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子孙留钱财
书名:典籍里的中国:两汉故事作者名:郑昶本章字数:1269更新时间:2024-05-25 17:36:15
汉宣帝时,太傅疏广与其侄疏受俱受器重。有一天,疏广对侄子说:“我听说知足的人不会受辱,知止的人不至于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功成身退是最合于天道的。现在我们叔侄做到了二千石的官,功名富贵都享受到了。如果不退,难免会有不利的事情发生,不如告老还乡去颐养天年吧。”疏受叩头道:“侄儿一切听从叔父大人的安排。”
叔侄俩第二天就上奏折告病假,三个月后,疏广又上书说病得厉害,要告老回乡。宣帝见他们去意已决,加上年老,只好答应了;并赏赐他们黄金二十斤,太子也赠送了五十斤。
疏广叔侄俩回乡的那一天,一班公卿大夫及许多老朋友都来到都门外送行,送行的车子有几百辆。路边看热闹的人都说疏家二位大人贤明,有的甚至叹息着掉下眼泪。
疏广回到家乡,便叫家人排筵设席,请同族的人和一班老朋友,日日饮酒作乐。他时常查问家人有余钱没有,如有余钱,就催迫家人买酒食给大家吃个痛快。
如此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受不了了,背地里请了疏广最亲近的老人去劝告道:“子孙们希望你多添置些产业,你现在天天排筵设席饮酒作乐,钱都用完了,子孙们怎么办呢?你应该听我们劝,为子孙多置买些田宅才好呢。”听老人们说完这些话,疏广道:“我难道是老糊涂,不为子孙们着想吗?我家自有田宅,假使子孙们平日勤劳治田,足够一家衣食,和普通人家一样过日子了。现在如果多买些产业,积攒很多财富,这无非是教子孙怠惰罢了。要是子孙良善,多有家产,也会消磨他的志气;要是子孙愚蠢,多有家产,便徒增他的罪过。且有钱的人,总为一般人所怨恨。我既然没有什么可以教化子孙的,也不愿使子孙们多作孽,招人怨恨;况且这些钱,是朝廷赏赐给我用以养老的,因此不愿买田宅,而喜欢和乡里宗族来享受陛下的恩赐,安享晚年。这不挺好的吗?”这一席话,族人听闻都心服口服。
小古文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节选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地节三年……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为少傅……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捐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