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登科入仕(1)
书名:陈子昂传作者名:李宝山本章字数:1703更新时间:2024-05-30 14:25:45
永淳二年秋日,25岁的陈子昂出蜀入京,十月报名参加了第二年正月的进士科考试。途中的情形,我们不再详述,考试的情形,我们也不再悬想。需要说明的是,从他报名后到次年二月放榜期间,朝廷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永淳二年十二月丁巳日,唐高宗下诏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本来高宗准备自己登上则天门楼向臣民宣布改元和大赦的诏书,结果因为“气逆不能上马,遂召百姓于殿前宣之”。宣诏结束后,这位为人宽厚的皇帝向侍臣询问百姓的反应,侍臣当然会说“百姓蒙赦,无不感悦”这种让皇帝听着高兴的话。但久病的高宗听后,却感伤了起来:“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天地神祇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可惜,“天地神祇”并没有满足他生还长安的愿望,当天夜里,高宗崩于洛阳真观殿,时年56岁。高宗在遗诏里交代了三件事情:第一,皇太子李显可于灵柩前即位;第二,葬事务必节俭;第三,授予武则天权力,“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七日后,弘道元年十二月甲子日,皇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次年正月初一,中宗改年号为嗣圣,并立原太子妃韦氏为皇后。韦皇后大概也想效仿武则天当年的做法,擢用外戚来扩大后宫势力,撺掇中宗提拔韦家的亲戚,中宗在将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自从六品的普州参军擢升为从三品的豫州刺史后,很快又想将之擢升为相当于宰相的正三品侍中,甚至还想“授乳母之子五品官”。中书令裴炎劝谏中宗不要这样做,中宗竟然生气地说:“我把天下交给韦玄贞,也没什么不可以,何必要吝惜一个侍中的职位!”裴炎听了中宗此话,对大唐的前途深感忧虑,遂将此事告知了太后武则天,两人商议后决定废除中宗。嗣圣元年二月戊午日,仅当了两个多月皇帝的中宗被太后下令废为庐陵王。单纯的中宗还在质问:“我何罪?”太后厉声答道:“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遂将李显幽禁。次日,武则天第四子、原雍州牧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唐睿宗,大赦天下,改嗣圣元年为文明元年。不过睿宗虽立,却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政事决于太后,居睿宗于别殿,不得有所预”,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
就在武则天临朝称制的文明元年二月,进士科举考试结果揭晓。这一次,陈子昂顺利越过了“龙门”,中了乙科进士。陈子昂中的是乙科进士,可以从其后来获得的官阶反推。陈子昂说自己是“守麟台正字”、“将仕郎守麟台正字”,用一个“守”字,是因为“凡注官,阶卑而拟高则曰守,阶高而拟卑则曰行”,将仕郎是从九品下,麟台正字是正九品下。换句话说,陈子昂在被擢升为正九品下的麟台正字之前,已经获得了一个从九品下的文散官——将仕郎。按唐制,“进士、明法出身,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我们便可以据此反推出陈子昂所中为乙科进士。
既然说到陈子昂登科入仕,我们顺便探讨一个相关的问题。清人徐松《登科记考》是研究唐五代科举的重要文献。该书卷三垂拱三年条记载了“陈伯玉”中状元一事。徐松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同时注明了他的依据为《玉芝堂谈荟》。这里的陈伯玉,就是本传的传主陈子昂。那么,问题来了,陈子昂真的在垂拱三年又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并且高中状元吗?
20世纪40年代,岑仲勉最先发文对这种说法予以评述,他在《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中指出:“余意此特《谈荟》误考子昂是年登第,又不书其名而书其字耳。《续酉阳杂俎》五大历时虽有同姓名之陈子昂,但《谈荟》而外,别无征信,《记考》此条,断应删却。”岑先生谨守史学考证“孤证不立”的原则,认为陈子昂中状元这种说法是“误考”“别无征信”“断应删却”,史识、史德令人钦佩。后来,徐文茂在《陈子昂年谱》中也明确指出,陈子昂最初所授官职为将仕郎,不过是一个“文散官”,属“从九品下阶”,所以可以反推陈子昂中的是乙科进士,当与状元无缘。面对陈子昂中状元这个说法,岑先生从“孤证不立”的角度提出疑问,徐先生则从授官品阶的角度提出反证,共同对这个说法进行了否定。但是,他们否定得并不彻底。因为,岑先生认为是“孤证”,就未必真的是“孤证”,有可能还存在岑先生没有见到的其他材料;徐先生提出的反证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徐松《登科记考》说的是陈子昂垂拱三年中的状元,用文明元年的授官品阶去否定四年后的科举结果,逻辑上是有漏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