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见“好”就收(二)

书名:梅毅说中国史——宋辽金夏:刀锋上的文明作者名:梅毅本章字数:3070更新时间:2024-05-25 16:15:08

寇准出御帐,遇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忙上前拉住对方的手,问:“高将军世受国恩,何以报国?”

高琼答:“我本武人,愿效死以报!”

于是,寇准拉着高琼重进御帐,对依旧犹豫不决的宋真宗讲:“陛下如不信为臣之言,请问高琼。”

高琼马上进言跪禀:“随驾军士(禁卫军)父母妻子尽在京师,必不肯弃而南行(金陵),中途皆会逃亡殆尽。愿陛下亟幸澶州,臣等必竭死力,契丹不难破!”

宋真宗虽从小爱玩打仗游戏,长大之后其实是个彬彬帝王,真让他上战场还是很不容易。此刻,他又扭头看自己的贴身侍卫王应昌。

王应昌是武将,勇武有智,马上回答:“陛下奉将天讨,所向必克。如果我军逗留不进,臣恐敌势益张。”

至此,宋真宗才下决心赶赴澶州。

剑拔弩张之际,宋辽双方使臣接触频繁,但军事行动仍旧一刻未停。

辽军攻克德清后,步步为营,从三面包围了澶州。宋将李继隆指挥得当,在城四周关键部位布置了许多劲弩(当时的“重机枪”)。

辽朝统军萧挞凛身为方面大将,又想在萧太后面前立功,恃其勇敢,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转悠,巡视作战地形。当时,宋威虎军一个小头目名叫张環,正坐在一张巨大的床子弩上发呆。忽然,他看见骑坐高头大马,身着黄金甲、大红袍的萧挞凛,心中猜测这肯定是个大头目,于是,脚踩踏板,床子弩上的数支大头箭应声而发。

也真巧,一支大弩箭不偏不倚,正中萧挞凛脑门,登时就把这位辽朝统军射于马下。

如果是一般的箭,还不一定百分百把人射死,但床子弩的大箭,劲大头粗,如同被现在的AK 47子弹打中一样,萧挞凛脑袋中间被打了个大洞。甭说华佗转世,就是用时光机器把他运到现在的美国也救不活。

尸体拖回,萧太后等人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萧挞凛是个文武全才,当初宋将杨业朔州的败亡,他功劳不少。

此人之死,其实是辽宋最后讲和的关键,连《辽史》都这样讲:“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这位爷一死,辽军夺气,战胜之心顿泯。

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后,本想在南城扎下御营,但寇准坚持要皇帝临北城:“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四方军将继至,为何疑而不往!”

高琼将军在一旁,也力劝皇帝过河幸澶州北城。

站在真宗皇帝身边的文臣冯拯斥责高琼无礼(寇准官大,他不敢呵斥)。高将军怒道:“冯公您以文章得官,今敌骑逼近,犹斥我无礼,何不赋诗一首以退敌!”

不待冯拯还嘴,高琼马上指挥禁卫军扛起御辇前行。

到了浮桥边上,扛辇的军士面有难色,停下回望。高琼用马鞭猛抽辇夫,斥道:“还不快走!今已至此,又有何疑!”

宋真宗也不好再迟疑,在辇上命军士立即过桥。

皇辇抬至澶州北门城楼,禁卫军升起皇帝的黄龙旂。宋朝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恰巧宋军缚送辽军间谍至前,真宗皇帝即命斩之,抛首楼下。

与宋军对阵的契丹人先听欢呼,后见血淋淋人头,相顾怖骇,心理上已经产生严重动摇。

萧太后又急又气,忙派出数千精骑攻城,想给宋真宗来个下马威。

宋真宗下诏,大开城门,出军迎敌。

有皇帝坐在城上观战,宋军奋勇冲杀,杀掉来犯的辽军大半,余众遁返。

得此“开门红”,宋真宗内心稍安,回到城内行宫休息,留寇准于北门城楼做阵前总指挥。

宋真宗不放心,派人偷看寇准在干什么。过了一会儿,太监回报,说寇准和大臣杨亿(此人“神童”出身,11岁就当进士)在城楼上喝酒划拳,歌谑欢呼。

“宰相如是,吾复何忧!”宋真宗这才放心。

宋朝使节曹利用入辽营,有幸第一次目睹萧太后真容。萧太后虽是半老徐娘,风韵犹存,与宰相韩德让同坐一车之中,辽圣宗反而与群臣扎堆坐立下首。至此,宋朝大臣才确信传闻“都是真的”。

双方讨价还价。萧太后派辽朝使臣韩杞随曹利用入澶州,面见宋真宗,索要“关南地”,即后周世宗柴荣从辽朝手中攻取的十个县。

宋真宗很“坚持原则”,认为金帛可给,决不割地,并当面再三嘱诫曹利用在土地问题上决不让步。

宋真宗对辽使韩杞不错,赐他裘衣、金带以及鞍马。临辞行,韩杞作为辽朝的“外交官”,很想保持本朝“气节”,依旧穿回自己原先的“左衽”衣服。

负责接待的宋朝学士赵安仁不高兴,质问他为什么不穿大宋皇帝的赐服。韩杞推托说赐衣过于长大,穿在身上不合适。赵安仁半是警告半是劝说:“您将上殿接受我国国书,天颜咫尺,如不穿皇上的赐服,您觉得有这可能吗?”

