
见袁崇焕营盘坚固,无隙可乘,一直熟读《三国演义》的皇太极便施用“反间计”。恰好营中有两个被俘的明朝太监杨春、王德成(此二人先前在城郊牧马场被抓获)在押,他命令汉人降将高鸿中与鲍承先趁夜坐在这两个明朝太监被困的营帐外,假装酒醉,放言说城内袁巡抚(袁崇焕)与大金有密议,准备里应外合。夜间,哨兵故意纵两个太监逃脱。
这两人一回城,兔子一样跳到崇祯帝面前,把这件“天大的秘密”讲与皇帝听。刚愎自用的崇祯帝竟然上了皇太极这种最简单的当,很快就派人逮捕了袁崇焕,下诏狱严刑拷打审问。
袁崇焕部将祖大寿为此惊惶至极,出城后即拥兵向辽西奔逃。幸亏袁崇焕在狱中写信召唤祖大寿,他当时才没有叛变。由于山海关、宁锦一线仍在明朝掌握中,加之后来的孙承宗御敌有方,皇太极只得率兵退走。
北京城有惊无险。
后金退兵后,明廷开始审查袁崇焕一案。当时,大学士钱龙锡持正,得罪了不少暗藏的阉党成员。阉党王永光时为吏部尚书,引其同党御史高捷等人猛烈攻击袁崇焕,诬称他暗中与后金议和、擅杀毛文龙、引清兵入京。
这些阉党本意是想以袁崇焕兴起一件新的大“逆案”,顺便攀引钱龙锡,大造舆论,讲袁崇焕杀毛文龙是由钱龙锡主使。
在狱中,袁崇焕作《狱中对月》一诗:
天上月分明,看来感旧情。当年驰万马,半夜出长城。
锋镝曾求死,囹圄敢望生。心中无限事,宵柝击来惊。
最后,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刚过中秋,袁崇焕本人被判凌迟,剐于北京闹市,其兄弟妻子长流三千里,抄其家产归公。大学士钱龙锡免死戍边,劳改十多年(同为大学士的温体仁受过毛文龙不少好处,他也落井下石非要置袁崇焕于死地)。
袁崇焕一案,天下冤之。但北京市民信以为真,恨极了这位引狼入室的袁巡抚,纷纷上前高声责骂,甚至出钱买肉,生食这位耿耿精忠身上的肉。千刀万剐,明朝就这样对待袁崇焕这样一个大忠臣。
被杀前,袁崇焕作《临刑口占》,依旧对大明朝忠心耿耿: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仍旧守辽东。
大英雄被剐之时,紧咬牙关,欲哭无泪,只能仰望苍天,让冤报叹息回荡于自己的胸腔之中!
可笑又可悲的是,崇祯帝至死不悟自己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甚至连入清后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明末大才子张岱(写《陶庵梦忆》那位),也在书中把袁崇焕列为明朝逆臣。最终为袁崇焕“平反”的,竟然是清朝皇帝乾隆。这真是个历史的黑色幽默!
如果罗贯中地下有知,知道自己的《三国演义》多少年后被一个女真鞑酋当“兵书”来使,以“蒋干盗书”为原型杀掉大明顶梁柱袁崇焕,罗老先生肯定会在地下愤怒高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