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二十节 负剑北征(3)

第二十节 负剑北征(3)

书名:陈子昂传作者名:李宝山本章字数:2045更新时间:2024-05-30 14:25:48

言归正传。陈子昂以《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一诗对乔知之表示劝慰,但以他“驰侠使气”的性格,这口气大概是忍不了的。所以,他又写了《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一诗:“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可怜聪马使,白首为谁雄!”陈子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愤怒地斥责了朝廷宠信那些善于钻营取巧的小人,却不奖赏像乔知之一样耿直清廉、辛勤戍边的功臣。这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陈子昂诗歌中强烈讥刺朝政最早的诗篇。

陈子昂在边关除了考虑政治军事问题,偶尔也会产生惆怅的思乡之情。我们前面提到过,陈子昂在张掖看到仙人杖时就想起了家乡剑南。西北边地天气寒冷,五六月份尚“无芳树”,一天他偶然听到黄莺鸣叫,便想起昭君、蔡文姬身在异邦的孤苦,怀念起“故园春”,写下了《居延海树闻莺同作》一诗:

边池无芳树,莺声忽听新。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七月的一天清晨,陈子昂辞别同城,准备返回朝廷。仍然留守边地的乔知之等人在同城郊外为同衾战斗的诗友饯别,乔知之《拟古赠陈子昂》一诗写道:

惸惸孤形影,悄悄独游心。以此从王事,常与子同衾。

别离三河间,征战二庭深。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

节物感离居,同衾违故乡。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

孟秋七月时,相送出外郊。海风吹凉木,边声响梢梢。

勤役千万里,将临五十年。心事为谁道,抽琴歌坐筵。

一弹再三叹,宾御泪潺湲。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

乔知之在诗中深情地描述了与陈子昂“同衾”的战友之情。在这白霜满地、胡雁南飞、海风吹树的时节,大家为陈子昂的离别,也为战事的辛劳、满腔的心事,弹琴吟歌,一唱三叹,以至泪水盈眶。

陈子昂原路返回,七月从同城出发,八月到达了张掖。在这里,他听到了北征的东路军在贺兰山一带大捷的消息,便向自己在东军的朋友韦虚己道贺,写了一首《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他以霍去病皋兰山大捷、韩信井陉大捷的典故形容了东军势如破竹的胜利:“闻道兰山战,相邀在井陉。屡斗关月满,三捷虏云平。汉军追北地,胡骑走南庭。”同时,他也祝贺精通兵法的韦虚己能够在这次对突厥的作战中大显身手,建立功勋:“君为幕中士,畴昔好言兵。白虎锋应出,青龙阵几成。披图见丞相,按节入咸京。”最后,陈子昂想到自己此番从戎的劳而无功,不禁感慨万端:“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这种壮志未酬的激愤萦回在陈子昂心中,借着登山望远怀古之机一抒为快,除了在这首写给韦虚己的诗中有所表露外,他在《感遇》一诗中也激昂地剖白道: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陈子昂在诗中追述了自己之所以出仕、之所以随军北征的心路历程:“我本是一个富家子弟,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但这并不能使我感到满足,因为我想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现在北方边境受到突厥侵扰,这正是我报效国家的大好时机,于是我投笔从戎、拔剑而起,参加了这次北征。”北征时的纵横驰骋,陈子昂以大写意的手法为我们展现出来:“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但是,陈子昂并没有被这种热血的场面冲昏头脑。他在边塞之地登高眺望,目视八荒,心游万仞,不禁想起了“匈奴未灭,中国未可安卧”的历史教训。他已把这些历史教训总结出来,并制定好对策,以乔知之的名义上报给了朝廷。可是,朝廷却未理会他们的谏言,“逐胡策未行”。是啊,自古以来的边患早已灰飞烟灭,又有谁还记得呢!

陈子昂在另一首《感遇》中也直陈面对突厥“猖狂”,朝廷之“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实际上就是其《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中所言边塞唐军“主将不选,士卒不练,徒如驱市人以战”的弊病。可见,陈子昂经过此次北征,切身感受到了军事的重要性。在本节前面提到过的《〈燕然军人画像铭〉》、《为乔补阙论突厥表》、《感遇》等诗文中,陈子昂以不同的形式反复提出自己的军事主张。突厥之患的解决之道,成了他心心念念的东西。

陈子昂此次北征,在其一生中至少具有以下三点重要意义。第一,如我们上面所言,他对边关军事更为熟悉,一方面了解到了边防的重要性和弊病,一方面也感受到了边境人民和戍边战士的苦难,促使他对军事的思考更加深入;第二,则是对朝政的一些黑暗现象有了切身体会,比如他朋友乔知之的经历让他看清了“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的现实;第三,他的诗歌内容开始由赞颂美好的理想、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转入揭露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甚至揭露时弊、批评朝政,诗歌创作的情感基调,也由豪爽乐观转为慷慨沉郁。由此看来,此次负剑北征,是陈子昂由憧憬未来进入批判现实的转折点,是陈子昂思想和诗文发展的转折点。

陈子昂于垂拱二年九月返回洛阳,复任麟台正字。是的,与北征前一样,陈子昂依然是麟台正字。但是,就如隋末唐初诗僧王梵志所说:“吾犹昔人,非昔人也。”这一句陈子昂有可能听到过的话,用来形容此时的陈子昂,再合适不过了。那么,思想和诗文发生了转变但依然是麟台正字的陈子昂,接下来又将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