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相互被瞒骗的“和平”(一)

相互被瞒骗的“和平”(一)

书名:梅毅说中国史——明:繁华与崩溃作者名:梅毅本章字数:3586更新时间:2024-05-25 16:17:21

日本第一次侵朝战争

日本侵朝,最终途径是从九州扬帆,越过对马海峡直击朝鲜。恰好九州的封建领主锅岛和黑田与丰臣相交甚厚,他们举四只脚赞成丰臣秀吉侵略,并为大举入侵专门在九州北部修建侵略大本营“名护屋城”。

万历十九年,明廷已经接到日本招诱琉球(当时还是大明朝忠心耿耿的藩国)想进行侵略的情报,但大臣们无一把这当事,认为倭寇已遭灭顶之灾,倭人又何能为也。

1592年(万历二十年,朝鲜宣祖李昖二十五年)5月23日,日本发动侵朝战争。由于当年是朝鲜“壬辰年”,他们历史上称先后两次的抗日战争为“壬辰卫国战争”。中国一方称之为“万历朝鲜之役”,而日本则把两次战争分称为“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

日军方面,精心准备后倾国而来,陆军方面有十六个军团十六万人,水军有四万多人。首先从名护屋渡海的有五个军团,头号阵指挥为精熟高丽语的小西行长。其后,依次为二阵加藤清正,三阵黑田长政,四阵岛津义弘,五阵福岛正则等人。海军方面,九鬼嘉隆、加藤嘉明等人为首领,主要任务是输送、护卫以及给养保证和后勤支援。

小西行长前锋军率先进攻釜山,高呼“借道战明”,喝使朝鲜守军开城投降。虽然士兵人数只有数名,朝鲜守将郑拔殊死抵抗,最终全部战死,釜山落入日军之手。而后,东莱城朝鲜将士也皆壮烈殉国。

可惜的是,当时朝鲜类似釜山、东莱二城守将的勇烈将军极少,多为贪生怕死之辈。东莱府左兵使李钰及庆尚道水军节度使元均等人虽手握重兵,皆怯懦昏庸,不战而逃,致使日军破东莱后一路掠杀,如入无人之境。他们在庆闻会师后,直扑汉城的咽喉重镇忠州。

忠州守将申立是条汉子,率八千子弟与日军死战,最终寡不敌众,战死阵中,朝军大败。日军乘胜,逾过汉城天险屏障乌岭,向汉城汹汹杀来。

朝鲜国王李昖具有半岛王爷们几千年来“优秀”的逃跑传统,根本不作有效抵抗,撒丫子就跑,直向义州遁去,准备在最坏情况下入大明北京做寓公。可气的是,朝鲜留守大将金命元等人都是十足的草包,日本兵面都没见,他们数位头领带头溜出京城先行遁逃。

日军加藤清正一部渡汉江直入汉城,大掠大杀之后,放起一把大火,把繁华的汉城烧成白地。确该朝鲜人倒霉,汉城百姓更倒霉,加藤一部是日军中纪律最坏、最爱杀人屠城的军队,他们每至一地皆屠戮数万朝鲜当地居民。至今,“加藤清正”一词在朝语中仍然是“狗”的代名词。高丽半岛狗肉馆兴隆,人们天天开膛破肚宰狗切肉,也是杀“加藤”泄愤。

朝鲜李朝确实不大经打,开城和平壤相继陷落,两个朝鲜王子也被俘,基本上处于“亡国灭种”的边缘。

侵朝过程如此顺利,其实大出丰臣秀吉意料。狂喜之余,他开始拟定“占领”明朝后的分地计划(《丰大阁三国处置大早计》):第一,由宫部中务卿留守朝鲜。第二,恭请天皇去北京居住,以附近十国(十州)为皇室采邑;公卿诸人在明地也会分得十倍于日本采邑的土地。第三,日本本土天皇可由在北京统治的后阳成天皇的儿子良仁亲王替任……共二十五条,奏列详尽,俨然已经打算迁都北京了。

明朝得知朝鲜快亡国了,大惊失色。但是,由于国内军事力量绝大部分集中用于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又一直意轻日本(以为他们只是“倭寇”的放大),廷议之后,在兵部尚书石星的建议下,仅派出辽东的游击将军史儒带一千兵马“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援朝抗日。

史儒猛将,自以为大明朝厉害,兵如天兵马如龙,一直冲向平壤。早有准备的日军候个正着,潮水般四面八方涌出,千名大明军包括主将史儒在内,皆稀里糊涂被这些身披奇怪铠甲、手抡日本刀的锉子们杀死,一个不剩。而后,明朝副总兵祖承训所率三千多骑兵,先胜后败,在平壤城内基本被日军包了饺子,只有祖总兵等几个人逃出生天。

消息传回朝廷,大明官员们瞠目结舌,这才明白过味儿来:日军,不是从前的倭寇,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种情况下,明廷立即部署沿海守卫力量,在山东、辽东、直隶、蓟镇等地调兵遣将,特别加强天津防卫,抽调近三万明军集结于天津,集粮七万石,生怕倭兵由海道从天津上岸直扑北京。与此同时,朝鲜方面的乞援使臣,络绎于路,纷纷来北京告哀告变,力求大明施以更大的援手。

此时的明廷,还希望通过谈判与日方达成和平。兵部尚书石星不知兵,也想不费气力就罢兵,挑来找去,选中了商人出身精通日语的浙江人沈惟敬当讲和中间人,派他去义州先和朝鲜国王见面磋商。

