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措刑用贤(2)
书名:陈子昂传作者名:李宝山本章字数:2051更新时间:2024-05-30 14:25:50
可以说,陈子昂在《谏用刑书》中的分析还是很有深度的,尤其是从酷吏和百姓两个角度的分析,再一次体现出了其“先本人情而后化之”的政治思想总纲。但《谏用刑书》上呈后,武则天对此“奏疏不省”,冤狱有增无减。而且,时局的发展果然不出陈子昂所料。就在他上书后不久,不满武则天临朝称制、忍受不住武则天高压政治的李唐宗室就开始密谋推翻武则天的统治,酝酿着一场新的动乱。垂拱四年七月,琅琊王李冲等人假睿宗皇帝之名,煽动李唐宗室起兵反对武则天。八月,李冲在博州募兵五千起事,“七日而败”;李冲之父越王李贞在豫州响应,武则天派十万大军,很快平息了这场叛乱。平叛后,武则天又掀起了遍及朝野的穷治谋反党羽的风暴。是时,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狄仁杰实在不忍心看到如此之广的冤案株连,因此密奏武则天说:“这些人都是被冤枉的。我若公开上奏,仿佛是在为逆贼开脱;但若知而不报,又违背陛下仁恤之旨。”武则天听后,没有将这些人斩杀,而改为流放。由此可见,当时冤案株连到了何等程度。
总之,陈子昂的谏书没有被采纳。如我们前面所说,他的谏书不被采纳是常态,被采纳才是特殊情况——比如《谏雅州讨生羌书》。本章第四节曾讲到陈子昂在《谏政理书》中提议兴建明堂,垂拱四年二月,武则天确实下令“毁乾元殿,就其地造明堂”,并在次年正月“亲飨明堂,大赦天下”,改元为永昌;但这并非武则天想起了陈子昂几年前的谏言,而是“为借助神道称帝而做的又一项准备工作”。叶嘉莹先生指出:“武则天这个人不是不认识人才,她也很欣赏陈子昂的才华,可她的欣赏是将其作为自己的装饰。”叶先生的判断是比较中肯的。当初陈子昂因《谏灵驾入京书》受到武则天赏识,其中或许确有让武则天感到满意的论调——比如他指出洛阳优于长安,就切合了武则天长居洛阳的打算,甚至有学者径直认为这是陈子昂“刻意揣摩,有意迎合”的结果;但武则天“览其书而壮之”,更多的只是“奇其才”罢了,所以对其的评价是“地籍英灵,文称伟曜”八个字。就如张明非先生所说:“就武则天一方说,她心目中的陈子昂从来都只是文学家而非政治家,她赏识的是他的文才而非政见。”正因为武则天没有将陈子昂视为政治家,所以“既不重视他的谏议,也不以他的直言为忤”。这对陈子昂来说,肯定会产生一定的挫败感。献《谏用刑书》时,是垂拱四年,陈子昂已经足足30岁了。圣人说“三十而立”,陈子昂现在书上了不少,却依然没有什么真正“立”住的东西。这不得不让他做进一步的反思,因此,他在思考国家对于刑罚的政策时,也思考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重大问题:用贤。
永昌元年三月十九日,武则天又一次召见了官卑职微的麟台正字陈子昂,令他“不须远引上古”,直截了当地谈“当今政要,行何道可以适时”。于是陈子昂上《答制问事》,论述了措刑、任贤、明贤、信贤、招谏、劝赏、息兵、安宗子等八个问题。后世史家评价此文说:“辞婉意切,其论甚美,凡三千言。”
这篇谏书,陈子昂依旧本着“先本人情而后化之”的总纲,所以他在开篇带有“总序”性质的一段里说他自己“尝洗心精意,静观人理”,发现了“国之政要,兴废在人,能知人机,顺而施化,趋时适变,静而勿动,政要之贤,可得而行”。所谓“能知人机,顺而施化”,就是“先本人情而后化之”的另一种表达。所以,在《答制问事》八条之第一条“请措刑科”中,陈子昂再一次从“顺人施化”的角度谏言“措刑”。陈子昂指出:
圣人用刑,本以禁乱,乱静刑息,不为升平所设。何者?太平之人,悦乐于德,不悦乐于刑,以刑穷于人,人必惨怛。故圣人贵措刑,不贵烦刑。
所谓“措刑”,即置刑罚而不用。现在朝廷“刑狱尚急,法网未宽”,不是治理国家之良策。陈子昂也提到李贞谋反党徒,“逆臣贼子,顿伏严诛”,“虺贞群党,同恶就戮”,“魁首已灭,朋党已屠”,这些都没问题;问题是现在牵连面过大,“近来诏狱推穷,稍复滋长,追捕支党,颇及远方”。陈子昂恳切地规劝武则天说:“杀一人则千人恐,滥一罪则百夫愁。人情大端,畏惧于此。”因此,“以神皇好任刑法,则非太平安人之务”。
史载李贞一党于垂拱四年叛乱伏诛后,“自是宗室诸王相继诛死者,殆将尽矣。其子孙年幼者咸配流岭外,诛其亲党数百余家”。所以李贞的问题关涉宗室,是很敏感的。陈子昂“披肝沥胆,不知忌讳”,还是提到了由李贞等人引发的滥刑问题。更为“不知忌讳”的是,陈子昂在《答制问事》八条之最后一条“安宗子科”提出了宗室问题。当然,陈子昂不可能直接触碰武则天的禁忌,而是先颂扬武则天具有“敦睦九族”“崇重宗枝”的“圣德”,在处理越王李贞一党的叛乱时,“唯罪其构逆者,更无他坐,宗室子弟,获以安宁”。然后,陈子昂劝谏武则天对宗室子弟要进行安慰,“惠以恩信,使其显然明知陛下慈念之至”。为什么要这样呢?陈子昂还是从基本“人情”出发进行考虑的:“臣闻人情不能自明,则必疑虑,疑虑则必不安,不安则必危惧,危惧积则愆过生。”人会对未知充满恐惧,如果武则天能直接安慰宗室子弟,则会让他们明白武则天的用心,他们也就不会整日惴惴不安以至于叛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