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五节 子昂出生

第五节 子昂出生

书名:陈子昂传作者名:李宝山本章字数:1834更新时间:2024-05-30 14:25:38

唐高宗显庆四年,除了一如既往的流水账似的琐碎小事,《资治通鉴》花了较多的篇幅记载了两件事:一是长孙无忌被告谋反,最终自缢;一是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这两件表面上看似无关的事,实际上都与武则天的前进之路息息相关。

长孙无忌是贞观老臣,居宰相之位达三十年之久,与绝大多数贞观老臣一样,是阻止武则天成为皇后的重要力量。但他们的阻止以失败告终,永徽六年,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贬为庶人,“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誉重椒闱,德光兰掖……可立为皇后”。长孙无忌集团的命运可想而知。综观显庆四年许敬宗给高宗打的报告,所谓长孙无忌谋反,更多的是诛心之论:长孙无忌的朋党之一韦季方在接受调查时企图自杀,因此可以推知,背后必有不可告人的黑幕,于是引申出长孙无忌意欲谋反的说法。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指出这是“捏造”,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里面的问题;但高宗最终被许敬宗说服,连长孙无忌的辩护也没有听,就下诏削去长孙无忌的宰相官职和封地,贬其为扬州都督,安置在黔州。同年七月,长孙无忌在黔州被逼自杀;与他有关系的人也是贬的贬、死的死。而寒门庶族出身、支持立武则天为后的许敬宗、李义府,站对了边,自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来,一路迁升,均做到了宰相职位。

在王皇后、武则天废立之争中,长孙无忌集团不同意废王立武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是门第:王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岂是出身寒微的武则天可比的?要改变这个现状,那就得打破以往的门第之见。因此,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等人上书,指出太宗时期的《氏族志》未叙武氏郡望,故应加修改,高宗应允。新修的《姓氏录》,将皇后武氏氏族列为第一等,位及宰相的许敬宗、李义府入列第二等。武则天促成新修《姓氏录》,从主观上来说,当然是为了提高自身门第;从客观上来说,则进一步抑制了原有的门阀士族集团,对提升凭借科举军功入仕的寒门庶族的地位有所助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与长孙无忌集团的倒台,许敬宗、李义府等寒门庶族的崛起,以及科举制度的兴盛,体现了同样的历史走向:贵族政治逐渐衰落,寒门庶族逐渐进入权力中心。

陈子昂就出生于长孙无忌倒台的这一年,唐高宗显庆四年。对于陈家来说,这一年可谓双喜临门,陈元敬家中迎来陈子昂不久,陈元爽家里又添了一名男丁,也就是陈子昂的堂弟陈孜。这一年,陈元敬已经34岁,在古代——就算在今天,到这个年龄方才得子,已经算是“晚育”了。加之弟弟陈元爽家又传来喜讯,我们可以想见陈元敬的兴奋。

这一年前后,陈元敬的命运可以说“顺”,也可以说“不顺”。他少年时博览群书,也有豪侠之风,20岁即已在乡里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乡里发生饥荒,他“一朝散万钟之粟而不求报”,因此“远近归之”,无论老少,见到他就像见到德高望重的大宾一样,对他恭恭敬敬。22岁时,他参加州县的科举考试,以明经擢第,朝廷授了他一个文林郎的散官,但因逢父母之丧,没有入仕。于是,他像他叔父陈嗣一样,平日里“潜道育德,穆其清风”,成为乡里的“道德表率”。第二节我们提到过,当地的纷争案件,百姓更愿意相信的是陈元敬的决断,而不是官府的决断。一方面,这是陈元敬个人魅力的体现,会进一步引得“四方豪杰,望风景附,朝廷闻名”;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引起一些人——尤其是当地官员——的不满,诋毁他“不知深慈恭懿,敬让以德”,使得他时时被揪小辫子、被打小报告。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现实就是这样矛盾地捉弄着人们,让人颇感无奈。不过,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誉谤相随的情形更加体现出陈元敬的可贵。孔子曾回答子贡的提问,指出“乡人皆好之”与“乡人皆恶之”两种情形都很可疑,最好的情形应该是善人称赞他,恶人讨厌他。陈元敬如果想起孔子的这些教诲,心里或许会好受一些。但别人——尤其是当地官员——的非议、诽谤,不可能不对他造成影响。陈元敬晚年也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与此多多少少有点关系。

儿子陈子昂和侄子陈孜的出生,对于誉谤相随的陈元敬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陈元敬曾经对陈孜说:“我陈氏一族虽世代以儒术传家,但英雄豪俊辈出。我常常担心后来的子孙有失祖先风范。但每次见到你这样杰出,甚感欣慰。我们对得起祖先了。”可见陈元敬对侄子陈孜抱了多大的期望。陈子昂自然也不例外,陈元敬为之取名为“子昂”,“子”是男子美称,“昂”则寄托了积极向上的期望。

可惜的是,陈子昂的青年时代可能并没有完全满足陈元敬对他的期望,所以陈元敬才会对侄儿陈孜说那番话,担心后人有失祖先风范,而陈孜让他看到了陈氏家族的希望。

那么,陈子昂的青年时代究竟如何?这是我们下一章要讲述的内容。