朝鲜王李昖一看见沈惟敬这个貌陋能言之人心里就不舒服。他希望大明出重兵援朝,最怕沈惟敬这种舌辩之士与日本人谈判,出卖朝鲜利益。

甭说,沈惟敬最初与日本人的讲和谈判工作,大有成效,最起码他成功拖延了日军的进一步进攻,使中国军队有喘息之机重新集结兵源。而在平壤接待沈惟敬的小西行长,本人就是日本界港巨商出身,对贸易金钱的兴趣大过战争征服。见到同样是商人出身的沈惟敬,小西行长立刻就有天然的好感,引以为同道。

于是,小西行长表示,如果大明答应与日本皇室通婚,答应日本封贡(其实是做买卖),并允许日本方面在朝鲜占领大同江以南地区,他本人就会回日本说服丰臣秀吉撤军。当然,小西行长如此表示,也是因为朝鲜半岛人民在各地风起云涌地展开反抗,四处袭杀日军,使日军终日提心吊胆。况且,日久军疲,饷粮不继,拖下去并无太好结局。

这一计划,如果达成,朝鲜人吃亏最大。如果尽割大同江以南与日本,朝鲜三分之二的国土就没了。

沈惟敬回报在辽东主持军务的明朝兵部右侍郎宋应昌。宋应昌上报自己的上司兵部尚书石星。二人一合计,觉得廷议肯定不会接受日方条件,便打发沈惟敬回平壤与小西行长再谈。小西行长寸步不让。

明廷方面,朝官们纷纷指责宋应昌进兵不利。双方一拖,时间就到了1592年的年底。

此时,平定宁夏哱拜之乱的李如松得以抽身。明廷就派他携近五万精兵,东征入朝鲜征战日军。

由此,对结束第一次日军侵朝起决定作用的平壤大战即将爆发。

李如松,字子茂,乃明朝名将李成梁之子。他祖籍就是朝鲜,从李成梁曾祖父李英那辈就内附明朝,世为铁岭卫指挥佥事。李成梁镇守辽地二十二年,先后十次上奏大捷,“边帅武功之盛,(明朝)二百年来未有也”。李成梁虎父无犬子,其子李如松、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皆官至总兵官,其余四子亦为参将。

宁夏哱拜之叛,经御史梅国祯之荐,李如松率两个弟弟前往讨贼,以武臣拜提督,开明朝首例,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宁夏攻坚战,李如松百计频施,奋不顾身,临城先登,终于尽灭哱拜之族,尽平宁夏。朝廷因朝鲜事急,立拜其为“提督蓟、辽、保定、山东诸军”,提军援朝。

由于李如松新立功,气骄意傲,对全权监察朝鲜战事的文臣宋应昌没有也不表示应有的礼敬。依据明朝官场惯例,李如松这样的武将见文人督帅宋应昌,应该先穿甲胄戎服当庭参拜,然后才能出庭换易冠带之服,再叙礼寒暄。李如松却以监司服谒见督抚之仪,“素服侧坐而已”,这使宋应昌对这个武将极其反感。

甫至朝鲜,李如松听说沈惟敬与日本人和谈想以大同江为界分割朝鲜,登时大恼,立斥沈奸邪小人,马上派人要斩杀他于军门。其手下参谋李应试连忙劝阻:“正好借沈惟敬与倭人谈判之机,敌人松懈不备,可出其不意进袭!”李如松大以为然,便释沈惟敬不杀。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四日,明军次于肃宁馆。小西行长不知有诈,以为明朝派使节来封贡,赶忙先行派出二十名牙将出平壤城对明军表示“热烈欢迎”。

李如松下令游击将军李宁生率小股人马迎前,准备先绑起这二十个倭军参将。岂料,明军行事不密,倭将发现来前的明军个个眼中冒火腰持绳索,便猝起格斗,最终明军只逮住三个,跑了十七个。

小西行长闻讯大骇,但他仍旧没敢多想,就派亲信小西飞入明营谒见李如松。李如松为麻痹日方,说是前日双方误会,明军实是护送封贡使臣来此,好言好语好招待打发回小西飞。

明军次于平壤城下。

小西行长深信明军是护送朝廷封贡使臣来此。正月初六,他在平壤城内的风月楼大摆宴席,群倭花衣骏马,夹道欢迎,等候大明使臣入城。李如松方面,分派诸将,授以方略,准备分道奇袭入平壤。

但明军诸将轻敌,逡巡未入,反而四处打招呼安排,一时间使得日本军人大疑,纷纷登陴拒守。明军暂时放弃奇袭计划。

夜半时分,日军率先开城偷营,被李如松一军打得大败,逃回城内。

正月初七一大早,李如松安排攻城事宜。他严令诸军在进攻中不要因割首报功耽误工夫,下令要三面合围,留出东面空缺专供日军逸出。同时,他深知日军最轻视朝鲜军人,就下令副将祖承训(先前在平壤败过)率所部身穿朝鲜军装,在城西南方向潜伏。城北牡丹峰,由游击将军吴惟忠率部进攻。李如松本人亲提大军直抵平壤城下,攻其临江的东南方向。

日本人一直在平壤构筑防御设施,一时间矢炮如雨,明军小却。李如松怒,手斩先退兵将数名,指挥敢死队立云梯抛钩绳,肉搏登城。日军主力皆移军东南,死拒明军正面进攻。

西南方向,日军认为拥至城下的是朝鲜军,不屑派重兵拒战这些不堪一击的朝鲜军,纷纷抽调人手到东南方向增援。结果,祖承训部明军在城下登城前,纷纷解去朝军号衣,露出明军衣甲,守卫的日军见状大惊,连忙叫回已经派出增援东南城的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