话里话外,一是警告他大宋皇帝可能一不高兴会撤回和议;二是吓唬他扈卫武将见他这么不懂礼貌可能会上前一刀砍了他。毕竟“外交人士”大多灵活,韩杞马上穿上宋朝服装上殿谢恩,拜受国书。

寇准雄心勃勃,以他当时所计,不仅准备不与契丹钱帛,还想逼迫契丹方面向宋朝称臣,割献燕云十六州给宋朝,“如此,则可保百年无事,不然,数十年后,虏(辽国)又生他念!”

宋真宗没有这种远略,不想在和议方面进行“拉锯战”,推托说:“数十年后,当有扞御之(辽国)者,吾不忍生灵(百姓)重困,姑听其和可也。”

于是,宋真宗告诉曹利用,议和底线以岁币百万为限。

曹利用临行,被寇准唤至自己营帐。“虽然皇帝有口谕可以答应百万岁币,但如果你复命时数额超过三十万,我必斩汝不饶!”寇准警告。

老寇关键时刻之所以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因为当时宋真宗身边已有人放出谣言,说寇准想拥兵自重,意思是打大仗寇准好从中得大便宜抓大权。

皇帝再英明,只要出现“君疑臣”的情况,想不死也难。对此,寇准不得不考虑。

曹利用与辽使韩杞同回辽营,再次进行外交斡旋。

萧太后说:“(后)晋割关南地给我们,(后)周世宗夺取,今应归还。”

曹利用真是个外交人才,回答道:“晋、周之事,本朝不知。即使是岁币问题,我都不知道皇帝答不答应。至于关南土地之事,想都不要想,我根本不敢和我们皇上提及此事。”

辽国的政事舍人高正始突然出班,对曹利用大言:“我们大辽引众而来,就为恢复故地,如果只得金帛即归,回去后愧对国人!”

曹利用白了高正始一眼:“不知您是否真正为辽国打算。如果坚持要钱要地,两国兵祸不息,对谁都没益处!”

萧太后不死心,派其监门大将军一人前往澶州复议关南十县之地,遭到真宗皇帝严拒。

知道不得再妄求,萧太后就与曹利用讨价还价,最终议定宋朝每年给辽国十万两银、二十万匹绢以为“军饷”,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宋真宗为兄,辽圣宗为弟,真宗皇帝称萧太后为叔母。

说实话,从面子上讲,宋朝还真没吃什么亏,宋真宗比辽圣宗大两岁,称兄可也。比起当年后晋皇帝石敬瑭管小自己十几岁的辽太宗叫爹,不啻天上地下。

曹利用回澶州,宋真宗正在行宫内吃饭,没有立刻接见。但是他又关心岁币数目,就边吃东西边派内侍去询问曹利用到底向辽朝许了多少银帛。

曹利用对宦者说:“如此机密事,只能当面对皇上讲。”

宋真宗也气,嘴里含着饭,怒催小宦官:“姑且问个大概数!”

曹利用也倔,就是不讲,急得小公公“咕咚”一声给他下跪。

曹利用见此,伸出三指示意。小宦官“嗷”的一声掉头跑进去,大声嚷嚷:“三百万!”

宋真宗闻言,手中筷子都掉在地上。“太多了!”

很快,宋真宗面色和缓,自我安慰道:“既然能结束战争,三百万也可以了。”

澶州的行宫不是真皇宫,曹利用在外仅隔一道大布帷幕,估计连真宗的自言自语也听得清楚。

不一会儿,宋真宗食毕,唤他进门入对。

宋真宗心中稍觉沉重,想确定是否是三百万岁币。

曹利用还卖关子,连称:“为臣该死,为臣许辽人银帛过多!”

“到底多少?”宋真宗实际上在心中已经接受了三百万的数字。

“三十万!”

听曹利用报出这个数,宋真宗喜得脸蛋上的肉直哆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宋辽和议,至此大功告成。

宋真宗大散财物,赏赐有功将士。契丹萧太后也派人送来御衣、辽国食物。

宋真宗起驾前,嘱诫诸将,不要无事生非,邀击辽军,唯恐两国再生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