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降级是最好的“断舍离”
书名:当你自律自控,才能又飒又爽作者名:梁爽本章字数:2271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40
01
《晓说》中有一集,韩寒说自己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他说:“不是说因为我不能参加社交活动,或者是因为我处理不好社交这件事,我是纯粹意义上的不喜欢社交活动。”
有网友说:“韩寒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当然可以不用去搞社交。”我觉得网友倒置了因果。不是因为韩寒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所以才不用去搞社交,而是因为他把搞社交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上,所以才会“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
我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作品问世的人,大多都在“社交降级”——能不参加的社交聚会,就尽量不参加。
每年年底,各种公司年会、同行酒会、私人聚会应接不暇,这时我们更该静下心来,想想“社交降级”的意义。
02
主持人兼创业者的马东说,每年年底是各种“会”最多的时候。公司成立第一年,他频繁参加这类活动,觉得很累。后来,他算了一笔时间成本账,在北京,因为堵车,路上至少要花掉两个小时,如果在外地,那就更麻烦了。
他说:“这些活动的本质是浅层社交场合,真的谁要联系谁、交流什么业务,完全不用通过这种方式。”参加这些活动当然也会有收获,但收获不大,不值得花费这么多时间,尤其是在自己工作很忙时,我们完全没必要凑这种热闹。
面对活动邀请,你可以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算一笔账,“它对你的价值是什么”“你要付这些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有多大”。
我觉得马东算时间账这点很明智,既然社交不可避免,那就要尽可能地做到精准社交。因为算清楚后你会更加明白,哪些活动应该全力以赴,哪些活动应该“断舍离”。
03
马伊琍说,自从当了妈妈后就不再参加应酬,回家后哄孩子睡觉,然后自己看看剧本,回复工作短信。她说:“要找我谈工作就谈工作,不要找我出来吃饭。如果要找个地方坐下来,边喝酒吃饭边聊工作,对不起,我没有空。要么直接聊工作,不要聊别的,如果有重要的饭局要参加,晚上8:30之前我必须回家。”
拎得清的人能分清事情的优先顺序和生活的重心,分得清工作和社交,分得清哪些是重要的社交。就算参加重要的社交活动,他们也会定下回家的最晚时间点。
我是一个对社交有偏见的人,觉得社交普遍低效,甚至无效或负效。因为社交介于工作和友情之间,但两头都很难讨好,黏黏糊糊,不干脆,而且拖沓、低效。相较于工作,社交显得迂回;相较于友情,社交显得功利。
04
一个尊重自己时刻表的人会发光到什么地步?
演员韩雪给自己定了“每天学习三个小时”的任务。有一次录完节目已到饭点,何炅约韩雪去吃工作餐,韩雪拒绝道:“我不去了,我要回家写作业。”因为韩雪觉得给自己设定的任务必须要完成。
台湾作家吴淡如曾给自己规定“每周三跑步”。有时朋友还会抱怨:“跑步哪有我们重要,你真不够意思。”
吴淡如认为,会这样说的不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会尊重我的时间安排,了解我的原则。有时候被半强迫着参加某个活动,等到了现场才发现,自己只是一个不重要的陪客。
你想过为什么地铁站附近的房子比公交车站附近的更贵吗?大概是地铁轨道相对固定,还不堵车,时刻表准确,而公交车偶尔会遇到堵车,到站时间很难固定。
这跟人一样,重目标、重计划、重落实的人,会减少外界对自己的干扰,努力达成自己许下的承诺,这种人就像地铁房一般升值迅猛。
而别人一邀约你就去,担心不去会破坏了别人的兴致、错过了重要的人脉,其实你错失的可能是最重要的个人成长期和增值期。
05
你可能会说:韩寒是文化偶像,不爱社交就不社交;马东是当红老板,觉得不划算就拒绝;马伊琍是实力派演员,晚上8:30前回家也无可厚非;吴淡如是畅销书作家,可以因跑步而拒绝朋友……
他们都有名气、有底气,当然可以社交降级。可我的经历告诉我,把社交降级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深耕业务或发展爱好,能让普通的你我活得更有底气。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企业的海外部。有一次一个内贸部的同事和我聊天,她羡慕我们海外部的职员外语好、业务精,在聊天软件上跟客户聊聊天就轻松成单了,不像他们内贸部,开发客户主要靠应酬和联谊。
“客户跟你吃饭喝酒时说得好好的,一旦有同行更具价格优势或技术优势,他们就会选别人。能在饭局和酒局上谈成的业务,大多说明可替代性强,给谁都一样,就看谁更能投其所好、伺候周到。”
我曾因为不喜欢社交担心自己过于内向,怕这会成为我的职场短板。当时她的那番话让我相信,职场社交并没有那么重要,核心竞争力才是根本。
我的第二份工作,加班有聚餐,费用可报销。聚餐时,要么听公司“老油条”的职场经,要么听同事的狗血八卦,我发现自己浪费的时间价值远超报销额度。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都找借口不去了。我回家研究邮件和案例,很快就拿到了部门最高的奖金。
我的第三份工作,最多只接受中午的工作餐,我下班后不参加聚会和应酬,而是回家锻炼、看书、写作、陪伴家人。慢慢地,我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新书。
就连和好朋友见面的频率也降低了,我们经常见面,说来说去也还是那些内容,不如等对方多积累一些成长和心得,再见面时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有我想采访的人,我就和对方约好时间,做好功课,打语音电话沟通,方便又高效。
最好的“断舍离”是“社交降级”,舍去那些无效社交,迎接崭新的自己。
当今社会越来越讲究专业,你的应酬和社交很难影响专业人士对你的判断,他们通常连你精心布置的饭局都不想参加。
研究中国式社交应酬,真不如研究业务和爱好的投资回报率高。至于谁坐饭桌C位,敬酒酒杯谁高谁低,知道门道就行,不必沉迷此道。
社交降级不是社交绝缘,有趣、有用或重要的社交,算好时间成本,定好回家时间,与自身目标和计划没有冲突再去参加。
拥有时间的发言权,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更值得的人和事上,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